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小卒 第23章 伯兄(求追读)

作者:洛星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4 13:41:4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咚……咚……咚……

黍右大腿上绑着木板和瓦片,木板在上,瓦片在下。右手中的小木槌,不断敲击木板,很有节奏感,一步一鼓。

这是步鼓。

丙闾士卒,踩着鼓点,不断出脚,右脚左脚,右脚左脚……

每一次出脚,整齐划一,高低一致,不高不低,就象用绳子量过似的。

更重要的是,个个目视前方,昂首挺胸,腰板笔直,精神抖擞。

与数日前黍刚抄作业的时候有着天壤之别。

炳站在一侧,睁大眼睛,仔细打量起来,赞叹不已,笑得嘴都合不拢:“黍,你这法子还真管用。这次阅军,以阵势为主,我们闾得最不是问题。到时,我就是骑卒百将。哈哈。”

黍翻个白眼,你高兴得太早了。

虽然进步不小,然,与子弟兵比起差得太远,顶多是得其形,未得其神。

然,比起新卒来说自然是远胜,全闾得最不是问题了。

队列,在现代社会的阅兵式上,就是观赏的,给人看的,在实战中,没多大作用。

然,在秦朝,队列是重中之重,是核心。

秦朝的战争核心是“阵战”,也就是两军列成阵势进行对攻,谁的阵势更整肃,更能经得起冲击,谁就能获胜。

故,古人对队列要求很高。

这次阅兵,不比试箭术,不比试格斗,而是以队列为主,原委就在这里。

“我没看错吧?”

“丙闾为何如此整肃?”

黍他们第一次合练阵势,立时引得另外四闾惊讶不小,其百将个个以为眼花了。

“不行,我们也要如此训练。”

“善!绝不能让丙闾得最。”

百将们不甘心落后,决定仿效。

尽管先前有人仿效过,效果不行,此时他们不得如此做了。

“给我搬砖头,找草绳。”黄晓站在远处看在眼里,难掩心中的震惊,盯着黍看了一阵,满眼的怒火。

明明自己自幼熟读兵书,对兵书战阵之道很是精通,得最是必然的。然,没有想到的是,黍异军突起,抄子弟兵的作业,把丙闾训练得如此整肃。

想要不被丙闾甩开,唯有抄黍的作业了。

虽然黄晓很不愿,然,情势处此,不得不如此做。

没多久,黄晓的属就搬来砖头,找来草绳,按照黍他们的做法弄好,然后开始训练。

黍训练一阵,让士卒停下歇息,快步过来,站到黄晓身边,笑眯眯的:“黄大卒长不是自幼熟读兵书,精通战阵之么道?为何向我学了?岂不辱没你高贵的身份。”

“……”黄晓磨牙,瞪着黍:“我自然是比你高贵,我有氏。”

在秦朝,九成人有名无氏,有氏无氏是两个世界。

在秦始皇时期,有两个名无氏的人最有名,对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是无氏留下,只闻其名。

一个就是尉缭。

尉缭,其名叫缭,无氏。尉,是他的官职。

他在秦始皇时期,担任秦国国尉,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为了分化瓦解六国,使六国不再行合纵之策,他提出‘黄金在前,匕首随之’,也就是让秦始皇出重金收买六国权臣,若是不愿被秦国收买,就派刺客暗杀掉。

被秦国收买的六国权臣中最有名的是两人:郭开和后胜。

郭开,配合秦国,杀了李牧,从而秦国灭掉赵国。

后胜,更是蒙蔽齐王建,使得齐国在秦国大举灭国时中立。

这一计策的后果,就是秦国用三十万金,就把六国给灭了。

二是尉缭一手谋划了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王翦蒙武王贲蒙恬李信他们不过是在前线执行他的谋划而已。

另一个人就是禄。

此人是监御史,负责监察之事。

屠睢率军大举南下,平定百越,最初的战事顺利,后来进展不顺,屠睢还战死,秦朝打了自商君变法以来百余年间最大的败仗,原因就在于,五岭险绝,后勤辎重难以供应,使得秦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

为了解决秦军的后勤,秦始皇两次驾临长沙,想要找到办法,然,束手无策。

就在秦始皇心急如焚的时候,禄给秦始皇出了一个主意,修建一条人工运河,把湘水和漓水连接起来。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

灵渠创造性的使用了船闸。

灵渠修成,困扰秦军的后勤辎重问题解决了,秦军士气高昂,军心大振,迅速推平了百越之地。

灵渠不仅使得秦始皇解决了平定百越大军的后勤问题,更是历代王朝与华南之地连接的枢纽,发挥了巨大作用。

就是现代社会,灵渠依然还在发挥作用。

若无禄的主意,秦始皇平定百越之战很可能进行不下去。

那么,华南之地很可能不是我们的。

即使能进行下去,代价也会高很多。

禄,如此了得的牛人,竟然无氏。

故,在秦朝,有氏与无氏是两个世界,不可同日而语。

黄晓被黍嘲笑了,就以氏说事,找优越感。

黍眼珠子一转,借机套话:“那是那是,你们黄氏何等了得,不知出自哪里?”

“哼。”黄晓上过一次当,哪会再上当,冷哼一声,不理睬黍。

又没能套出话,有点小遗憾,黍也不在意,回去接着训练。

“黍,有人找。”黍正在训练时,上值的县卒快步过来,向黍道。

“百将,我去去就回。”黍向炳告假。

“快去快回。”炳微微颔首。

黍离快步离开校场,出了县营,只见一个身长七尺的汉子,身着褐衣,足蹬草履,伸长脖子,盯着门口,满眼期待。一见黍出现,满脸喜色,三步并作两步,快步上前,抱拳一礼:“见过季弟。”

此人叫稻,是黍的大哥。

他对黍一直不错,黍很是认可这个兄长,看见他,满心欢喜,风一般冲过来,双手抱拳,弯腰下拜:“见过伯兄。”

“季弟,切莫多礼。”稻忙扶着黍的手,笑眯眯的打量起黍:“季弟变壮实了,精悍了,有老卒韵味了。”

军队里面很能锻炼人,黍经过三个月训练,成长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打了一仗,成熟度飙升,气质大变,颇有老卒的铁血韵味。

“谢伯兄谬赞。”黍笑问道:“伯兄此来何为?”

稻把左肩上挎着的麻布包袱递给黍:“季弟,这是娘亲为你做的衣物,你且收好了。”

娘亲对自己很好,黍很是认可这个生物学上的娘亲,忙问道:“娘亲身子骨可好?”

“还好。”稻笑道:“就是挺思念季弟。”

黍三兄弟,伯兄叫稻,仲兄叫麦,黍最小,娘亲最疼爱的就是他了。有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黍,有好玩的,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黍。

故,黍离家服兵役,娘亲最是思念他。

黍听在耳里,暖在心头,怪想念娘亲的:“我也挺思念娘亲,容我找个时间,告假回家探望娘亲。”

“大善!”稻欢喜不已,看着黍:“娘亲让我问你,是如何杀敌立功的。”

黍把经过择要说了。

“天啊,吓死我了。”稻拍着胸口,砰砰作响,心惊肉跳:“幸得季弟机警,反败为胜,不然的话,我真不知娘亲会如何。”

若是黍战死,或是被处死,最疼爱黍的娘亲,很可能一口气缓不过来,人没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