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以后,陶平依靠着神行符一路疾行,他终于赶到了郡城。当看到郡城的城墙高耸,方圆达到三、四里。并且灵气充沛,按照蓝星标准,已经达到了中品人工灵脉的程度。
陶平就知道,自己算是来对了。
第四天,陶平躲在客栈里,他冒险在深夜放出一架无人机,选择灵气探测模式,探测了整座郡城。就发现,除了郡守府和西城某座大宅子灵气比较集中以外,那两处地方应该有几个修仙者。其他地方只有星星点点三、五个灵气团,而且那些灵气团都十分微弱。应该都是修为极弱的小散修。
并且面对的空中的灵气探测,这些修仙者都不敢轻举妄动,全部都装傻当做不知道。(害怕是筑基期以上修仙者的探查)
陶平就有了初步判断,郡城确实有修仙者,但他们的修为并不高,只要小心一点,几乎不会有什么危险。
第六天。郡城南城。
“魏爷,按您要求,这铺子前面能开店,后面也很宽敞。您满意否?”
“就这家!”
一个多时辰后,陶平已经签下租约,租一押一支付二十两银子,还在中人提醒下,给了房东管家一钱多银子的茶水费。
这时候,陶平已经不再用“朱大年”这个身份,连那张面具都已经销毁掉了。现在新的身份就是一个二十多岁长脸青年,名叫魏雨。魏(喂)雨(鱼)?
无法吐槽,蓝星那边有多么的起名废?那个编写身份的小姐姐肯定是故意的,她就是在报复社会。
送走了房东管家,陶平就给了中人五两银子的中人费,那是中人铺的收费。随后又掏出一小串铜钱,也就是五十枚,打赏给了那个中人。
“谢魏爷赏。”拿到小费后,那个中人很开心,就多提醒了几句,“魏爷,每月给张五管家的茶水费,您可不能少?他们张府就是咱们郡城的张半城。连这条街的店铺都是他们家的。”
陶平若有所思。这个张半城应该就是那家大宅子吧?好像他们家还有修仙者?
“多谢!请教一下,你们不是说,能帮忙办理户籍?在下准备在郡城定居。”
“十二两,概不还价。抱歉,小的还要衙门里打点。两天之内就能拿到凭证。”
对陶平来说,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成问题。他很爽快的支付了十二两银子,另外打赏了中人十几文铜钱……
回到店铺看了一圈。其实这家店铺的门面很小,地段也比较偏僻。唯一的优点,就是后院住人的地方比较宽敞。
不过陶平并不在乎这个。他需要的就是说得过去的身份,对外要有合理的收入来源。所以准备在这里开一家医馆,专门治疗疡科病人。
之前在小镇的时候,就给了陶平启发。其实郎中就是一个很好的掩护身份。
回到店铺门口,发现对门木器铺掌柜正在好奇张望。见到陶平出现,就客气的拱手行礼。
“掌柜请了。在下魏雨,疡科郎中,对门准备开一家医馆。”
“呦,鄙人贱名姚,原来是杏林圣手当面?”
“圣手绝不敢当,就学到一些皮毛。薄礼很快奉上,以后就不用友邻多多捧场。祝愿大伙儿百病不侵、长命百岁。”
大笑声中,陶平就受邀到木器铺喝了一杯茶。没想到这位姚掌柜是个五十出头小老头,他居然有个二十几岁美娇娘。
不过在喝茶过程中,陶平就顺带着加急定下了不少家具,最后支付了十三两多银子。
花钱如流水。可这还没有完。
回到自家铺子的时候,陶平惊讶发现,门口竟然有几个混混在等候。
“掌柜,听说旺铺新开张,咱们威远帮祝您生意兴隆,小的们讨个喜钱?”
“……”
又是快五两的银子出去了。其中三两给威远帮的见面礼。一两衙门的门摊银,对!就是衙门。五钱是威远帮的规费。门摊银和规费以后每个月都要支付。此外,还有一些给混混的打赏。
这种黑白勾结都不加掩饰了吗?衙门和帮会放在一起收费?
话说回来,陶平就有了新的发现:这里世俗国家的底层老百姓,他们活的相当辛苦。无论衙门、权贵,还是这种帮会,都会找上门层层盘剥。
就说这家铺子,一年居然要120两银子的租金?
就在这座郡城里,租一座地段差一些的小院子,每年租金也就是一、二十两。购买一套不过是二、三百两?
由此可见,门面有多么昂贵?店铺生意有多不好做。能够在郡城开店铺的,要么就有权贵的关系,要么就被权贵吃干抹净。
幸好自己并不在乎这些。只要是软刀子,那就起码要讲表面上的规矩。反正到时候再说吧!
第八天。
陶平的医馆里,定下的家具都已经加急做好。他也已经拿到了自己的身份凭证。
这点倒是比较好,给钱还真的办事!
反复琢磨了一阵,陶平目光闪烁。他终于有了决定……
半个多时辰后,陶平在城外出现。他已经换上了本来面目,全身上下更是换成儒袍,一副书生打扮。而在他身边,也已经换了一个陌生中人。
由于大吴国承平已久,郡城外也有不少百姓定居,同样形成了很热闹的坊市。
“陶先生,这座院子您满意否?年租金二十二两。”
“好!就是要僻静的地方,方便学生潜心苦读。”
“那就预祝陶先生早日金榜题名?”
“哈哈!借您吉言!对了,身份凭证怎么说?”
“陶先生,您要的就是科举资格。衙门里要补上您的底档。这个就比较贵,五十八两。”
“……”
同样的流程,同样的左邻右舍拜访。因为这个陶平书生需要“潜心苦读”、“寻师访友”,不会经常出现,所以拜托邻居们多多照顾。
之所以用了真实面目、真实名字,就是为了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土著身份。之前陶平和船上的那两个书生交流过,到郡城寻师访友的书生并不少,有的还停留潜学了好多年。所以并不怎么显眼。
另外,这同样是陶平安排好的安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