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只想赚钱的我不想恋爱 第13章 木雕

作者:星元真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14 01:52:1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回到宿舍,李牧第一时间打开了,自己的二手台式电脑,伴随着一阵熟悉的风扇轰鸣声,他熟练地登上了自己的QQ。

他将那串娟秀的数字输入搜索框,很快,一个简单的头像便跳了出来。

头像是一片纯白,什么都没有,网名也只有一个字——“微”。

很符合她的风格。

李牧发送了好友申请,附言是:“学姐,我是李牧。”

他本以为,以白幼微的性格,可能要过很久才会通过。

没想到,几乎是下一秒,系统就提示对方已经同意了好友请求。

李牧看着那个亮起的灰色头像,心中有些好笑,可以想象,此刻电脑另一端的那个女孩,一定是正襟危坐,紧张地盯着屏幕。

他没有立刻发消息,而是靠在椅子上,思绪有些飘忽。

李牧承认,他都心动了。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选择最不让自己后悔的那条路。

这个周末,他既没有联系荣小鱼,也没有打扰白幼微。

他需要一点时间来沉淀自己的心绪,也需要为未来做好更清晰的规划。

而荣小鱼,出乎意料地也没有主动联系他。

李牧知道,这小妞是在跟他赌气,等着他主动去“请罪”。

周一的清晨,阳光正好。

李牧难得地起了个大早,将那尊青铜三足小香炉用报纸仔仔细细地包了好几层,放进书包,这才不紧不慢地走向教学楼。

当他踏入教室时,里面已经相当热闹了。

距离上课还有十几分钟,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

“北京奥运会就要开幕了!”

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斯文的男生激动地说道,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

“唉,可惜我们去不了BJ,不然真想去现场感受一下那种氛围。”

“知足吧,能在电视上看直播就不错了。”

2008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充满了特殊记忆的年份。

奥运会,是这个时代最宏大、最激动人心的主题。

李牧听着同学们的议论,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怀念。

前世,他也是这样,和室友们挤在小小的宿舍里,守着一台电视机,为每一个中国队夺金的瞬间而欢呼雀跃。

“奥运会固然重要,但你们别忘了另一件大事!”

一个身材微胖,名叫王凯的同学神神秘秘地开口,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什么大事?”

“就是咱们这次有机会去的高陵杨官寨遗址”

“咱们陕西的,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队那边好像有新发现了!听说,规模非常大,很可能是国内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龙山时代晚期环壕聚落遗址!”

王凯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横飞。

对于一群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考古系菜鸟来说,没有什么比能亲身参与一次真正的考古发掘更具吸引力的了。

“要是能让我去,我宁可单身十年!”王凯笑道。

“那我还是选帅哥”女生笑道。

文物修复班人数很少,是冷门中的冷门专业。

西南大学,文物修复班,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平。

绝大多数考上西南大学的学生,都不愿意来,即便是服从调剂来到文物班的,学习上一段时间也会转专业。

能留下的,多多少少都是对这个专业有热情的人。

李牧的班级有十二人,已经算是多的,前面几个年级都是个位数。

人数少但是学校的教育资源却给得不少,只要认真学,未来混口饭吃,赚些钱不难。

李牧很庆幸,前世自己选了这个专业,才给了自己翻身的机会。

李牧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听着。

杨官寨遗址。

这个名字,让他心中微微一动。

前世,他作为国内顶级的考古专家,自然对杨官寨遗址了如指掌。

那的确是一次震惊了整个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其发掘成果,更是直接改写了关中地区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格局。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消息在2008年的这个时候,就已经在学生群体里流传开来了。

看来,自己的这些同学里,还是有消息灵通之辈的。

看着同学们那一张张因为兴奋而涨红的脸,李牧的嘴角,也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真好啊,年轻。

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理想的热情。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考古发掘的时候,一个声音插了进来。

“都别光说不练啊,理论知识再丰富,也得有实践的眼力才行。”

说话的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一个名叫钱浩的男生。

他家境不错,平时就喜欢逛古玩市场,自诩在同学里眼光最好。

“正好,昨天我又去古玩城转了转,淘了件好东西,大家一起给掌掌眼?”

钱浩说着,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用黄布包裹着的东西。

众人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

对于考古系的学生来说,逛古玩市场“淘宝”,几乎是每个人都热衷的课余活动。

这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实践方式。

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交学费,但那种从一堆旧物中发现宝贝的刺激感,却总让人乐此不疲。

“快打开看看!”

“钱大委员又淘到什么宝贝了?”

在一片催促声中,钱浩得意地笑了笑,缓缓揭开了黄布。

布中包裹的,是一件木雕。

木雕约莫三十厘米高,雕刻的是一位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佛像的材质是一种深褐色的木头,表面包浆温润,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沉香木气味。

雕工看起来颇为古朴,线条虽然不算特别精致,但却有一种拙朴天成的韵味,尤其是弥勒佛的面部表情,被刻画得活灵活现,充满了喜乐和禅意。

“怎么样?”

钱浩将木雕放在桌上,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我花了800买的,还剩200,我觉得是明代的黄杨木雕,你们看看,值不值?”

同学们立刻围了上来,伸长了脖子仔细观摩。

“这包浆,看起来确实有些年头了。”

“雕工很不错啊,你看这佛像的衣褶,多流畅。”

“闻着还有一股香味,应该是好木头。”

李牧只是扫了一眼,心中便有了定论。

这并非黄杨木,而是普通的樟木。

从其雕刻风格和风化程度上看,不是明代的东西。

这是一件宋代的民间木雕作品。

宋代崇佛,民间造像之风盛行,这类樟木雕的弥勒佛像存世量并不少。

雕工只能算是一般,属于民间匠人的普通手艺,算不上精品。

不过,胜在年份够,品相也还算完整。

市场价值,大概在五千块左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