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P“特别感谢企划“掀起的风暴,其猛烈程度和持久性,超出了StarVerse团队最大胆的预估。
在活动结束后的几天里,StarVerse工作室几乎成了半岛科技圈与娱乐圈交集的风暴中心。
朴民哲每天主持的晨会,都像是一场盛大的“战功汇报”。
“Twitter上,#StarVerse是谁#这个话题的趋势,甚至和几天前回归的大势男团打得有来有回。
我们的官方邮箱已经瘫痪了,我让恩熙临时设置了三个备用邮箱,即便如此,来自投资机构、合作方和媒体的邀约邮件,还是像雪片一样塞满了每一个角落。”
尽管语气似乎有些抱怨,但任谁都能感觉到朴民哲身上的那股兴奋劲。
金智勋和李恩熙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自豪,他们一边赶制着发送给JYP计划报告的最终版本,同时也忍不住讨论着这两天看到的发件人和收到的邮件内容。
然而,在一片闹腾的氛围中,崔星焕却显得异常冷静。他盯着收件箱里和导师探讨的人机交互的发展方向,同时指节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民哲哥,把这些邀约分一下类。”他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区瞬间安静下来,
“在敲定和JYP合作前后的这个时间点,我们不能被动地被流量推着走,StarVerse的每一步,都必须是主动的战略选择。”
朴民哲点了点头,这正和他预想的一致。作为团队的对外联络的主要责任人,他早已将如山般堆积的邀约进行了梳理。
他拿起遥控器,自信地说道:“没问题,星焕。我已经按照来信目的对它们进行了初步分类。”
他按下按钮,投影幕布上的画面立刻切换,一份清晰的分类图标展现在众人面前:
A类,寻求技术合作的企业,其中不乏体量同样不小的娱乐公司;
B类,挥舞着支票本的VC机构;
C类,希望进行人物专访或者对团队进行采访的各大媒体。
“星焕,你的想法呢?”朴民哲问道。
“B类先搁置,继续跟之前老师介绍的那家VC公司谈下去就可以。现在不是我们过分寻求资金的时候,而是让资本追逐我们的时候,可以让子弹多飞一会。”
崔星焕的语气平静而笃定,“A类,可以由你和智勋哥去初步接触,但现阶段不承诺任何具体合作。我们的重点,是C类。”
“媒体专访?”金智勋有些不解,“我们现在不是应该趁热打铁,多签几家公司,把技术优势变现吗?”
“不,”崔星焕摇了摇头,
“我们都清楚,JYP的成功,有不可忽视的偶然性。除了和我们有过深入接触的方面,外界现在对我们是‘好奇’,而非‘信服’。
对于范围更广的受众群体,他们好奇StarVerse的技术,但更好奇的是,创造出这一切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和怎样的灵魂。”
他站起身,走到屏幕前,用手指向热度最高的几个帖子。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冰冷的技术供应商,而是一个有温度、有价值观的品牌。
民哲哥应该明白这一点,个人形象是品牌形象无法切割的一部分。
既然有人对我、对团队感兴趣,那么我需要抓住机会走到台前,成为StarVerse的第一个‘代言人’,向外界传递我们的形象和理念。
民哲哥,在媒体邀约里,选一家最合适的。”
朴民哲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迅速在平板上操作起来
“有几家财经杂志,也有门户网站......不过,最大牌的,是全球顶尖时尚杂志《W》的韩国版——《W Korea》。”
“《W Korea》?”李恩熙发出一声小小的惊呼,随后举手问道,
“民哲哥,为什么我没有看到这个邮件啊,他们是什么时候发过来的?”
“因为是直接电话联系我的......”
“噢......”李恩熙稍有些尴尬的揉了揉脸颊。
朴民哲随后摆了摆手,兴奋地冲着团队成员继续讲道
“他们提出的策划案最大胆,也最特别,是单人封面专访,主题叫——‘The Man Who Crafts Dreams’,筑梦之人。
他们想探讨的,不只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更是技术背后的人文和哲学思考。这和你的想法不谋而合,星焕。”
“就它了。”崔星焕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回到了会议桌前,“一个人的舞台,足够了。”
“好,有魄力!”
朴民哲赞许地拍了拍手,他立刻进入了自己的角色,神情变得严肃而专注,
“星焕,既然决定了,有几件事我必须提醒你。《W Korea》这种级别的媒体,专访会非常深入,甚至尖锐。
他们不会只关心你的技术有多超前,更会挖掘你创业的动机、你的家庭背景,甚至你对未来行业格局的野心。你要做的,是展现自信,但绝不能流露出傲慢。记住,你现在代表的,是整个品牌未来的形象。”
崔星焕认真地听着,点了点头。朴民哲的提醒很及时,他虽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口才有信心,但面对时尚媒体这种完全陌生的领域,确实需要更专业的建议。
朴民哲继续道:“着装也很关键,这会是你作为科技新贵的首次正式亮相。我们不能穿得像硅谷那些不修边幅的程序员,但也不能过于浮夸。”
听着朴民哲的安排,崔星焕的思绪却飘忽了一下。时尚杂志的拍摄……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女孩的身影。
自JYP那次活动之后,这两天他和Sana一直断断续续地通过邮件联系着,内容大多是关于StarVerse的技术,或是Sana分享一些练习室的趣事,两人保持着一种礼貌而友好的距离。
他记得Sana好像在邮件里提过,她和练习生姐妹们前不久刚刚为一本少女杂志拍过创刊号的画报。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失笑,因为除了跟导师联系之外,他的邮箱里已经很少会出现这么密集、“生活化”的内容了。于是他打开了Sana发来的最后一封邮件,点击回复。
【Sana xi,冒昧打扰。我后天会去参加一本杂志的专访,这行我是完完全全的新人。想请教一下你这位专家,拍摄时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