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脸色冷的吓人,他粗暴地挥袖截断徐达的话。
“让他说,咱今天倒要听听他还能扯出什么荒唐话来。”
熟知朱元璋脾性的人都清楚,此刻他已经到了暴怒的边缘。
一旦发作,怕是连十头牛都拉不住。
徐达看向陈安,暗暗摇头。
陈安这小子,这下算是彻底惹了大祸。
哎!
徐达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希望之前陈安给圣上留下的好印象,能让圣上多少保留点理智。
只要圣上不当场要了这小子的命,那就还有挽回的机会。
要是他能平安挺过这一关,届时有太子护着,应该能保住小命。
但前提是这臭小子别再乱说话。
这会儿,院里的气氛紧张得像马上要爆炸一样。
可陈安却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完全不怕朱元璋发火,淡淡地道:
“该说的我都说了,该做的我也做不了,朝廷和圣上要是认为杀人能解决问题,那就接着杀,杀得血流成河也没关系,大不了过几年我辞官回家,老家还有几亩地,够我和小娥过日子了。”
“而朝廷事务……”
“哼,我走之后,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陈安这话里的坚决,让徐达这个战场上的老将都挺惊讶的。
身为一个能带兵打仗的老将,察言观色是基本技能,他甚至能从别人的话里听出对方的心思。
因此,徐达听得出来,陈安方才所言皆是肺腑之言。
这小子是真不把别人争破头的权力和富贵当回事。
人要是没了欲望,就什么都不怕了,难怪他敢在圣上跟前这么大胆!
感情是圣上和朝廷能给他的东西,他压根儿看不上!
不只是徐达,朱元璋作为玩权谋的高手,更懂人心。
除非是成精的老狐狸,不然没人能在他面前耍心眼!
因此,朱元璋自是也听出了陈安说的这些,都是真话。
不知为啥,听完陈安的真心话,朱元璋的火气居然消了不少。
虽然还没完全消气,但跟刚才气到快爆炸的样子比,已经好多了。
这会儿朱元璋也稍微冷静了点,开始认真琢磨陈安刚才的那番话,一双眼睛在陈安身上来回打量。
可陈安就跟没事人一样,又给自己倒了杯茶喝了一口,就好像刚才说那些大胆话的人不是他一样。
还是那句话,人一旦没了欲望,那就硬气了。
陈安对这个小小的七品官根本不在乎。
要说荣华富贵?
呵呵,虽然他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个普通人,但吃的穿的玩的,哪样不比现在的皇亲国戚好得多?
这么说吧,朱元璋唯一比陈安强的,就是手里握着老百姓的生杀大权。
别看朱元璋是皇帝,拥有着大明最奢侈的生活,但跟陈安比起来,根本不算啥!
二十一世纪普通人的生活,能甩这个时代的任何人几条街!
即便这个人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因此,陈安对什么荣华富贵,压根就没多大兴趣。
他这么拼命折腾着治理江宁县,说白了就是想把江宁县变成自个心里头理想的家乡模样。
就算他回不去二十一世纪,能把江宁折腾成现代的感觉也算没白来一趟。
可要是朱元璋还是跟历史书里写的似的,脾气又暴又顽固,还压根听不进人话,那陈安可就直接甩袖子走人,不伺候了!
天下这么大,哪儿没他的容身之地?
至于大明是否会重蹈史书覆辙,被野猪皮夺走江山,最后一任皇帝自挂东南枝……
这与他何干?
他心疼的,只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与大明的万千百姓罢了。
“你这混小子,难不成圣上和朝廷在你眼中真就这般不堪?”
这时,沉默许久的朱元璋突然开口。
他的语气中,已然没了方才的怒意,只剩下浓浓的颓然感。
陈安看向朱元璋,发现朱元璋脸上的皱纹此刻显得格外显眼。
他的心,忽然像是被什么揪住一般,语气也不由自主地柔和了些许。
“在我眼中,圣上是远超汉武,直追始皇的存在!”
“此话绝非我刻意奉承,圣上从草莽中崛起,凭一己之力推翻蒙元暴政,让断绝的华夏文脉得以延续,使我华夏儿女不再受四等人之辱……”
“这桩桩件件,皆值得千古流传!”
听闻此言,朱元璋原本萧索颓废的神情恢复了几分生机,却又语气严厉道。
“呵呵,你简直就是口是心非!”
“既说圣上在你心中分量不轻,那你为何方才还大肆指责?咱还以为圣上在你眼中一文不值呢!”
陈安摊手解释道。
“我这也是就事论事!功是功,过是过,岂能混为一谈?”
“圣上许多国策仅凭心意制定,自认为尽善尽美,然而细细看来,其间破绽实在不少。”
见气氛再度紧张,徐达连忙打圆场。
“你这混小子,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就不能消停会儿?”
朱元璋并未如之前般暴怒,只是深深看了一眼陈安,又道。
“你既对圣上与朝堂诸公的国策如此看轻,何不出一套更周全高明的治国良策?”
“整日只会空言议论,不知情的还当你已是六部尚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