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敬清扫内廷后,孙太后再一次感受到朱家血脉的恐怖。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并以殉葬警示后宫。
仁宗皇帝驾崩后,后宫除了张皇后外其余妃嫔全部殉葬,连身为武定侯郭英之孙女且育有三子的贵妃郭氏都未能逃过为了稳固皇权的朱瞻基之手。
十年后,宣宗皇帝朱瞻基驾崩,按照他所留下的殉葬名单,偌大的后宫只有孙太后自己,废后胡氏以及朱祁钰的生母吴氏幸免。
此时朱祁镇只有七岁,朝政大权自然落入张太皇太后之手,孙太后自然是十分羡慕的。
好不容易熬到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离世,朱祁镇还是未能亲政,母凭子贵的孙太后,自然成为权力最大之人。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虽然是朱祁镇亲自指派的监国之人,但实际大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在所有人眼中,郕王朱祁钰的监国权力是他们母子俩赏赐的,他在朝中只是一个摆设,各种大事还需要自己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决策。
没想到,朱祁钰才监国几天就开始扶植势力来对抗自己,孙太后也恨自己的好儿子朱祁镇不争气,到处去叫门,最后连胡灐这种宣宗亲自指派的托孤大臣,都赞成拥立朱祁钰为新君。
不出孙太后所料,朱祁钰掌权后,立马就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先是扫清王振一系的党羽,之后又是借郭敬之名义处理了金英,连为后宫赚钱的皇庄管事太监都没逃过朱祁钰之手。
朱祁钰一系列的雷霆手段,让孙太后想到到了与她同床共枕多年的宣宗皇帝,这位可是连自己亲叔叔都不放过的狠人。
不仅手段像,连心性都与宣宗皇帝一般狡诈,孙太后不止一次派人传唤朱祁钰的两个妃子入宫,除了第一次成功外,后面几次二女皆以身体不适推脱,自己此前在宫中屡试不爽的计谋第二次落空,第一次是吴氏和朱祁钰被接入宫中后。
之后本想借着召襄王入京,以礼法大义警示一番朱祁钰,谁知后宫之中越来越多的宦官内侍倒向了朱祁钰一边,孙太后在这慈宁宫中好似被挖去了双目,砍掉手脚一般,既得不到外面传来的消息,自己的一切指令也传不出去。
今日朱祁钰的登基大典,绕不开的一道流程就是来慈宁宫拜见自己这个嫡母,但此刻的孙太后却无心此事,而是焦急地等待着派去塞外联系瓦剌之人的消息。
可是无论是孙太后还是孙家派出去塞外的人,都如泥牛入海一般,了无音讯。
自从不断有朱祁镇叫门的消息被送到慈宁宫,她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六神无主后,渐渐想明白了一件事——无论如何都要保住朱祁镇的性命。
而且朱祁钰是着嗣帝位,且没有朱祁镇的明确授权,只要朱祁镇能回来,隐忍一番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想到这孙太后朝一旁侍立的曹八德问道:
“宫外可有消息传来?”
曹八德摇了摇头,表示并无消息传来。
这是他今日不知第多少次给出同样的回答了,只是看着孙太后眼角的泪痕,不敢明说。
曹八德自己也很无奈,这在这内廷中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儿子儿孙不说有千数之众,百八十个也还是有的,即便是以前在内廷风光无限的王振,在自己面前也不敢造次。
可自成敬来了一波内廷,扫除了金英一系后,这些个儿子儿孙一下子全跑去投靠成敬和兴安二人了。
只剩一个本家嫡系曹吉祥,还只是个没多大权力的司设监管事太监,不过二人之间的关系极为隐蔽,知道的人并不多。
“采买送给皇上的物资送出去了吗?”
孙太后得知宫外并无消息传来后,又接着问道。
她自己也是处理过几年朝政的,也知道瓦剌尝不到甜头或者败仗,是绝计不会放朱祁镇归来的。
只能靠着自己宫中的财力,每隔一段时间就采买一批物资,由自己的娘家送到瓦剌大营,朱祁镇从小就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她也不忍心朱祁镇在塞外受苦。
为了这些东西能真正送到朱祁镇手上,每次的物资她都会吩咐多采买一些。
“回太后的话,京城九门都已宣布戒严,只许进不许出了,想来与瓦剌决出胜负前,皇上那边一块饼,一尺布都收不到。”
曹八德的回答再次让孙太后绝望,二人言语中的皇帝自然是指塞外的朱祁镇。
“皇儿啊,你说你好好待在宫中不好吗?非要学你你爹搞什么御驾亲征。”
或许是太过于思恋又或是恨其不争,孙太后一边流泪一边自言自语起来。
……
待朱祁钰的天子仪仗行至慈宁宫前时,孙太后脸上的泪痕还未完全干透。
看着朱祁钰坐得是精致的龙辇,穿的是丝绸、蜀锦、金线织造的冕服,身边的簇拥着宦官和锦衣卫,一路上还有奏乐的内监伴随。
想到自己的儿子正在塞外饱受风沙之苦,孙太后顿时感觉眼前一黑,若不是曹八德及时上前搀扶,她就昏倒在地了。
经过殿内殿外一系列的三跪九叩大礼之后,朱祁钰来到孙太后面前等待孙太后给自己赐茶。
虽然心中对这个女人极度不爽,但这就是封建礼法所规定必须进行的,也是为了对外释放“母子相承,国本稳固”的政治信号,这也是朱祁钰为啥一心要尊吴氏的原因,拜那个自己名义上的生母,总比拜这个老妖婆好。
“拜见嫡母。”朱祁钰来到孙太后面前躬身道,之前叫母后是因自己还未就藩,礼法上来说自己还是子,就藩后就是臣了。
但现在自己是君了,称呼就得改为嫡母,而生母的称呼就从母妃变为了“圣母”。
孙太后擦干了眼泪,看着朱祁钰无奈地挤出一个笑容说道:
“日后这大明的上上下下,全仰仗皇帝打理了。”
孙太后从成敬的手中接过茶盏递给朱祁钰后,接着说道:
“皇帝机敏聪慧,治国有方,本宫相信皇帝不会辜负上皇的期望,也不会辜负诸位朝臣的期望。”
“望尔且念上皇虽居太上,当始终敬奉,以全兄弟之情,本宫虽居内廷,必为尔后盾,共保大明基业。”
朱祁钰俯身接过后,平淡地回道:“这都是儿臣应尽的本分。”
孙太后缓了口气后接着说道:“待到太子蒙学之时,还望皇帝为其择一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