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成功了,在嫔妃之间引起了一阵惊讶和尝试的同时,贺若瑾也没忘了把太后请来分享一下这份震撼。
亲自上手尝试一次之后,太后很欣慰的笑了。
离开实验室回去的路上,她对桃子说道:“朕一向自认眼光不佳。然,让睿儿继位及与贺若家结亲,是此生最妙的两步棋啊。”
桃子深知太后心结,恭敬的回答道:“若非您当初力挽狂澜,稳定局势,又何来今日之气象呢?”
周明蕊听后只是浅笑了一下,喃喃自语道:“至少百年之后,九泉之下,见了先帝我也有面对的底气了。”
语气之中有释然,也有一丝难以言明的复杂。
……
实验室里,姚睿拿着印刷出来的千字文左看右看,随后微微点头:“还别说,质感虽然还是差了点,但放在这个时代相当超模了。”
贺若瑾正在整理实验记录,头也不抬道:“不要用千年后的眼光看待现在,先做好亏钱的准备吧。”
“亏钱在我意料之内。”姚睿并不意外,“报纸的本意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要扩大群体,价格必然不能太高……不过,亏多少?心里总要有个谱。”
贺若瑾放下笔:“你觉得一份卖多少钱合适?”
“嗯……以现在的经济水平来看,十文钱如何?”姚睿有些不太确定。
报纸想要广大的传播度,首先是让更多人看到,那必然需要考虑普通人的购买力。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年代的文盲实在太多。
如果不考虑文盲反而简单了,不说读书人,能认识字的家庭条件就不会太贫困。
对这些人来说,十文钱还真不算什么。
报纸上的信息量并不少,朝廷政令,商贸广告,诗词小说……花十文钱就能买到这么多信息,对他们来说是值得的。
但文盲不一样,姚睿恨不能亲自站在他们面前去解释自己的政令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这些人普遍以农民和工匠为主,大字不识一个,而且收入微薄,能勉强糊口已是不错。
指望这帮人花十文钱去买一张自己看不懂也不一定能用得上的纸,那是纯属扯淡。
“如果你的客户群体考虑到底层民众,那这个价格太高了。但如果暂时不考虑他们,又太低了。”贺若瑾一针见血。
“难不成只能放弃其中一边?”姚睿问道。
贺若瑾耸了耸肩:“暂时只能如此,但是你也不用太担心,很多东西都具有渗透性。上层流行的东西,总会向下浸润;下层的新鲜玩意儿,偶尔也能向上传递。”
“但过程会很慢吧?我还指望过几年打起来的时候在报纸上发表战前动员呢。”姚睿说道。
“未必。”贺若瑾一边说牵着他的手往外走,“商人嗅觉是最灵敏的,读书人都愿意花钱买的东西,商人肯定也愿意。只要买了,就会开发新的用途。比如茶楼酒肆之中,只要雇个人专门给不识字的客人念上面的内容,就能起到增加客流量的作用。”
“有道理。信息送达才是目的,未必要人人掏钱购买报纸。”
……
两人从实验室一路聊回了凤仪殿。
贺若瑾回到自己的秋千上坐下:“报纸本质上是为了信息传播,所以底层人民是否花钱买不重要,只要能知道上面的内容,目的就算达到了。”
“懂了,所以价格不如定的更贵一点?”姚睿问道。
“三十文吧。总体来看还是亏的,但亏的并不多。这个价格,就算寒门也能出得起。”贺若瑾回答道。
寒门的概念很广,落魄的贵族可以是寒门,平民中比较有钱的也可以叫寒门。不是中产也是小康。
哪怕是最差的寒门之家,外套也不用打补丁,家里的地不需要自己种,至少也能养得起一两个仆人。
之前姚睿看过成本计算单,一份报纸从造纸,到印刷,再到雇人去卖,所有成本预计也是三十文。
听起来好像是不亏,但不赚本身就是亏,因为这等于白干。
不过这已经是个不错的结果了,姚睿之前的计划都是亏本卖。
-----------------
翌日上午,处理完工作之后,姚睿让陈启明进宫,偏厅问话。
陈启明躬身入内,抬眼便见皇帝陛下穿着件半臂汗衫配露腿短裤,脚踩木屐,正歪在软榻上,一手摇着折扇,一手端着冰镇酸梅汤,好不惬意。
这身“便装”让恪守礼法的陈启明眼皮一跳,下意识就想谏言天子威仪,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一则自己已非御史,二则陛下如此穿着召见,显是视他为心腹近臣,不拘小节。
此刻若再板着脸说教,岂不是不识抬举,徒惹不快?
