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给咱把……”
正当朱元璋又准备召唤锦衣卫的时候,王平安沉声打断了朱元璋的话。
“陛下,不是鼓励臣子敢于建言献策么,今日臣向陛下呈上谏言,陛下就又要给臣施加罪名?”
王平安知道朱元璋被自己气成这样,肯定又要让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收拾自己。
这次自己不再屈服于朱元璋的淫威了,是男人就要刚起来!
“好你个王平安,你……”
还没等朱元璋说完,太子朱标又听到消息赶了过来。
“父皇息怒!”太子朱标给朱元璋请安时,袍角扫过碎裂的瓷片,“平安售卖蒜素,实为救济——宫中内侍宫女用它止血,市井百姓用它驱寒,并非逐利。”
王平安看到太子朱标赶来为自己救场,自己心中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朱元璋猛地转头,龙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标儿你也来替他说话?”
“标儿,你刚才不在场,王平安竟然敢妄议咱对咱皇子皇孙的优待政策。”
朱元璋一说起着,就气不打一处来,恶狠狠瞪了王平安一眼。
王平安则是波澜不惊,心想:“我又没说错,本来就是你老朱对自己的皇子皇孙太过溺爱了,大明宗室的俸禄和其他待遇都那么高,官员的俸禄却低的吓人,也造成了洪武年间反贪越反越贪。”
“咱当初冒着生命危险打天下,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让咱的皇子皇孙不要经历咱当年那些苦难!”
“咱对咱的皇子皇孙稍微好一些,难道有错么?”
朱元璋开始讲述起自己的心路历程。
“咱当年日子过得苦,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得天天为地主放牛,有时候还要受地主小崽子的欺负。”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咱17岁的时候,家乡遭了旱灾、蝗灾和瘟疫,咱的爹妈、兄长都病死了,咱只能到皇觉寺去讨一口饭吃。”
“在那里也天天被老和尚们欺负。”
朱元璋说到这里,表情严肃起来,眼神中也露出凶光。
“父皇……”太子朱标已经听这些故事,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本来准备打断父皇的话,但朱元璋却丝毫没有听到,继续说了下去。
“后来咱去投军,因为每次冲锋咱都是头一个,郭元帅赏识咱,把妹子许给了咱。”
说到这里,朱元璋脸上终于泛起一抹笑容。
“咱打仗从不怕死,向来冲在第一个,从尸山血海中一步步爬起来,后来咱一步步打败了所有对手,最终建立了咱的大明江山。”
“咱吃了这么多苦,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儿孙再吃苦!”
朱元璋通红着眼睛反问道。
听到这里,一心想赚钱的王平安都有点动容了。
朱重八同志开局一只破碗,天胡开局。
幼年主业是给地主当放牛气氛组,兼职啃树皮野菜,父母双亡后被迫跳槽到皇觉寺当“佛系青年“。
结果庙里也揭不开锅,住持含泪宣布集体下岗,小朱只好捧起破碗开启“丐帮VIP体验卡“,靠化缘(要饭)走遍中原大地,顺便解锁了“民间疾苦全成就“。
眼看元朝老板疯狂压榨打工人,25岁的朱同学一拍光头:“这破班不上也罢!“
果断投奔郭子兴创业团队,从保安队长(亲兵)干起,因业绩突出被CEO招为赘婿,喜提新皮肤“朱元璋“。
期间疯狂刷起义副本,在滁州搞基建、在和州攒口碑,靠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创业指南,逐渐从职场小白混成江南最强合伙人。
当上CEO的朱元璋开始疯狂扩张业务,先吞了陈友谅的“汉水集团”,又收购了张士诚的“江浙实业”,顺手把方国珍的“海岛分公司”也收了。
靠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一路北伐,把元朝老板赶回草原放羊。
1368年终于在南京敲钟上市,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正式登基成为“洪武董事长”。
但称帝后的朱元璋也一刻也歇不住。
登基后的朱老板开启“996福报”模式,白天批奏折批到手抽筋,晚上还要微服私访查岗,发现官员摸鱼就直接“优化”(砍头)。
废丞相、设锦衣卫,把公司权力牢牢攥在手里,连大臣员工的私生活都要管,堪称史上最强控制狂老板。
想到未来要发生什么,王平安都有些心疼老朱。
年纪大了的朱老板看谁都像“职场刺客”,胡惟庸案、蓝玉案一顿操作,把创业元老们“裁员”得七七八八。
一边给子孙定制员工手册《皇明祖训》,一边疯狂给朱允炆铺路,结果没想到四儿子朱棣后来直接“内部竞聘”成功,把公司重组了……
可能老朱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说:“早知道多留几个能打的!”
“标儿,你说咱做的难道不对吗?”朱元璋看向这个他最信任的儿子。
朱标也很是为难,自己其实也对父皇对皇室成员待遇太好有过意见,也认为长此以往,一定会出问题。
但现在父皇正在气头上,而且太子朱标也考虑到王平安主要是为了出售大蒜素,于是也便点头默认了。
“这才是咱的好太子!”朱元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可是,父皇,平安出售大蒜素虽然盈利,但也是为了救济百姓疾病。”
太子朱标出言为王平安辩护。
“标儿啊,标儿,商贾之弊,你难道不知?”朱元璋苦口婆心道。
“儿臣知,但父皇更该知,利商并非逐利。”
朱标抬头时,目光与朱元璋相撞,没有丝毫退让。
“商人哪里有一个好东西!”朱元璋一提到商人就怒气值飙升。
“这些家伙就是大明的蛀虫,不劳而获,趴在农民百姓身上吸血。”
朱元璋对商人深恶痛绝。
太子朱标也被朱元璋顶的说不出话来。
王平安细细观察着朱元璋,从老朱的话中。
王平安知道老朱就是个朴素的老农民。
老朱的小农思想太过严重了。
王平安立刻躬身答道:“陛下认为商人无用,但两宋时期却因商业兴盛,使得国家经济十分繁荣。”
“陛下您实施海禁、闭关锁国,将会给大明经济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王平安联想到大明中后期所遇到的财政危机,在此向朱元璋提出建议。
“放肆!”朱元璋听到王平安一个医生竟然也公开抨击自己的海禁政策,立刻变了脸。
“咱实施海禁是为了保护沿海百姓免遭倭寇袭扰!”
朱元璋在洪武四年,下令濒海百姓不得私自出海,一旦被抓住严加惩处!
洪武七年,朱元璋罢免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市舶司。
这标志着大明已经彻底断绝了中外通商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