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眼眶一下子红了,他“扑通”一声跪下,“先帝临终前,把陛下托付给我。只要我这条老命还在,就一定守好南中!南中不平,我绝不回成都!”
说着说着,赵云猛地挺直腰板,双目如炬,沉声道:“末将必不负陛下所托!”
刘禅走到案前,铺开黄绢,提笔写下诏书。等他盖上玉玺,他双手把诏书递给赵云,“赵老将军,拿着这个,便宜行事。大汉的南大门,就交给你了!”
...........
十数日后,送走赵云后的第一日,刘禅将前些日子学到的提炼精盐的方法整理完毕。
随着大汉这些事情的一件件有些眉目,刘禅也从忙碌中抽出身来。
刘禅揉了揉自己一直跳动的太阳穴,总觉得自己感到一阵劳累,放下手中的奏折后,刘禅起身活动了活动自己的身体。
也许他自己都没有发现,现在他已经能够独立判断一些国家大事,渐渐的和之前的那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有了天壤之别,而他自己手中的权力也慢慢的收回一些。
但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大汉每日蒸蒸日上,相父身体还算健康,这就够了。
他回忆着刚刚批复的那些奏折中,关于民情的的奏折数量远远高于以往。
这些天,似乎从成都周围开始,蔓延到大半个益州的范围,似乎百姓们都有些怨声载道。
刘禅走到窗前,看向窗外湛蓝的天空,时不时有一只飞鸟飞过,显得十分宁静。
若是足不出户,那大汉将永远国泰民安。
刘禅收回目光,
“要不,出去走走?”
刘禅向旁边恭候的小黄门,
“走,我们去相府找丞相,今天去街上转一转,准备两身常服,不要大摇大摆的,要低调。”
不多时,刘禅一身常服,来到相府后,一眼便看见诸葛亮案头堆积如山的军机图,
一时间,刘禅觉得自己那点工作任务好像并不是什么大事了,跟相父这些比起来都是九牛一毛。
刘禅有些心疼的说道,
“相父,不要太过劳累了,咱们也该出去走走了。”
“好好看看百姓们最近的生活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那些奏折反映的是否真实。”
诸葛亮微微一愣,羽扇轻点舆图的手微顿,他望向刘禅眼底的疲惫,终是颔首应允。
“陛下所说极是,不仅要关注这些国家大事,民生也要关注起来。”
君臣二人轻车简从,只一人带了一个随从,先来到了城郊粮仓,这里放满了前些日子收获的杂交水稻。
当刘禅亲自推开那厚重木门的刹那,金灿灿的稻穗映入眼帘,瞬间映得两人心情大好。
刘禅几个月来最大的成果,他亲自督造的杂交水稻,稻粒比寻常谷米大上两圈,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诸葛亮都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陛下,丞相,这稻种从地中收获出来,未曾少了一粒,全在这里了。”
见皇帝和丞相一同前来,那看管仓库的老库吏赶忙上前行礼,满脸笑容的说道。
“只是.....”
刘禅扫视对方一眼,见他犹犹豫豫的样子,
“但说无妨,朕和丞相在此,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必犹豫。”
老吏鼓起勇气,深吸一口气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起来,沉声说道,
“陛下,小人终日守着这些粮食,不敢有任何一点闪失,但.....”
他一咬牙,
“但这城中的粮食却是一日高过一日,那些粮商好像商量好了一般,涨价全都一同涨价。”
“敢问陛下,这些稻种何时能够再播种,让这粮食的价格降下来。”
刘禅和诸葛亮对视一眼,
诸葛亮摆了摆手道,
“知道了,你先退下吧,这事我和陛下会给出一个解决方案的。”
待到老吏退下后,刘禅走到粮食堆前,蹲下来,捧起一把粮食,
“相父,这些市面上的粮商我都研究过,背后的势力无非就那么几个。”
“我带来的这杂交水稻本来是用来造福大汉百姓的,但是,这些囤积粮食的好像不怎么开心,他们,应该算不上是大汉的百姓了。”
刘禅手中的稻粒顺着指缝流下去,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狠厉。
“这些阻碍大汉中兴,只想着吸食百姓骨髓精血的蠹虫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的一直看着吗?”
诸葛亮看向刘禅,盯着他那指缝间流淌的稻粒,忽然觉得此时的陛下,与当年在新野的先帝是何其相像,
当时先帝也是这样蹲在田埂上,攥着一把瘪谷对他说“百姓有饭吃,才是大汉的根“。
喉结猛地滚动两下,他才发现自己握扇的手在发颤——这天下,从来都是得民心者的得天下。
先帝的为人处世风格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才使得无数人前仆后继的追随他。
若是诸葛亮知道后世多少人用伪君子,伪善等词语来形容刘备,那他一定会觉得莫名其妙。
先帝伪善不伪善,他能看不出来?
就像此时的刘禅一样,他眼神里散发出来的对百姓的关心,对世家的厌恶,难道是能够装出来的吗?
诸葛亮同样弯腰捧起一把稻粒,慢慢的让稻粒从手指缝中流下,看着粒粒分明的稻谷,诸葛亮沉声道,
“陛下,这些本地豪族,世家是能够扳倒,但不是现在,得慢慢来。“
他蹲下身,指尖插进谷堆里,凉沁沁的稻粒从指缝漏出,
“就像这稻种,老臣之前躬耕于南阳,每每耕种之时,总会有杂草丛生,但是若想除去,得先等这稻谷根扎深了再拔草。“
“若是想要动世家,那就得先把我们的这些政策实施下去,稳固国本。”
诸葛亮顿了一下,
“否则,就像是在秧苗还没有长得稳固之时,就拔草的话,那最后只会使大汉的根基动摇,损害国本。”
刘禅瞬间明白了过来,呆呆的点点头,
“相父,是我太着急了。”
诸葛亮指了指门外,“陛下,这些世家敢囤粮食,除了他们手里田地足够多之外,还有其他仰仗,比如那些益州大族手里握着商路和铁矿,盐井,所以绝对不能着急。”
“收归国有,不允许私下铸铁制盐,不允许一丝丝非官盐流出到市面上这条路任重道远。”
“若此刻硬来,那后果我大汉固然能承受,但也会国力大损,得不偿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