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子监作为王朝最高学府,明初时曾为朝廷输送近半数官员,其地位之重不言而喻。
但这座本应培育栋梁的殿堂,从大明前期便已经开始被权贵关系网渗透。
太子妃吕氏的亲外甥吕家少爷,便是其中典型。
到了明朝中后期,国子监更是彻底沦为了达官显贵与豪族子弟的仕途捷径,昔日储才圣地的光彩,也渐渐被裙带关系的阴影覆盖。
要说这吕家少爷,可是陈安的老冤家。
不过,虽说吕家少爷是太子妃的亲外甥,但当今圣上是朱元璋。
他再傻也懂看人下菜,连续两次吃瘪之后,只能暂时把报仇的心思给按下了。
哪成想风水轮流转,陈安这段时间虽然凶名在外,却也得罪了不少人,尤其因沈知夏一案,几乎把天下读书人都得罪光了。
国子监可是读书人的圣地,陈安在那儿的名声一落千丈,这下吕家少爷又觉得报仇有望了。
在手下撺掇下,吕家少爷找上了李景隆。
吕家少爷见了李景隆,哭丧着脸把和陈安的仇怨倒了一遍,旁边的解缙眼珠一转,顿时有了主意。
这阵子国子监最热闹的事,就是陈安明天一早要来跟监生们辩论。
这明摆着是来踢场子啊,跟武侠小说里上门挑战差不多。
要是让个七品县令驳倒了,国子监还怎么当读书人的圣地?
所以监生们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他来呢!
解缙一脸得意地对李景隆说。
“小公爷,听吕小国舅这么一说,我更清楚陈安那家伙为人有多暴虐凶残了,而且他还特别巧言令色,明天我们要想占上风,得准备文武两套招式才行。”
李景隆一听来劲了。
“解兄就别绕弯子了,快说说要怎么弄?”
陈安的嘴皮子让国子监的才子们头疼坏了。
此前他们好几次组团讨伐,都被陈安怼得哑口无言。
其实,大家都清楚儒家三纲五常有大漏洞。
要是按这套理论,百姓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子女必须全听父母,女人必须顺从丈夫。
可这么算下来,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全成了反贼,连统治者自己都站不住脚,凭啥要求老百姓讲道德呢?
要是换做别人,早被扣上无君无父的帽子,定个谋逆罪收拾了。
可陈安不一样,当众念反诗都没事,朱家父子根本不管他说了啥。
想抹黑他,让他社死?
也不行,他手里有报纸这杀器,谁被搞垮还不一定呢!
所以对付陈安,只能想歪招了。
……
有客人来访,午餐比平时丰盛了不少。
正午时分,一桌香喷喷的好菜摆在了院子的凉亭里。
李文忠就尝了一口,便爱上了,埋头猛吃半刻钟才把肚子稍微填饱,接着倒了杯酒,边喝边和陈安聊了起来。
“你说火器能主宰战场,我可不信。”
李文忠放下酒杯。
“打仗关键在人,将领得有眼光,士兵得敢拼命,还得训练有素、粮草充足,蒙古骑兵够猛吧,还不是被咱们打跑了?”
陈安听了直摇头。
李文忠虽是名将,可和徐达比差远了。
徐达从不会轻易否定新武器,总会先琢磨它的用处。
要是李文忠有徐达那本事,早成战神了,而不是大明战神他爹。
像徐达这样的统帅,千年才出一个,李文忠、常遇春他们,不过是经验多的猛将罢了。
陈安解释说。
“兄长,我从没说过人在战场上不重要。”
“一支没训练,没好统帅,没粮草的军队,就算武器再先进也是炮灰,但两支同样厉害的军队对上,能用好火器的肯定占优势,这就是我建工业园的原因。”
刚才聊到陈安建的工业园区,李文忠知道这东西有用,却闹不懂咋发挥作用,就问了他。
工业园可不是把工坊堆一起那么简单,关键在于产业链。
陈安想在江宁县搭起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做出更多先进的玩意。
就像望远镜工坊,直接从琉璃工坊买凹凸镜,再从冶铁工坊买铁管,组装一下就成了,哪用得着自己又烧玻璃又炼铁,那多浪费啊!
但陈安最看重的,其实还是火药,毕竟能搞烟花工坊,就能制火药。
一旦产业链闭环,大明的生产力还不得蹭蹭往上飙?
这便是工业园区的王炸威力。
李文忠听了陈安这通构想,当场惊得下巴差点掉地上,立马拍着胸脯求着要管理园区。
陈安哪儿能不答应?
虽说他能镇住那些工坊大老板,可县衙小吏说话不好使啊。
如今李文忠这尊大佛往那儿一坐,哪个土财主敢造次?
聊着聊着就从工业园拐到了火器,又从火器扯到了战场。
李文忠虽然服陈安的鬼主意,可陈安从没有上过战场,觉得陈安在他这沙场老油条面前聊战争,纯属关公面前耍大刀。
两人针尖对麦芒,谁也辩不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