沈墨白站在指挥部的情报处办公室内,窗外晨光初现,屋内却依旧昏暗。
他将皮包放在桌上,双手撑着桌沿,胸口剧烈起伏,汗水顺着额角滑落。
方才的逃亡虽已结束,但肾上腺素仍未完全退去。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情报必须尽快破译,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沓密密麻麻写满数字和符号的纸张,那是他前几日整理出的密码分析结果。
旁边还堆着几本破译手册、一张地图,以及从怀表中取出的一张泛黄的小纸条——那是小满在码头附近小酒馆听到的关键线索。
他坐下来,摊开笔记本,目光扫过那些复杂的数字组合。
刺杀计划的密码仍有一部分未能破解,而那串奇怪的数字,正是关键所在。
他回忆起昨晚在废弃工厂阁楼上的发现:脚印只进不出,说明潜入者并未离开,而是藏身其中。
他当时迅速转移,如今想来,敌人或许早已渗透到根据地内部。
他不敢耽搁,立刻开始重新梳理所有线索。
他先将小满提供的“日军军官常去的小酒馆”与之前同事提到的“地名代码”进行比对,再结合近期日军调动路线图,逐步拼凑出可能的关联点。
忽然,他的手指停在一个数字组合上。
这个数字,出现在多个未解码段落中,且排列方式极为规律,像是某种重复使用的关键词。
他抓起铅笔,在纸上反复演算,尝试用不同的加密方式进行代入。
每当一种思路失败,他就划掉重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额头的汗越来越多,指尖也因长时间书写而微微颤抖。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年轻的通讯员探头进来:“沈处长,陆同志来了。”
沈墨白抬头看了眼门口,点了点头:“让他进来。”
片刻后,陆远山走进房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他走到桌边,看了看桌上的资料,低声问:“进展如何?”
“找到了一些突破口。”沈墨白指着那个重复出现的数字,“我怀疑这是某个地名的代号,而且是他们频繁使用的一个地点。”
陆远山皱眉思索片刻:“你有没有考虑过……这可能是日军新启用的通信中转站?”
沈墨白眼睛一亮:“你是说……他们把刺杀行动安排在某个中转站执行?”
“有可能。”陆远山点头,“最近我们收到情报,日军正在无锡至上海之间增设几个临时通讯点,专门用于高级机密指令的传递。”
沈墨白立刻翻开地图,对照坐标位置,将那个数字代入进去。
很快,他在无锡北部标注出一个地点——那里正是小满提到的小酒馆所在地。
“看来,这并不是巧合。”沈墨白低声道,“他们很可能在那里设下了陷阱。”
陆远山沉思片刻:“那你现在需要什么?”
“我需要更多关于这个地点的详细信息。”沈墨白说着,又抽出一张空白纸,“还有,让陈阿炳尽快过来一趟。”
陆远山点头,转身离开。
沈墨白继续埋头工作,将那个数字作为关键词,重新代入整个密码系统。
他调整算法,模拟日军惯用的加密逻辑,尝试将剩余部分逐一解开。
两个小时后,门外传来脚步声。
陈阿炳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布包。
“你说要我带的东西?”他将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叠手写的记录,还有一些地图草图。
沈墨白接过,快速翻阅。
这些是他之前托陈阿炳收集的有关无锡北部区域的情报,包括地形、交通、日军驻点分布等。
他一边看一边比对密码中的数据,终于,一段完整的信息浮出水面:
“目标人物将于三日内抵达无锡北郊‘望月楼’,届时由特高课直接执行斩首行动。”
沈墨白的手指微微发颤。
他终于确认了刺杀计划的具体内容!
他立刻拿起笔,将这段关键信息誊抄到一张微型纸条上,准备交给交通员送出。
这时,陆远山再次推门进来,神色凝重:“情况有变,我们在外围发现了两个可疑人员,身份不明,但极有可能是松本健一的人。”
沈墨白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他们盯上了这里。”
“我们必须尽快行动。”陆远山道,“你这边还需要多久?”
“我已经完成了。”沈墨白将纸条小心封好,“马上送出去。”
陆远山接过纸条,正要离开,忽然想起什么:“等等,你在破译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其他异常?”
沈墨白顿了一下,缓缓点头:“有一个代号,反复出现在多个段落中,看起来像是某个高层联络人。”
“代号是什么?”
“‘夜枭’。”
陆远山脸色骤然一变,眉头紧锁。
沈墨白盯着他:“你知道是谁?”
陆远山没有回答,只是低声说了一句:“这件事,得从长计议。”
说完,他转身快步离去,身影消失在门口。
沈墨白望着空荡荡的门口,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安。
他知道,“夜枭”这个名字,恐怕比想象中更危险。
但他没有时间多想,敌人随时可能逼近,而他,必须为下一轮战斗做好准备。
他起身,走向窗边,外面阳光刺眼,空气中弥漫着清晨的湿气。
远处传来几声鸟鸣,仿佛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然而,对他而言,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