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伐诸天,从四大名著开始 第61章 军中任职

作者:梅菜不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5 10:56:47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更有甚者,考其本源,尤为秽乱!绍虽托名袁氏,然母不过承欢贱隶,充列下陈!非是明媒正娶之嫡嗣,实为主仆苟且之孽余!”

“自幼长于婢膝妾侍之间,耳濡目染者,尽谄媚邀宠之术;终日乾乾者,皆狐假虎威之能;何曾识得诗书礼义之教,忠孝节义之训?......凤凰生雏,必为鸾鸟;蛇鼠之穴,焉产麒麟?”

这些话,完全不再讲任何道理,就是对袁绍本人最直接的人身攻击。

几乎无异于指着袁绍的鼻子骂他是小婢养的。

袁绍本就是庶出,只不过后来被过继了才成了嫡子。

这也是袁术一直不服气他的原因。

李墨在文章中直指袁绍的出身,但凡袁绍还有点血性,这辈子估计都和他不死不休了。

不过倒是袁术,他或许会十分高兴也说不定。

李墨继续念着,一旁的董卓早就不知道乐呵成什么样子了。

对袁绍和曹操这俩人,他早已恨了许久。

但可惜的是,碍于自己本身那不多的文学素养,董卓最多也只能干巴巴的骂上几句粗话。

虽然嘴上痛快了,但明显更像是破防之后的歇斯底里,董卓自己也觉得别扭,相当的不爽。

最重要的是,起不到报复袁绍与曹操二人的目的。

但李墨这两篇文章不同,只是听着,董卓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顺便还能想象到二人看到这文章的模样。

只是如此,就已经足够让董卓欢欣鼓舞的了。

越看李墨,董卓就越是满意,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嘴替,自己日后也不用老是抽刀子砍人弄得那么不体面了。

毕竟当上了相国,董卓也开始有包袱了。

那边,李墨也已经念到了尾声:“吾奉辞伐罪,旌麾所指,非为私怨,实为肃清国贼,再整河山,诛此元凶,以谢天下!绍之首级不悬于北门,则汉祚不复振于天下!绍之党羽不扫除殆尽,则四海再难见太平!”

“......传书到时,望令速行!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闻知。”

最后的最后,李墨还call了一下骆宾王,把他写的那封讨伐武则天诏书的后几句给摘了过来,气势无疑更上一层楼。

念完之后,李墨收起帛书,不再多言。

屋内一时陷入沉默,众人还沉浸在文章中没出来。

半晌,董卓意犹未尽的欠身问道:“这就没了?”

他还觉得不够过瘾,想让李墨再骂上两句。

可李墨就准备了这么多,再多就不合适了,十八路诸侯里也就这两个人最适合做靶子。

真要把什么刘备、鲍信扯进去,董卓还不一定认识呢。

见李墨摇头,董卓略显怅然的靠了回去:“好文章!真是好文章!”

李儒此时在一旁看着李墨之前的第一篇文章,心中暗道:“此文确是好文章,但第二篇却略显不足,不过亦可见此人才华,这等人物必须要让相国重用。”

至于有这样文才的人,为何会投靠董卓这个名声恶臭的主?

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毕竟这两篇文章一发出去,李墨必然就和袁绍、曹操不死不休了,他绝无可能有什么后路,所以董卓和李儒都很放心他。

董卓则已经做出了决定:“有此两篇也足矣,马上找人给老夫抄写数十,不!数百份,老夫要让天下各州都看到这两篇文章,尤其是袁绍与曹操二人,给我将文章洒遍那所谓的盟军大营!”

关于这点李儒自然没有意见。

将这些东西送过去,刚好可以激袁绍他们来攻虎牢关,如此便可缓解其他地方的压力。

而此处有董卓亲自坐镇,又有地利优势,依仗吕布之勇,扛住十八路诸侯还不是轻而易举?

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十八路诸侯久战无功,自会解体,之后便可徐徐图之了。

这也是为何李儒要鼓动董卓亲自率军前来的原因。

“我这便安排人去办。”李儒上前领命,顺手从李墨手中接过第二篇文章。

然后他看向董卓:“这位李先生两篇文章足可抵十万大军,不知相国准备如何封赏?”

“哦,对!封赏,定要封赏!”董卓看向李墨,胖脸之上再无以往的凶光,满是笑意。

“你......”

迟疑了下董卓想叫下李墨的字以示亲切,他却忘了,自己压根没问过李墨到底叫什么。

华雄给他的信里倒是有写,可显然,董卓并没在意。

好在李墨早有心理准备,上前一步提醒道:“在下表字玄圭。”

“对,玄圭!”董卓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玄圭大才啊,这文章写的,可算是写到老夫心坎里了。说吧,你想要什么职位?”

李儒在旁补充道:“相国府上还少一位主簿,若是先生不弃,可暂屈就。”

董卓闻言也很满意:“主簿好啊,日后老夫若想写什么文章,便可随时寻玄圭来,如此甚好。”

按理来说,相府主簿这是个相当不错的职位了。

对李墨这个白身来说,不亚于一步登天。

大名鼎鼎的司马懿,他以河内司马家的家世被曹操征辟,也是过了好些年,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府东曹属,最终才成为了曹操的主簿。

李儒能给出这样的条件,还是在为董卓考虑。

董卓的名声过于恶臭,因此急需李墨这样的文人来帮忙张目。

李墨刚才文章里表现出来的颠倒黑白的能力,无疑是目前董卓最需要的。

当然,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董卓暂时还不清楚,他只是觉得能在身边留一个嘴替很不错,因此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可主簿显然不是李墨想要的结果。

李墨拱手说道:“相国若是想吩咐在下写文章,仅需着人吩咐一声便可,在下必不推辞。”

李儒愣了下:“先生这是不愿入相府?”

“在下刚投相国,只有这点微末的功劳,实不敢居功。愿入军中做事,还请相国成全。”李墨解释道。

“军中......”董卓上下打量着李墨,“先生可有武艺?战阵之上你的笔杆子可不管用。”

李墨却执意要求军中职位:“在下麾下部曲数百,皆是随我多年征战之人,在下不忍弃之。”

这个态度就很令人奇怪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