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一起办?”

李牧被林婉青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给惊得愣了一下。

一个,是省教育厅和文物局牵头的,象牙塔内的学术技能竞赛。

另一个,是全国最顶级的,面向普罗大众的商业鉴宝综艺节目。

这两件事,性质和受众,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怎么可能凑到一块去?

“对啊,一起办。”电话那头的林婉青,语气却显得理所当然,甚至带着几分兴奋。

“你想啊,‘青蓝杯’的目的是什么?是选拔人才,提升你们这些大学的知名度,对不对?”

“‘华御之门’海选的目的是什么?是制造热点,扩大节目在星海市的影响力,顺便挖掘一些有潜力的民间藏品和藏家,对不对?”

“你看,这两个活动的核心,都是‘挖掘’。一个挖人,一个挖宝。目标客户群体,高度重合。省里的领导,喜欢看产学研结合;

电视台,喜欢看专业人士和民间高手同台竞技的噱头;你们学校,也乐于见到这种能上电视,大大提升知名度的机会。”

林婉青条理清晰地分析着,将其中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剖析得明明白白。

“我去找电视台的制片人谈,再通过协会,去跟省文物局和你们学校的领导沟通。把海选的场地,就设在你们西南大学的活动现场。”

“一边是学生们比拼修复,一边是民间藏家排队鉴宝,这多有话题性?”

“到时候,我们再把你这个‘抓间谍的鉴宝英雄’推出来,作为‘高校特邀鉴定代表’,坐在海选的专家席上。既满足了节目组的宣传需求,也彰显了你们学校的教学成果。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李牧听得目瞪口呆。

他不得不承认,林婉青的商业嗅觉和资源整合能力,确实是顶尖的。

一件在他看来毫无关联的事情,经过她这么一包装和串联,竟然真的成了一个听上去可行性极高,并且能让多方共赢的绝佳方案。

“林姐,这事我可帮不上什么忙,全凭您运筹帷幄了。”李牧由衷地佩服道。

他知道,这其中的沟通和协调工作,绝非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你只需要到时候人到场,坐镇专家席就行。”林婉青轻笑一声,“其他的,交给我来办。成了,对你,对学校,都是大好事。”

“那就,提前预祝林姐马到成功了。”

“行,不打扰你了,等我消息。”

挂断电话,李牧将手机扔回床上,脑子里还在回响着林婉青那番话。

他靠在阳台的栏杆上,看着楼下三三两两走过的同学,心中却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

无论是之前的“国宝”风波,还是刚刚结束的校运会表彰,亦或是即将到来的“青蓝杯”和“华御之门”,他似乎总是在被动地,被卷入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之中。

这些事件,的确给他带来了一些名声,也赚到了一些钱。

但这种感觉,就像是随波逐流的浮萍。

今天浪头高,就把你推到风口浪尖,享受万众瞩目。

明天风平了,你就可能被拍在无人问津的沙滩上。

这些,都是偶然,都是运气。

运气,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他骨子里,终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等待命运垂青的人。

前世三十多年的人生,已经让他吃够了被动和无力的苦。

重生回来,他要的,是把命运,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

他需要一个根基。

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事业。

一个能让他安身立命,能让他将脑海中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和影响力的,根据地。

得开个店。

这个念头,如同雨后的春笋,猛地从心底里冒了出来。

一旦出现,就再也按捺不住,疯狂地生长。

他开始盘算自己手里的资本。

除此之外,还有一套房子。

白国富用来,抵债的那套,位于市中心老城区的房子。

地段不错,虽然是老破小,但胜在面积和位置。

按照2008年现在星海市的房价,那套房子出手,卖个七八十万,问题不大。

也就是说,他现在能动用的启动资金,满打满算,差不多有一百万。

一百万。

在2008年,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足够在市里最好的地段,开一家规模不小的古玩店了。

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古玩这一行,水太深了。

它卖的,不仅仅是器物本身,更是一种信任,一种资历,一种口碑和名气。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古玩店,他首先看的,不是货,而是人。

看的是老板的年纪,看的是老板在圈子里的名望,听的是老板讲出来的故事和门道。

人们愿意相信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能把一件瓷器的传承历史讲得头头是道的老先生。

却绝不会轻易相信一个嘴上没毛,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的,二十岁的毛头小子。

李牧可以想象那个画面。

他就算把店开起来,装修得古香古色,摆上几件开门的大真品。

客人走进来,看到柜台后面坐着的他,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这谁家的小孩?

家里有钱,出来烧着玩儿的?

还是说,这店是别人开的,他只是个看店的小伙计?

