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悠悠,刘克之花了五天的时间慢悠悠的带着军队来到契吴山大营,安排士卒休息之后,他带着亲兵队前往拜见诸葛爽。
“见过节帅!”
其实此时的刘克之应称诸葛爽一句仆射,这不是因为他的正式官职就是仆射,而是因为节度使其实并不是正式的官职,只是差遣。
官职是本位,而差遣是职权,官职可能没有权力,而差遣必有权力。
而要看一个节度使官爵的高低,关键在于他加了什么衔,若是没有最重要的开府仪同三司,那么这个节度使就是虚的,说明他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不能独立行事。
这是唐代特有的混乱官职体系,甚至还影响了后面数个朝代。
而诸葛爽的夏绥节度使后面加了仆射与开府仪同三司,就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割据军阀。
这时称呼他们,就应该以他们的最高官职来称呼,但刘克之微末之时便效命诸葛爽,用节帅而非仆射,更显关系亲近。
“克之来了。”
诸葛爽还在处理公务,他要收回夏绥地区的权力,就必须承受当地坐地户的反击,这样的状态他已经持续了月余,若将来没有变动,那么这个状态还要持续很久。
不过这次,他没有接着将公务处理完,而是直接放在一旁,起身爽朗的笑着招呼刘克之坐下。
“此番兵出草原,若能消灭费听部便尽全力,若不能,便掠些财货便回。”
诸葛爽悠悠然的吃着茶水,显然,他对于平叛费听,没有丝毫兴趣。
“嗯,我明白了。”
刘克之点了点头,诸葛爽的意思正合他意,现在的党项人好打,太好打了,只要找到他们,一战便能将他们彻底打灭。
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若是内无忧患,诸葛爽怎么跟朝廷要赏赐?怎么借机收回夏绥权力?刘克之如何练兵?如何立功?不立功如何升官?
所以,党项得打,不打不行!
但又不能猛打,不能真打,得让他们一直保持在有一点水平,但又无法完全的反抗范围之内。
直到诸葛爽觉得积累够了,能够彻底收回夏绥权力了,才能一鼓作气的消灭他们,让这四州之地,变作他诸葛爽的私人领土!
而且对于这场叛乱的起因,诸葛爽和刘克之心中都有数,也知道这场叛乱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
见刘克之一脸了然,诸葛爽也并不感到意外,蛮夷就是蛮夷,活干的太糙了,有点头脑的人就能看出来。
“那就好,你连日行军,辛苦了,检阅三日后开始,让你先休息两天,对了,德静武库你全部拿去,府库中的东西你留下两成,其余的送到我这里来。”
闻言,刘克之先是一喜,随后一惊。
“两成?节帅不打算拨一些返回德静?”
按各地节度使的习惯,每地的税赋收上来前,各地基本上是自留三成,而后剩下的七成送到节度使这里,然后节度使再按心情决定送多少到朝廷,其余的全归他。
如今诸葛爽居然分给刘克之两成,他之后会分多少给朝廷刘克之不知道,但诸葛爽的这一番举动,显然是并不打算拨一些返回德静县府库之中,毕竟想从他私人的手中拿东西,简直难如登天!
“德静既然被拓跋氏占据,我为何还要花钱养着他们,就让拓跋氏去头疼吧。”
诸葛爽施施然的开口,语气之中全不在意那德静数万百姓没了府库中的钱粮之后,会有怎样的下场。
人似蝼蚁,命如草芥。
刘克之沉默了一会儿后,便告辞离去,返回军营之中,他不习惯住在府城里,没有安全感。
至于德静县百姓的后续,与他何干?
