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与此同时,说客大会会场上,诸葛亮决定趁热打铁,趁着百姓们这股激动的劲还在,干脆一步到位。

诸葛亮取出刘禅连夜写就的诏书,令人大声宣读:“陛下有诏!即日起,大汉开科举!”

他目光如炬扫过台下的众寒门子弟,以及豪族家主们,目光凌厉,“世族垄断官位几百年,寒门子弟空有才华却报国无门?这种日子,该到头了!”

“从即日起,各州府郡县全面推行科举制!“诸葛亮取出了他这阵子日夜劳心劳力才初步准备好的科举章程,

“不论你是什么身份不看出身,不看贫贱,只要你有学识、有见识,便都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为大汉效力!“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先是安静到了极点,都能够听到身边人轻微的呼吸声。随后,立刻爆发出了响震天地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这天后,这一消息根本不用诸葛亮等人主动去宣传,仅凭借着群众们自发口口相传便迅速传遍大汉各地。

一时间,街头巷尾,不管男女老幼,身份如何,几乎人人都在议论纷纷。

当然最高兴的当属那些寒门子弟,那些出身贫困却依然坚持读书的人,他们纷纷奔走相告,向亲朋好友传达着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这使得出身底层的他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哪怕只有那一丝丝,但那也是希望啊!

这无疑是给他们这些没有背景之人硬生生的开辟出来了一条通天大路!

但反观那些世家大族的府邸内,没了往日的热闹场景,反而是一片愁云惨淡。

王崇呆呆的看着手中被退回来的推荐信,长叹一声:“诸葛亮这一招,真是釜底抽薪啊...比之前刘备发行直百钱收割我们财富那招还狠啊!”

自那天之后,涌向丞相府的奏折便像雪花源源不绝,几乎全是,南中、汉中等各地询问科举章程的细则。

......

说客大会结束后,诸葛亮和刘禅在一众侍卫大臣的簇拥下离开会场。

诸葛亮和刘禅漫步到成都城墙城头,看着夜景之下的成都城,灯火渐次亮起,如同点点繁星。

“相父,我觉得,这只是开始。“刘禅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有了人才,何愁不能北伐中原,兴复汉室!”

诸葛亮郑重的点头,

“老臣必当竭尽全力,迎陛下还于旧都长安,使天下再次一统于大汉。”

夜幕降临,成都城沉浸在一片热闹与希望之中。而大汉的命运,也在这一项项新的改革中,缓慢的翻开了新的篇章。

.......

诸葛亮带着相府官员和刘禅分别后,踏着满地月光回到相府书房。

当诸葛亮推门而入时,只见张英正端坐在胡床上,他目不转睛的盯着墙上挂着的汉中到陇右的地形图,不知道在想着什么,他听见响动,一抬头,看到是诸葛亮后,慌忙起身行礼。

“不必拘礼。”

诸葛亮将羽毛扇放在书案上,看着张英并不是十分拘谨的样子好奇心十足,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让人捉摸不透,

“今日说客大会上你表现很不错,言辞如刀直戳要害,倒叫我有些好奇——你一个寻常寒门子弟,是如何练得这般凌厉口才?”

张英听闻,喉头滚动,犹豫了一下后,回忆了一下自己小时候在村头被老学究用典故骂得面红耳赤的模样,自嘲一笑:

“不瞒丞相,小人年幼时被个酸儒骂得哑口无言,却连人家骂什么都听不懂,但是竟然还觉得人家在夸我,还是有人提醒我我才知道那竟然是在羞辱我没文化。”

“于是我便当夜就发狠,哪怕偷书、哪怕给先生白干活,也要把字认全、把道理学透,只想着总有一天要骂回去!”

他顿了顿,声音低落,“后来虽读了些书,却也只能在村塾教孩童识字换口饭吃,若不是丞相设的说客大会……我恐怕此生都没有翻身之日了。”

诸葛亮闻言,不由得抚须大笑:“好!好一个有志气的后生啊!不错不错,能从那样的处境中挣脱出来,凭的就是一股狠劲、一股韧劲,这等毅力,常人难及!”

他的笑声渐渐收敛,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踱步到书桌前,取下那张陇右地图,并在书桌上铺开,用墨笔重重地在天水处画了个圈,“张英,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张英上前看着那被勾选出来的天水城,顿了一下,

“天水“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此乃陇右东入关中,南下汉中、巴蜀,西通兰会,北达塞上的重要地带。我大汉北上秦川迂回伐魏或曹魏南下攻我大汉,都与天水密切相关。”

“其周边东有陇山天堑,南有西秦岭横亘,这些地势成为天水在攻防上的天然屏障,我大汉若绕道陇右北伐,可凭借险阻,且地势相对平坦,十分便于行军与攻防。”

诸葛亮听到这,心中有些惊讶,

“想不到你还通晓军事,真乃全才也!”

张英正要谦逊的表达一番,但诸葛亮却目光和他相互对视,十分郑重的说道:

“张英,我这里有一桩极为重要的差事,成了,你能封侯拜将,光耀门楣;但若是败了,不仅性命难保,还将客死他乡。你可敢接?”

诸葛亮的目光如鹰隼般盯着张英,话语郑重的让两人之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此话一出,张英的心脏猛地跳动起来,额头上很快就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低头看着地面上那沉甸甸的百金赏赐,又想起这些年来所受的屈辱、所付出的努力。片刻后,他的眼神逐渐坚定,猛地抬头,大声说道:

“丞相!小人出身低微,本就命如草芥。是丞相给了我出人头地的机会!这差事,小人接了!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小人也绝不皱一下眉头!”

“好!”诸葛亮摊开一张纸,拿起毛笔蘸上笔墨在上边写上两字,之后推到张英面前,张英定睛看去,只见——“姜维”二字格外醒目,

诸葛亮见张英疑惑的样子,解释道,

“天水有一家姜氏士族,族中有一子名叫姜维,此人精通兵法,文武双全,是逆魏乃至这天下不可多得的人才。我要你与董厥几日后启程前往天水,想尽一切办法,将姜维招至我大汉麾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