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只想赚钱的我不想恋爱 第16章 银元

作者:星元真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14 01:52:1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几百年的东西了,颜色肯定会变啊。”

“对啊,而且黄杨木也有产地区别,颜色深浅不一样很正常。”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但核心观点基本都和钱浩一致,认为这即便不是黄杨木,也绝对是一件珍贵的明代木雕。

刘一泉的目光,在教室里转了一圈,精准地落在了李牧的身上。

“李牧”

刘一泉开口了,声音里带着笑意。

“你说说!”

周琴也用胳膊肘捅了捅李牧,压低声音催促道:“喂,老师问你呢,快说啊!是不是觉得钱浩说的不对?”

“东西是老的。”

钱浩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

然而,李牧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但不是黄杨木,也不是明代的。”

“那是哪个年代的?”周琴奇怪道。

“说说你的理由。”刘一泉笑道。

“首先,说材质。”

他的目光转向那位刚才质疑木料的男同学,对他点了点头。

“老于的感觉是对的。黄杨木的木质极为致密,结构细腻,肉眼几乎看不到棕眼,也就是树木的导管。而这件木雕的背面和底座,可以清晰地看到粗大的棕眼,这与黄杨木的特征完全不符。”

“这明显是樟木”

樟木?

众人恍然大悟。

樟木虽然也是一种不错的木材,但其价值和珍稀程度,与黄杨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果材质是樟木,那钱浩估算的两万块价值,就成了个笑话。

因为他买这东西的时候,光顾着看包浆和雕工了,根本就没仔细分辨木质和气味。

李牧没有理会他的反应,继续说道:“再说年代。”

“钱浩同学说,明代造像风格饱满圆润,这点没错。但这件作品,恰恰不符合这个特征。”

“大家看这尊弥勒佛的脸部”

李牧站起身,缓步走到讲台前,伸出手指,但没有触碰木雕,只是隔空比划着。

“它的脸部轮廓虽然圆,但面部肌肉的起伏却很平,缺乏立体感,尤其是颧骨和下巴的处理,更像是一个平面,而不是一个饱满的球体。这是一种追求简练、写意的表现手法。”

“还有衣褶。明代的衣褶,讲究的是厚重感和层次感,刀法深邃,线条繁复,力求表现出丝绸锦缎的华贵。”

“而这件的衣褶,线条简练、流畅,甚至有些随意,刀法也比较浅,只求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和走向。这两种风格,截然不同。”

“明代造像,追求的是一种入世的、富贵的、享乐的喜庆。而这尊佛像的笑容,虽然也在笑,但笑意里却带着一丝内敛和禅意,一种看透世事后的淡然。”

“这种神韵,更符合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受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情趣。”

“宋代崇佛,民间为祈福或还愿,会制作大量的佛像,材质多选用廉价易得的樟木、松木。工匠们大多是普通人,他们的技艺或许不精,但作品往往充满了质朴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时代气息。”

“所以”

李牧最后做出了自己的结论,他的目光扫过全班同学,最后落在了脸色铁青的钱浩身上,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这是一件宋代的民间樟木雕作品。东西是老的,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算不上精品。市场价值,大概在四千到五千块之间。”

李牧的话说完,教室里依旧是鸦雀无声。

李牧的分析,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法医,在解剖一具尸体。

冷静、客观、精准。

同学们面面相觑,之前还觉得钱浩说得头头是道,现在听了李牧的分析,又觉得李牧说得更有道理。

樟木的棕眼,宋代造像的风格,禅宗思想的影响……这些知识点,很多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钱浩面露尴尬,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自己花了两天时间研究,自以为捡了个大漏,结果却被人家一眼看穿了,在课堂上当了小丑。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集到了刘一泉身上。

只有他,才能给出最终的裁决。

刘一泉脸上的笑容愈发玩味了。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重新拿起了那尊弥勒佛木雕,放在手里仔细地端详。

他的手指,轻轻地拂过木雕的表面。

或许……或许李牧是错的呢?他只是理论知识丰富,纸上谈兵罢了!

刘一泉放下了木雕。

“李牧同学”

“分析得完全正确,分毫不差。”

啊?

大家都觉得李牧说得有道理,但是没想到分析得分毫不差。

课堂上响起了掌声。

这掌声并不算特别热烈,但却发自真心。

同学们看向李牧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好奇、看热闹,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钦佩。

他们虽然只是大一新生,但都对这个专业充满了热情,自然明白刚才那番分析的含金量有多高。

那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堆砌,更是融入了大量实践经验和深刻理解后的融会贯通。

李牧却只是淡淡一笑,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这份从容淡定,更是让不少同学暗自佩服。

“好了,我们继续。”刘一泉笑着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

他的目光在讲台上的几件物品上扫过,最后落在了孙静那方砚台上。

点评完孙静的歙石砚台后,刘一泉的目光再次巡视全班。

“下一位,谁来?”

就在这时,周琴站了起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服输的劲头。

她快步走到讲台前,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用丝绒布袋装着的东西。

“刘老师,我这儿也有几件小东西,想请您和同学们看看。”

她将布袋里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发出了几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

是三枚钱币。

这三枚钱币,一枚是“开国纪念币”当十文铜元,一枚是“共和纪念币”当十文铜元,还有一枚,则是在民国钱币中颇为少见的“川军政府”汉字“川”版一元银币。

三枚钱币虽然都经历了近百年的流转,但品相却保持得相当完好。

两枚铜元呈漂亮的巧克力包浆,地章平整,字口清晰,龙纹和稻穗麦芒的细节都清晰可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