他如今的任务是兵出草原,击败费听,建功立业,而非无端的去关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德静县的武库确实如刘克之所料想的一样,不仅将他手下的牙兵全部武装了起来,就连辅兵也是一身轻甲,而且还有很多剩余,足以再武装出一支全副重甲的兵马。
没办法,在穷兵黩武的唐末,大家都在努力暴兵,而配套的武器装备自然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反而是大家都没钱,是以有些节度使有钱也不愿意交赋税,以兵甲作抵。
次日,刘克之开始清点兵马,自己的八百亲军自然是自己带领,四千牙兵分为四个营,杨师厚和牛礼各领两个营,手下分别有两个十将。
符存便是其中一个十将,隶属于杨师厚麾下,因为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跟着刘克之,而且战斗少,还没有发挥出他的才能,能做到十将,已是依靠着和刘克之的关系好了。
而也正因如此,军中多有非议。
不过对此他的心中并没有产生什么怨言,而是老实的听从刘克之的命令,刻苦训练兵马,等待战斗机会的到来。
因为他想要证明自己,所以在知道将要出击党项之后,他是最兴奋的,每日摩拳擦掌的准备着。
而刘克之也十分满意他的刻苦,要不是三人具有稳定性,他都想拉着二人和符存结拜了。
如今距离检阅兵马不过两日,刘克之忙于各种准备,主要是寻找靠谱的向导,即便他有辨别方向的本事,不至于带着大军迷路。
但对于党项经常驻扎,用以放牧以及种地的地方,他就不太了解了,这是他自己的局限,对于相关事物的经验太少,即便读再多的书,学会再多的知识,也无法弥补他在经验上的不足。
找了几个原夏州军老卒之后,刘克之大致了解了党项在草原上的动向,又直接将他们调到麾下,名为充作亲军,实则作为向导。
这不是小题大做,因为没有靠谱的向导,连飞将军都会迷路,又何谈建功立业。
而解决向导的问题的同时,刘克之将德静武库中的武器换装军队,有一点瑕疵的,想要换的,都直接换了。
更让刘克之惊喜的是,这德静武库之中,居然还有两千把陌刀。
而对付兵甲简陋的敌人,陌刀阵可谓是最好的方法,不过这需要成建制的陌刀队才能将陌刀阵的威力全部发挥出来。
陌刀三分之一为刃,三分之二为柄,雄壮之士用之,可断奔马。
但如今的各藩镇几乎已经淘汰了陌刀队,这并不是因为陌刀手难找,而是陌刀的造价偏高了。
长刃兵器的打造,一直都是最难的,难度高,自然造价也高,在步槊与马槊也临近淘汰的时代,陌刀昂贵的价格,并不符合各节度使的需求,因为他们没钱。
这全是因为唐末的军头们很少吃空饷,这不是因为他们善,而是在这三天两头便打一仗的年头,手中的兵马才是立足之本。
这个浅显的道理,是个人都明白,所以自然不会克扣兵饷,兵饷既然要足,那贪心的人自然会找能找补的地方,除了盘剥百姓之外,就是军械。
打造便宜好用的军械,已成了各节度使的共识,便宜就代表量大,好用就代表可以替换一些价格高的武器。
有人开头,自然就有人模仿,从而影响全部的人。
但用的少,不代表就不会用了。
唐末的军队你可以说他们军纪败坏,但不能说他们菜,基于大唐两百余年的遗产,唐军不仅装备水平高,披甲率夸张,战兵的水平也极佳,因为他们皆是脱产的职业军人。
各种武器他们都耍的精熟,即便是如今已少有人用的陌刀,也是如此。
对他们来说,只要是在战阵上用到的武器,捡起来就会用,区别只在于因体型力量而造成的各人侧重而已。
所以这个时代的藩镇,虽然架势上没有后面那些动辄十几二十万大军那么骇人,但拥有两三万战兵,便已是天下一等一的强藩。
当年郭子仪率军抵御安史叛军,两方大战于香积寺,合计战兵共二十万,便已经称得上是倾天下精兵于一役了。
那是中国古典军国主义最后的余辉。
其他的战争,即便是在人数上超过这一战,但从精锐程度而言,也很难比得上。
而且周边的这些个契丹,吐蕃,突厥,党项,南诏等外族,十有八九都得到过大唐军事文明和技术的传播,绝非好惹的。
所以想要以绝对的优势压制他们,就要有能超越他们的武器和兵马。
重甲步卒与轻重骑兵是最佳组合,而造价昂贵的陌刀,也在这个行列之中,而这两样,现在刘克之都有了。
所以在得到这两千把陌刀之后,刘克之专门选了五百雄壮之士,成立陌刀队,以符存为主将,练习陌刀阵。
至于为何让他做主将,因为虎林军这一堆人说是将门世家,但其实职位最高的就是刘克之先祖的十将。
唯有符存不同,他的父亲就是陈州牙将,手中兵马与刘克之相差不大,而且他的祖先符敦敏,符令奇以及符璘,皆是一方封疆大吏,后二者更是被封为郡王。
相比之下,符存才是真正的将门世家,而他也自然拥有唐朝各时代的兵书战策,其中自然也有关于如何组建和训练以及使用陌刀队的。
这是杨师厚几人所不具备的,若想练出一支可用的陌刀兵,也只有符存能够担当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