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想用惯常的冷处理来应付女人。毕竟已读,只需要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就足够了,剩下的让林允儿自己脑补就很好。
不过想到昨天自己那一巴掌的手感,崔星焕鬼使神差的给女人发去了问号。
SM练习室里,看到聊天界面弹出的新消息,女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然后果断地把手机丢到了一边。
“呵,”崔星焕伸了个懒腰,难得的感受到了自己情绪上的起伏,之前的一切似乎都太顺利、太平静了。
他有预感,像这样不受自己掌控的情形,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还会出现。
......
“代表,他们到了。”朴民哲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崔星焕转身,重新挂上了自信而从容的微笑,领着众人迎了出去。
电梯门打开,走出来一行六人。为首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华裔男性,气质儒雅。一眼能认出他是红杉在亚太地区的合伙人Michael Chen。身后跟着几位精干的分析师和律师。
然而,在队伍中,崔星焕的目光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穿着一身合体的Zegna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
金振宇。
斯坦福商学院的MBA,比崔星焕要高两届,两人曾在几次校友会上见过面。勉强能算的上是点头之交。
他知道金振宇毕业之后就进了投行,没想到几年不见,已经跳到红杉,并且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崔星焕在心里迅速盘算起来。眼皮跳了跳,他总感觉金振宇的出现并不是VC的无意安排。
同样的,有熟人在,未必是好事,有时反而更难应付。到底用什么样的态度去交涉,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问题。
他不动声色,主动伸出手。先是和Michael Chen热情地握手,然后依次和其他成员问好,最后才停在金振宇面前,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
“振宇哥,真没想到是你啊!欢迎来到StarVerse。”
“星焕,恭喜”。金振宇的笑容很标准,握手也很有力,
“你的项目,现在可是我们整个亚太区TMT组最关注的案子。”
这句恭维,有些听不出是真心还是客套。
会议室里,双方落座。厚重的窗帘被拉上,隔绝了屋外的日光的探视。只留下柔和的室内光线,气氛显得格外庄重。
然而,现场的情况并没有像崔星焕预料的那样展开。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也没有按部就班地从财务数据开始。Michael Chen坐下后,只是微笑着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了一下身旁的金振宇。
金振宇点点头,从他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很有名的科技杂志,《连线》,翻到某一个页码后,轻轻推到了会议桌中央。
翻开的那一页上,一行加粗的英文标题格外醒目:
《The Two Paths of Reality: Immersive VR vs. Augmented Reality》
(现实的两条路径:沉浸式VR vs.增强现实)
崔星焕的瞳孔微不可查地收缩了一下。此前有些不宁的心绪在这一刻渐渐应验,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尽职调查,这TM是狙击吧。
“星焕,”金振宇开口了,他作为斯坦福校友,自然地接过了技术讨论的发起人角色。
他的语气熟稔却又带着公事公办的审慎,
“在把那些‘漂亮’的财务报告搬到这里之前,Michael和我,想先聊聊‘方向’的问题。”
他指了指那篇报道。
“我们都知道,现在流行的说法,通往‘下一代现实’的道路有两条。
你的VR,是创造一个全新的、让人完全沉浸的虚拟世界。而另一条道路,AR,则是将数字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增强人类对现实的感知和交互。”
金振宇把杂志向后翻了一页,那一页上,印着一个人的照片和一家公司的Logo。
照片上的人,崔星焕再熟悉不过--Gaylord Cho,曹庆舒。
他和自己师出同门,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是一个标准的美籍韩裔。家庭同样优渥,但其家族更偏向于传统的制造业和政界,而非崔星焕身后的财阀体系。
如果说崔星焕是Bailenson教授眼中“离经叛道、充满野性的天才”,那么Gaylord就是那个“遵循学术正统、天赋异禀的完美学者”。
两人之间的交集很深,可以说是亦敌亦友的关系,曹庆舒是一个坚定的“技术乌托邦”信徒。不过用崔星焕的话来说就是傻的可爱,蠢的天真。
杂志上,公司的Logo则是一个由蓝色线条构成的、仿佛笼罩着地球的抽象网络--Prism Dynamics(棱镜动力)。
“你的师兄,曹庆舒,应该很熟悉吧?”金振宇的声音平静、清晰,但像是有些挑事似的,随口问了这么一句。
“不太熟,我们没什么交流。”
金振宇轻轻地笑了笑,没有顺着他的话向下,
“他创立的Prism Dynamics,正在走第二条路。目标是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1:1的、实时更新的数字孪生态。
他们认为,未来不应该是让人类躲进孤立的虚拟世界,而是应该用技术解放双手,让信息自然地融入现实。”
金振宇停顿了一下,锐利的目光透过镜片直射而来,不再有丝毫校友情谊的温和。
“就在上周,Prism Dynamics完成了由A16Z(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的A轮融资,估值与你这一轮几乎持平。
不过你的这位老学长可不太像放过你的样子哦,访谈里他冲着你在《W korea》表达的内容可是针锋相对。”
金振宇顿了顿,用手指向杂志上的一段文字。
曹庆舒盛赞了崔星焕的才华,但很惋惜男人把天赋用在了“制造廉价的数字多巴胺”上。
访谈里他对于将VR技术应用于K-pop粉丝经济的做法,流露出不加掩饰的“鄙夷”,认为这是对顶尖技术的“降维打击”和“庸俗化”。
曹庆舒把自己和AR技术描绘成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诸如工业、医学等等。而把VR娱乐定义为“精神鸦片”。
可以说是难登大雅之堂,这种小众、逃避主义的娱乐,怎么可能会成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
“这篇报道......”崔星焕有些疑惑为什么自己会没有看到过。
“今天才对外公开,我们之所以姗姗来迟,就是因为一直和总部在沟通提前拿到手的这些内容。”
金振宇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地问道,声音在安静的工作室里回响:
“所以,星焕。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红杉应该将两千万美元甚至更多,赌在你这条‘创造新世界’的道路上,
而不是被A16Z那等顶级风投所看好的、‘增强旧世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