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朱标则暗自欣喜,他早已将陈安视为心腹,唯一担忧的就是其脾气太冲,恐触怒朱元璋。

如今朱元璋既视其为亲侄,即便日后言行过火,也可保其性命无虞,将来自有启用之机。

徐辉祖则既羡慕又嫉妒,自家父亲与圣上是同乡,两代人为朱家江山出生入死,自己在军中也勤恳尽责,却从未听过圣上如此承诺。

难道圣上偏爱抬杠之人?

自己要不要试试?

念头一起便被他掐灭,与圣上抬杠,无异于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

还是安分守己为妙。

但当事人陈安并未显露出兴奋,反而古怪地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摸摸脸,疑惑道。

“小子,你看什么?”

“小侄在想,黄伯伯的提议怎有些‘坑爹’……呸,坑人?”

陈安正色道。

朱元璋脸色瞬间涨红。

给脸不要脸?!

咱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你还装傻?真当咱是随便认人当亲侄的?

徐达没好气的对陈安道。

“你这臭小子,真是不识好歹,可知错过了多大机缘?”

陈安摊手解释。

“小侄一向将黄伯伯、徐伯伯视为长辈,将黄兄、徐兄当作兄长,妙锦视为亲妹,还以为诸位也是这样呢!”

“可如今我才发现,得靠解决宝钞的问题,才能成为黄伯伯的亲侄,若小侄无此能力,就不被认同了?”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这是什么逻辑?

只有朱雄英翻了个白眼。

师父又在飙演技了!

“哎……”

陈安仰头望月,长叹一声道。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总归是小侄错付了啊!”

这浮夸的表演,逗得众人忍俊不禁,朱元璋笑骂道。

“就你事多!行,算咱说错话,重新说过!”

陈安点头。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小侄再给黄伯伯一次机会。”

“滚……”

朱元璋笑骂着继续说道。

“若你真有法子,咱答应你三个条件,但必须遵守《大明律》,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明白。”

陈安得意地竖起三根手指。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咱活了大半辈子,岂会与你食言?只要你有办法,三个条件何妨?”

朱元璋板着脸道。

陈安露出“奸计得逞”的表情,转向徐辉祖。

“解决宝钞贬值其实不难。”

“方才说过,根源在于朝廷信用不足与滥发,其一,需建立朝廷信誉,百姓不信纸钞,因觉其不如金银可靠。”

他边说边倒水,指着茶杯道。

“如这茶杯容量固定,若水倒过量便会溢出,溢出之水毫无价值,宝钞亦如此,需控制发行量,并让百姓信任朝廷。”

徐辉祖皱眉。

“道理都懂,但如何才能让百姓信任朝廷呢?”

“官府与百姓自古对立,征税、征徭役早已让百姓怨声载道,谈何信誉?至于控制发行量,又该如何把握尺度呢?”

陈安见状解释。

“第一点,可成立直属户部的中央机构,全国设立分支,独立于地方衙门,仅受监督,名曰‘银行’,其功能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但百姓为何信任银行?目前唯有‘准备金’之法,即存大量金银于银行,让百姓知晓朝廷不缺钱财,且存款可获利息。”

“但信誉非一日可成,需长期积累。”

徐辉祖点头。

朱标有意培养他掌管户部,这些知识正是所需。

“其二,解决滥发问题。”

“笨办法是观察各地物价,若大幅波动,便知货币量失衡,例如持续物价上涨,即说明发行过量,以此判断宝钞是否滥发,市场是否饱和。”

徐辉祖虽听得似懂非懂,但照做就是。

陈安又将前世所知的银行知识复述一遍,不管二人是否理解,反正自己也似懂非懂,权当复读机了。

若朱标与徐辉祖知晓其心声,怕是要刀了他。

陈安将自己所了解的浅显银行知识阐述一番后,才叹了口气总结道。

“哎,其实想让宝钞永远不贬值根本不可能。”

“如今虽说天下安定、四海臣服,但天灾人祸依旧频发,丰年时百姓手头宽裕,市场粮食供应充足,粮价必定大幅下跌,而其他享乐品物价则会上涨;反之,灾年时粮食变得极为珍贵,百姓无力消费享乐品,相关物价也会随之走低。”

“在百姓眼中,宝钞实则形同废纸,不过是朝廷凭借强权硬赋予其价值,百姓虽被迫接受,内心却并不认同。”

“若想让百姓心甘情愿把自家金银存入朝廷开设的银行,朝廷必须废除宝钞,让铜钱和金银重新流通起来。”

“或者直接颁布政令,规定天下所有交易只能使用宝钞,缴纳赋税、发放俸禄等均以宝钞结算,严禁使用铜钱和金银。”

“此法虽能勉强稳住宝钞价值,却难以长久维持,一旦宝钞崩盘,不仅大明经济会遭受灭顶之灾,甚至可能引发百姓动乱。”

徐辉祖赞同地点了点头。

朱标接过话茬。

“谁都清楚用铜钱和金银做货币比宝钞好,但正如你所言,我大明朝缺乏贵金属矿,铜矿和金银矿都极为匮乏,若朝廷以铜钱、金银为货币,百姓定会将这些贵金属深埋地下,拒不使用,到时朝廷只会更缺银子。”

这就是大明朝的现状。

那些士绅财主稍有积蓄,要么埋在自家院子里,要么熔铸成金银铜器,总之就是不肯拿出来流通。

货币若不投入使用,便毫无价值可言。

历经历朝历代的开采,华夏大地现存的金银铜矿已濒临枯竭。

朝廷也是迫于无奈,才打算用宝钞替代金银和铜钱。

然而随着宝钞不断贬值,金银和铜钱愈发珍贵,士绅财主们更不愿将自家金银拿出来使用,如此便陷入了死循环。

朝廷因缺钱而滥发宝钞;宝钞贬值导致金银铜钱升值;百姓见金银增值便囤积居奇;朝廷则因货币流通不足而更加拮据。

若想让货币彻底流通起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朝廷拥有充足的金银储备,不惧士绅财主们埋银藏钱。

但户部多年来走遍全国,始终未能发现新的矿山。

没有金银铜矿,一切改革都只是镜花水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