没有人会把他当成一个真正懂行的老板。

就算他说得天花乱坠,别人也只会觉得他是在背书,是在卖弄从别处听来的二手知识。

他的年轻,就是最大的破绽。

在这个论资排辈,极其看重“眼力”和“经验”的行业里,年龄,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而他,恰恰没有这种资产。

这个难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

难道,要像刘一泉那样,找个老旧的小区,开个不起眼的小店,慢慢熬资历,等上十年二十年,把自己熬成“李老师”,“李先生”?

不。

太慢了。

他等不了那么久。

李牧的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望着远方城市的轮廓线,大脑在飞速地运转。

一定有别的办法。

一定有一种模式,可以绕开“资历”这座大山,让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眼力”的优势,而又不必将自己的信誉,与每一件商品进行深度捆绑。

李牧的目光,忽然一凝。

他想到了刘一泉拿出来的那尊,高水旺仿制的北魏陶俑。

那件东西,骗过了省博物馆的专家,骗过了碳十四的科学检测。

如果不是刘一泉多管闲事,一路追查到源头,它就会被当成国宝,供奉起来。

而那个造假者高水旺,是怎么卖掉这件东西的?

他没有开古玩店,他只是一个“工艺品”作坊的老板。

他卖的,是“高仿工艺品”。

是买家自己“眼力不济”,一厢情愿地当成了古董。

这个逻辑,虽然无耻,但却给了李牧一个巨大的启发。

如果,我不做那个直接卖货的“店主”呢?

如果,我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呢?

一个让卖家来卖,让买家来买的,交易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我的角色,不是为每一件商品的真伪,提供无限担保的“卖家”。

而是作为一个中立的,专业的“组织者”和“鉴定者”。

我用我的眼力,去筛选上拍的资格。

我用我的专业,去为拍品撰写说明,陈述它的优点和可能的疑点。

至于最终的判断和价格,则交给市场,交给那些举牌的买家自己去决定。

一个词,瞬间从李牧的脑海深处,清晰地跳了出来。

拍卖行!

对!就是拍卖行!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所有的迷雾,照亮了前路!

李牧的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

他猛地一拍阳台的栏杆,眼神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亮。

这才是最适合他的商业模式!

第一,它完美地规避了“资历”的短板。

拍卖行老板的年轻,不会成为致命伤。因为拍卖行卖的,是“别人”的东西。

大家关注的焦点,是拍品本身,而不是老板的年纪。

甚至,一个年轻有为,眼光毒辣的拍卖行创始人,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传奇故事,更容易吸引眼球。

第二,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眼力”的优势。

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超越这个时代所有人的鉴定能力。他可以从无数想要上拍的物品中,精准地筛选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

或者是有争议但有故事的精品。用高质量的拍品,来树立拍卖行的口碑。他不需要自己拥有这些东西,他只需要能认出它们。

第三,它是轻资产运营模式。

开古玩店,需要压大量的资金在货品上。一件官窑瓷器,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万。一百万的资金,买不了几件像样的东西,店铺就会显得空空荡荡。而拍卖行,收的是佣金。

他不需要花钱去买货,他只需要一个场地,一个团队,就能撬动百倍、千倍于自身资本的交易额。

这对于启动资金有限的他来说,是风险最低,杠杆最高的选择。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拥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一家古玩店,做得再大,也只是一家店。而一家拍卖行,如果做出了名气和品牌,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它的影响力,是古玩店的几何倍数。苏富比,佳士得……这些名字,本身就代表着财富和顶级圈层。

这……才是他重生回来,真正该走的路!

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激动,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之前那些因为成名而带来的沾沾自喜,因为赚到第一桶金而产生的些许满足,在这一刻,与这个宏大的构想相比,都显得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他仿佛看到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正在自己面前,缓缓打开。

门后,是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

他不再是那个在古玩市场里捡漏的小角色,也不再是那个在校园里出风头的学生英雄。

他将成为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平台的搭建者,市场的引领者。

当然,他也清楚,开一家拍卖行,绝非易事。

它需要牌照,需要人脉,需要专业的团队,需要强大的宣传和组织能力。

这些,他目前都没有。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饭,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

他可以先从最小的规模做起。

甚至,可以先不注册公司,以“个人专场”或者“沙龙”的形式,在小圈子里,组织小型的竞价会。

先积累人脉,先树立口碑,先完成原始的资本和团队积累。

他有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屠龙之术”,还怕找不到施展的舞台吗?

李牧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涌的激动。

他的眼神,重新恢复了平日里的平静和深邃,但那份平静之下,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坚定和执着。

他拿出手机,在备忘录里,郑重地敲下了四个字。

“星海拍卖”。

然后,他开始思考,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该做什么。

他需要一个契机。

一个能让他,同时接触到“藏家”、“专家”、“资金”和“媒体”的,绝佳的契机。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又落在了那张写着“青蓝杯”技能大赛通知的文件上。

以及,林婉青刚刚在电话里提到的那个名字。

“华御之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