他按下心头波澜,恭敬行礼:“臣,陈启明,参见陛下。”
“免礼,赐座,上茶。”姚睿姿态放松,直奔主题,“陈卿,新闻部诸事,筹备得如何了?”
陈启明正襟危坐:“回陛下,各司人选、章程皆已齐备,运转无碍。唯有这刊印司……”说到这里,面露难色。
“刊印之事不必忧心。”姚睿大手一挥,成竹在胸,“明日我便遣精熟此道的匠人过去,手把手教习。”
陈启明闻言,拱手道:“如此,则万事俱备矣。”
“好。”姚睿点头,“这几日你印几版样本出来,我与瑾儿先看看。若无问题,便择吉日,正式发售。”
……
当天下午姚睿就让实验室里的小太监去了新闻部,给刊印司的工作人员做培训,告诉他们这设备该如何使用。
技术本就不难,自己演示一遍,看着他们做几遍,再说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很快搞定。
陈启明效率很快,仅仅两天后就拿着印出来的几个样本进了宫。
今天没让他偏殿,而是直接叫来了御书房。
陈启明也不是第一次过来了,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进来行礼之后,便恭敬的将样本呈上。
“姑娘们,来,都看看。”姚睿一摆手,让嫔妃们都围过来跟着一起看。
嫔妃们听后都围了过来,仔细挑选起来。
陈启明做的这些排版基本上大差不差,无非就是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而已。
这些姚睿倒是不在意,关键是报道内容。
头版头条,正是之前颁布的《婚配生育建议》。
报道不仅详实引用了那份震撼的统计数据表,更依照姚睿的要求,增加了采访太医署资深医官和宫中经验老道稳婆的内容,用通俗语言解释早育与近亲婚配的风险,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另一篇重头报道,则是前几日帝后亲临太庙祭祀的盛况。
标题起得颇为宏大:《太庙祭礼成,帝后虔心昭日月》。然而内容一开篇,便是:“时维中元,序属孟秋。寅夜星沉,太庙灯灼。圣天子睿……”
姚睿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坏了,忘了提醒这茬。
他敲了敲那篇报道,对陈启明道:“陈卿,此事怨我疏忽。这新闻报道,讲究的是晓畅明白,务求妇孺皆知。行文需用白话,力求通俗易懂。报纸是给天下人看的,不是只给饱学鸿儒看的骈文试卷。明白吗?”
陈启明一愣,随后连忙拱手:“臣愚钝,未能体察圣意。陛下所言极是,臣回去即刻命采编司重拟此文,务必平实晓畅。”
“嗯,有劳。”姚睿点了点头,随后继续翻到商贸板块,这边则是介绍了皇商的事情,皇家和商人合作,致力于让大云不同地区的特产货物能走到全国各地。
然后是八卦娱乐版块,记载了一些市井趣闻。
城南张氏子,自创开山拳,称可徒手裂石。七月十六城外演武,误击柳树,指骨折……
“咳咳……”
姚睿看到这里差点没忍住,抬头问道:“真有此事?”
陈启明一脸严肃的憋着笑:“采编司之人亲眼所见,千真万确。”
好吧,看来这古代人民整起活儿来也不输给千年之后,无论什么时代,总有人的精神状态遥遥领先。
“行,知道了。这版块不错,保持住。”姚睿忍着笑,将一份书稿递给陈启明,“陈卿,这是我闲暇时写的话本故事,名为《三国演义》。首回在此,每期连载一回。”
皇帝写话本?
陈启明接过稿纸,内心大为惊异甚至有些不以为然。他强压着劝谏的冲动,谨慎问道:“陛下,臣可否先睹为快?”
他打定主意,若内容荒诞不经,拼着触怒龙颜也要委婉劝阻。
姚睿摆了摆手,示意你随意。
陈启明低头细读起来。
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卷首词气势磅礴,接着“话说天下大势……”的叙述引人入胜,桃园结义的情节更是荡气回肠。
他本抱着审视态度,不知不觉竟沉浸其中,一章看完,意犹未尽,下意识脱口问道:“陛下,这后续情节……”
姚睿哈哈一笑:“不急,目前写出来十六回。以后每期刊登一回,陈卿觉得如何?”
陈启明有些疑惑:“可是陛下,这与史实不符……”
姚睿摆摆手,浑不在意:“开头不是说了么?演义而已,三分实,七分虚,本就是供人茶余饭后消遣的戏文故事,不必尽合史册。有趣、好看、能传扬些忠义道理,便是它的用处。”
“臣明白了,这便回去准备。”
陈启明走后,姚睿伸了个懒腰,与嫔妃们调笑几句之后,走出了御书房。
看着湛蓝的天空,自言自语道:“希望小说的出现能给古代人民带来一点精神上的娱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