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问题,那如果是咱们考古队里的人盗窃,为什么会流到古玩市场上?”
孙浩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李牧也觉得奇怪,考古队的人都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
都是心中有数的,为什么会选一些,破碎的陶片去卖?
而且还流出到古玩市场,不怕被人发现?
“还有一个问题,文物每一块如克都是要登记的,突然少了一部分就不怕被人发现?”
李牧奇怪道。
“会不会是,入库之前的就被拿走了?”孙浩摸了摸下巴。
“也不对,那这人为什么,不拿值钱的成品,反而拿一些,破碎的陶片?”
李牧若有所思......
忽然灵光一闪。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人本想自己盗窃,碰巧被某个民工抓到了现行?”
“然后这人民工威胁他(她),这人无奈就拿了些陶片打发民工,让他不要声张?”
“有道理!很有可能”孙浩一拍手,觉得有点道理。
“最后一个疑点,这个内鬼既然拿东西封口,为什么不直接拿钱?”
“说明这人非常缺钱!”两人异口同声道。
以上这些都是两人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
但考古队里有人盗窃是肯定。
这个结论,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两人的心头。
整个考古队,核心成员加实习生,也不过二十几个人。
这些人,都是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甚至是尊敬的师长。
现在,他们中的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竟然是盗卖国宝的窃贼。
“会是谁?”
孙浩喃喃自语,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窗外。
院子里,人来人往,一切如常。
但此刻,这片在阳光下显得无比神圣的考古圣地,却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我负责文物修复,先收集下证据,我下午去档案室查查目录。”
“如果有证据,我们直接上报,或者报警。”
李牧冷静地说。
“要是档案没问题,就先别轻举妄动。”
“这种搞文物盗窃的一般都是有利益链条的。”
“咱们暂时不要打草惊蛇。”
前世的李牧就遇到过很多,文物贩子。
有的人让他做假,有的人让他利用职务之便利,盗窃文物。
甚至,李牧还听说,有些境外组织,专门窃取中国文物。
然后高调拍卖,让中国爱国富商,去高价购买,从中谋取暴利。
因此近些年,国家近些年追回海外失窃的文物都不提倡高价回购。
这样反而助长一些,文物贩子野心。
听完李牧的分析,孙浩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大一师弟。
头脑清晰,临危不乱,心思缜密。
这个李牧,不像是大一新生。
“可以。”
“他们既然偷了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
“咱们毕竟不是警察,凡事小心一些。”
“明天你那边,不管有没有发现,咱们直接报警。”
李牧点点,补充道:“报警就咱俩去,不要告诉其他人。”
“万一,最后乌龙了,咱俩是实习生,最多挨顿批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
……
下午,文物修复室。
吃过午饭,短暂的休息之后,工作继续。
修复室里很安静,只有工具和陶片碰撞时发出的轻微声响。
赵林、钱峰和陈默三位学长,都在埋头苦干。
文物修复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急不得。
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大托盘,里面是来自同一个探方单位的陶片,他们需要像玩一幅几千年前的拼图一样,将它们一点点拼凑起来。
然而,当他们的目光偶尔瞥向角落里的李牧时,脸上的表情都变得有些古怪。
因为李牧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只见李牧坐在工作台前,神情专注。
他的面前,同样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陶片。
可他的手,却像是有自己的意识一般,总能在那堆碎片中,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能彼此契合的两块。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迟滞。
先是用一把小号的软毛刷,轻轻刷去陶片断茬处的浮土。
遇到粘得比较牢固的泥块,他会用一根削尖的竹签,小心翼翼地剔除,力道控制得恰到好处,绝不会伤及陶片本身。
清理干净后,他便开始拼对。
那双眼睛,仿佛是自带扫描仪,只需扫过一眼,就能从几十上百块碎片中,锁定目标。
“咔哒。”
一声轻响,两块弧度看似迥异的陶片,在他的手中完美地拼合在了一起,严丝合缝。
他甚至不需要反复尝试。
这份眼力,简直匪夷所思。
钱峰看得眼都直了,忍不住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悄悄捅了捅身边的赵林。
“哎,你看那小子,他还是人吗?”
地端详着那三件陶器。
秦云是省考古研究院的资深修复师,经她手修复的国宝级文物不计其数,眼光何其毒辣。
她一眼就看出,这三件陶器的修复水平,绝不是一个实习生能达到的。
甚至,比队里很多正式的修复师,还要赵林扶了扶厚厚的眼镜,目光也早已被李牧吸引。
他看得更仔细,也更心惊。
李牧不仅速度快,而且每一步操作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标准。
从清理、拼对,到用特制的粘合剂进行临时固定,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透着一种赏心悦目的专业美感。
“他……他真是大一的?”赵林喃喃自语,镜片下的眼睛里,写满了难以置信。
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陈默,此刻也放下了手里的工具,默默地注视着李牧。
就在他们发愣的这短短半个多小时里,李牧已经将面前托盘里的大部分碎片,拼凑成了一个器物的雏形。
那是一只小巧的彩陶碗。
碗的腹部,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几圈简约的纹饰。
李牧将最后一块碎片粘合完毕,将初步修复好的陶碗,稳稳地放在了一旁的软垫上。
他没有停歇,端起了第二个托盘。
这个托盘里的碎片更多,也更细碎。
李牧只是看了一眼,便胸有成竹地开始了工作。
他就像一位技艺达到了巅峰的匠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些沉睡了六千年的碎片,在他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开始重新聚合,展露它们最初的容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当修复室的负责人,秦云老师走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三位高年级的实习生,全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呆呆地看着角落里的那个新来的大一师弟。
而在那个师弟的工作台上,已经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三件初步修复完成的陶器。
一只彩陶碗。
一个双耳罐。
还有一个造型别致的陶杯。
每一件,都拼接得天衣无缝,器型完整,线条流畅,仿佛它们本就该是这个样子。
“这……这些都是你一下午修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