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向大人,让铁匠铺改用双层熔炉,生铁和熟铁叠打!“

蒲元大步上前,拎起一旁的半成品铁犁,仔细观察了一会后开口道。

“一会我给你招呼来几个锻造好手,保准能解决问题!“

蒲元见众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倒是搞得他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摸着后脑勺嘿嘿一笑,

“我也不只会木工活啊,这木工,铁匠的技艺都差不了多少嘛。”

听到蒲元给出了解决方案,向朗顿时如释重负。

向郎也顿时来了精神,“陛下,丞相,请随我来。”

他在前带路,领着众人走向仓库的方向。

当推开沉重的木门后,一股木材特有的气味扑鼻而来,只见上千件曲辕犁整齐排列堆叠在其中,木制犁辕泛着桐油的光泽,铁制犁铧在照射进来的日光下闪着寒光。

诸葛亮没有说话,只是战略性的摇了摇自己的羽毛扇,但是心中却十分震惊,

“好一个向郎,不愧是当年能够给先帝筹备入蜀所需三年军粮的奇人,竟然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打造出了这上千件曲辕犁!”

刘禅上前伸手抚摸犁壁的弧度,触感顺滑如镜:

“这工艺,不愧是向大人监制的,竟然比我带来的样品还精细一些!“

“多谢陛下夸奖,前方通过两扇门之后便是生产组装线。“

向朗擦了擦额头因为紧张流下来的汗水,引着众人来到另一处工坊。

只见这些木匠们各司其职,形成严密的工序链:有人专门切割木料,有人负责组装部件,最后的总装调试则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关。

随着一个个零件不断经手,也逐渐被组装拼接成一整个曲辕犁,当一件件成品曲辕犁鱼贯而出,这效率可是比传统手工作坊快了数倍。

诸葛亮啧啧称奇道,

“向郎,你这两个工坊统筹调度的如此井然有序,当真是厉害啊!”

听到诸葛丞相都对自己如此夸赞,他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这些都是跟着陛下学的。”

诸葛亮一听这来了精神,

“陛下,当真有此事?”

“还是向郎,向大人悟性高啊,我只是随便提了一嘴,没想到他悟性如此之高,能够把这现场调配的如此完美。”

刘禅说完后,尴尬的咽了一口吐沫,内心想道,

“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调配,当时只是听刘老师提过一嘴,所以记了下来,我是真没想到就那么一小句提示能够做出如此惊人的成绩啊!”

诸葛亮凝视着忙碌的工匠们,羽扇轻点:

“如此规模,不出半月,成都周边便可普及。待百姓亲身体验其便利,再向各郡县推广,定能事半功倍。“

他转头看向刘禅,眼中满是赞赏:“陛下推行的'分工协作'之法,确是良策。“

刘禅局促的点点头,暗地里已经在疯狂的用脚趾头扣地了。

“大楼花机的推广也是同理。“

刘禅翻开随身携带的备课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当时刘尧所说的详细规划,

“先在成都设立示范点,培训技术骨干,再将工匠分散到各地织坊。等第一批蜀锦出口赚了钱,后续资金便能自给自足。“

他指着其中一页,“根据估算,只要打开魏吴市场,织锦利润至少能翻三倍!“

说完,刘禅嘿嘿一笑,“相父,我只是粗略的估算了一下,算的不一定准,具体利润还得靠你。“

诸葛亮被刘禅这副样子逗的差点笑出声来,

“陛下,放心吧,亮只会让这蜀锦利润只多不少。”

两人相视一笑。

刘禅和诸葛亮从工坊中缓步走出,身后跟着向郎和蒲元等一众工坊骨干。

夕阳西下,工坊内依旧灯火通明。

站在工坊门口,身后是堆积如山的曲辕犁,听着远处不绝于耳的劳作声,他们仿佛看到了来年蜀汉大地上,百姓们使用新农具轻松耕作的场景。

............

成都的夜晚总是有些微冷。

丞相府书房内,诸葛亮正伏案批注着新拟定的科举章程,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

案头还摆着三封近期诸葛亮定下的半年内要完成的大事,分别标注着“策反孟达“、“招降姜维“、“联吴抗曹“。

这些机密战略,仅有寥寥几位心腹知晓,但这也无形中加大了诸葛亮的劳动工作任务量。

而这三项机密任务的完成,有着一个前置条件,那便是正式推行下去科举制。

这科举制并不仅仅代表着选拔官员制度的大变革,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如果科举制能够顺利推行下去,那么便代表着益州本土豪族势力被大幅度削减,相府的权力也被进一步加强,他诸葛亮也要比之当年曹操担任丞相时权力更大。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北伐做铺垫。

要知道自从刘备入主益州以来,益州本土豪族势力便被不断的打压,被排挤,被边缘化。

但是作为盘根错节当地上百年的老牌豪族,自然不可能被这点打压打败,他们掌握着很多本地的冶铁,制盐,蜀锦等等多项命脉,可以说虽然朝中势力被大幅度削减,但是只要朝中依然有人做官,那就能继续源源不断的通过察举制向上输送自己家族的子弟。

诸葛亮知道自己还在,这些本土豪族掀不起太大的风浪,他有信心镇得住他们。

但若百年后呢,他若不在了,荆州派式微,巴东派也当不了主心骨,到那时这大汉的朝政必然被他们所操控,所以依照诸葛亮的做事严谨的风格,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他之所以前阵子在成都高调举办说客大会,就是为了推行科举制提前埋下种子,也是借此机会勾出那些豪族,趁机整顿一番,警告他们不要在科举制这条新法上动手脚。

此次说客大会,不仅是为了那三个绝密任务选拔合适人选,同时也是推行科举制的重要一步,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可谓是一举两得。

正当诸葛亮脑海中构想串联起这些计划的蓝图时,一阵纷杂的脚步声传来,不多时,蒋琬和费祎匆匆走进书房,手里抱着一叠厚厚的卷宗。

“文伟,公琰,如此匆忙可是说客大会出了什么问题?”

前阵子说客大会举办开始后,诸葛亮便将选拔人才的重任交给了费祎和蒋琬两人,他则是因为受伤,也因为新型的曲辕犁等事情忙的脱不开身,而现在天色已经很晚了,两人前来必定是因为说客大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