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听着这些话是一阵心惊肉跳,心想道,
“看来是没错了,刘老师所说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马谡肯定会在相父第一次北伐中丢了街亭,丧失第一次北伐的良机!”
他当即大声说道,
“相父不可!”
“马谡此人不堪大用!我观他就是一个当代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
“我父皇也曾经评价马谡‘言过其实’。”
“望相父仔细斟酌,此人绝对不能委以重任啊!”
诸葛亮被刘禅突如其来的失态惊了一下,
“陛下何故对幼常如此大的意见?”
“当初臣平定南中之时,便是采用了部分幼常的建议。”
“当世俊才幼常绝对算得上一个,亮也对其进行过考察,并非陛下口中所说的是一名庸才啊。”
刘禅平复了一下心情,
“不瞒相父,仙人曾经告诉我一段未来发生的事件,正是关于丞相北伐的。”
“我听后只感觉一阵心惊肉跳,而其中导致相父北伐失败的最关键因素便是这马谡!”
诸葛亮这次没有再替马谡辩解,
“陛下,可否详细说说。”
一提到北伐,诸葛亮的所有心思全都被吸引过去,为了这次北伐诸葛亮可以说是将浑身上下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北伐的筹备上,力求做到不出一丝纰漏。
刘禅深呼一口气,
“相父,这个地图便是仙人为我讲述时所画,我梦醒后便将其根据记忆画了出来。”
说着,刘禅将备课本摊开,
“相父,就让我来说一说你心中的北伐规划吧。”
诸葛亮将羽毛扇置于腿上,对于刘禅能够猜到自己的计划并不十分相信。
刘禅一边回想着刘尧讲课时候的内容,一边用碳素笔的笔钮处指着备课本上的草图。
“由汉中北伐曹魏的路总共就这么几条,无非便是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首先排除子午道,路线太过于险峻,不利于大军通行,粮食也根本运输不过去。”
诸葛亮点点头,心中赞许道,
“不错不错。”
刘禅继续说道,
“祁山道和褒斜道是大路,能够供大军通行,而祁山道还有汉水的加持,运输军粮等物资更是方便不少。”
“而相父你会走哪条路呢?”
刘禅故意停顿了一下,将笔拿到另一只手中,改用两个手指同时点在两条路上。
“相父你肯定会在这两条路上同时出兵!而且是重兵!”
“但是,有其中一路是疑兵,只是为了吸引曹魏的注意力。”
“乍一看,褒斜道距离长安更近,那么祁山道的大军便是疑兵了。”
刘禅朝着诸葛亮嘿嘿一笑,
“曹魏也会这么想,但真实情况实则不然。”
“相父你的目的并不是进取长安,而是拿下雍凉地区,全据陇右!”
听到这话,诸葛亮心中一震,
魏延,吴懿,马谡等等许多将领都没有猜到的作战计划竟然被刘禅猜出来了!
但震惊的还没完,
刘禅势必要语不惊人死不休。
“自褒斜道出兵的将领,相父势必不会选择汉中都督魏延,而是镇东将军赵云!并且配给赵云的参军肯定是邓芝!”
诸葛亮还没吃惊完,刘禅继续说道,
“还有那反将孟达,相父必定会想办法使其反抗曹魏,和相父的北伐大军遥相呼应,不断扰乱局势,让那曹睿以为我汉军是朝着长安去的。”
“在此等局势下,相父突然率兵出祁山,那必然关中响震!”
“毫无防备的雍凉驻军必然望风归降啊。”
诸葛亮听完后,不自觉的咽了一口吐沫,
“陛下所言,皆是老臣所想。”
“陛下真乃神人也!”
刘禅急忙推辞,
“相父,并不是我多厉害,而是仙人所说。”
“况且,相父你这计划虽缜密,但最后却也失败了。”
诸葛亮闻言紧紧皱眉,
“哦?难不成还有什么纰漏在里边?”
刘禅摇了摇头,
“失误不在相父的北伐计策,而在一个人身上。”
闻言诸葛亮握着羽毛扇的手微微颤抖,试探性的问道,
“马谡?”
刘禅点点头。
他学着刘尧的样子,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以及上邽城圈了出来。
“现在这几个郡已经落入了我大汉手中,而上邽城也被丞相围困,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那接下来只有一个重点。”
刘禅指向那个小黑点的同时,
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街亭!”
“守住街亭,相父你便可以堵住所有关中地区能够进入陇右的通道,如此一来,雍凉岂不是尽入我大汉囊中。”
“但,街亭丢了。”
“之后,赵云面对曹真本就弱势,街亭一丢,更是被曹魏抓住机会猛攻,如此褒斜道大军便只能退回汉中。”
“而那孟达,早就被那司马懿闪击,连几天都没撑过去直接城破人亡。”
“根本没有达到牵制的效果。”
接下来的后果不用刘禅再去讲述,诸葛亮心中也都有数了。
丢掉街亭,那刚刚拿下的几个地方便连不成片,曹魏便可以以街亭为据点不断袭扰三郡。
而街亭易守难攻的地形想要夺回来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剩下的便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退兵。
如此一来,那大好的战局便功亏一篑,已经吃进嘴里的雍凉地区便被硬生生的抢走。
尽管现在只是推演,但是这种得而复失的感觉让诸葛极为难受。
诸葛亮深知,若是这第一次北伐失败,那之后曹魏必然严防死守,想要再如此简单的拿下雍凉地区几乎是不可能了。
诸葛亮声音颤抖,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沉稳。
“陛下,街亭当真是马谡丢的?”
“是,他不仅丢了街亭,还丢下大军独身跑回汉中。”
“此子安敢如此!”
诸葛亮面露怒色,
“该杀!”
刘禅重重的叹息一声,
“相父,现在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北伐尚未开始。”
“而马谡虽然不堪重用,但是当作一个参军来用还是绰绰有余。”
“不过作为丞相你的接班人培养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给相父推荐一个人,此人绝对称得上是当世的俊才!”
诸葛亮赶忙问道,
“何人?”
“此人天水冀县人,姓姜,名维,字伯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