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伐诸天,从四大名著开始 第11章 钱谦益的猜测

作者:梅菜不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7 15:26:1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李墨和王子腾极其可惜的看着汜水关前的骑兵,十分眼馋。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即便这次城中守将能靠这五百精锐骑兵击退这三千敌军,可守将如此爱弄险,早晚必然出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么厉害的骑兵,放在这人手中,真是明珠暗投。

带兵的人,谁不喜欢自己手下有这么一支能能征善战的士卒呢?

眼看着被人如此糟蹋,李墨和王子腾都觉得相当可惜。

二人正在唏嘘之际,汜水关内的守军已经彻底走出了城池,列队准备迎战敌军了。

“不对啊?”李墨心头一紧,“骑兵最要紧的是机动性,既然出了城,不赶紧跑起来,在那里和他们对垒作甚?”

很快,他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

两支军队相对而立,士卒互相呼呵着,口出污言秽语,互相嘲讽。

这都是老一套了,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李墨也不以为意。

只是令他奇怪的是,两军之中,为首的主将催马向前,好像是要脱离大部队的样子。

李墨眨了下眼睛,心中闪过疑问:“难道是我猜错了,他们并不是在交战,而是在商议献城投降的事?两军主将互相认识?”

可看两军士卒那激动的表情,可一点都不像是和气的样子。

实在是把李墨给弄糊涂了。

忽的,李墨眼神一凝,他好像明白了什么:“他们就是在打仗,只不过现在是在搞武将单挑!”

再看汜水关前,本来两军主将都是缓缓催马向前,可突然之间,那名华姓武将的马匹陡然提速。

他提起大刀,直逼对面鲍姓武将。

对方显然有些猝不及防,下意识的拨马后退,想要取得喘息之机再做反抗。

可华姓武将马快,不等他后退多远,人已经赶到了近前。

只见手起刀落,一具无头死尸扑倒尘埃,空留下受惊的马匹在战场上乱跑。

李墨此时再也没心思吐槽了,更没空猜测了,他万没想到,自己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能看到一场真实的武将单挑。

属实是出人意料。

武将单挑,在小说话本里出场率极高,但那都是为了戏剧效果。

真实的历史中,武将单挑不能说没有,但确实相当少见。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都混成一军主将了,谁肯轻易的再去提着脑袋拼命?

再说回来,武将单挑,真以为是那么好打的?

话本里武将单挑都是骑在马上,但马可不是人,不通人性。

一边要分心控马,一边还要和人拼命,真以为谁都能做得来啊?

李墨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十多年,到今天一统天下改朝换代了,也没见过一次单挑,连听都没听过。

实在是没想到,今天算是长了见识了。

在李墨等人的注视下,华姓武将斩了对方主将后,大刀一挥,身后五百铁骑随之而动。

而对面三千兵马,失了主将之后也丧胆失魄,被五百人追着打。

很快,战场之上就尘埃落定,汜水关守军大获全胜,俘敌无算,斩首更是不少。

军队欢欢喜喜的收兵回城,留下城外的民夫打扫战场。

这段时间里,李墨等人鸦雀无声,再无一个交头接耳的。

实在是这场战斗太颠覆他们的认知了,大家都是打惯了仗的,头一次见这么打仗,实在是出人意料。

眼看前方再没什么好看的了,李墨将望远镜放下,颇为震撼的转身席地而坐。

王子腾等人也纷纷汇聚而来,大家互相对视,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惊讶。

半晌,还是李墨先开口了。

“呵!”苦笑一声,李墨无奈摇头,“王卿,咱们君臣有些过于自大了,这世间,还能有这么打仗的?果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王子腾有些恍惚,听到李墨的声音才回过神来。

“陛下说的是啊,臣都开始怀疑,臣此前学的兵书是否是假的了。”

汜水关守将主动出城已经出乎他们预料了,之后的武将单挑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最离谱的是,三千打五百,结果有兵力优势的一方还真就答应了对面武将单挑。

最后的最后,主将一死,剩下三千兵马瞬间就做鸟兽散了,仿佛基层军官压根不存在似的。

要知道,军中等级森严,并不是没了主将就彻底散摊子了。

主将死了有副将,军中建制还在,什长、伍长也还能将军令转达到士卒,就算士气跌落,也不至于当场溃散吧?

看起来像是官军,可实际上,这表现快赶上流寇了。

李墨感慨道:“朕听闻春秋之时,诸侯有致师一说,可没想到在这时节也能亲眼看到。”

对于方才那两支军队的表现,李墨只觉得跟闹着玩似的。

打仗岂能这么儿戏?

可发生在面前的事,实在是让他们无话可说。

这时,旁边一人有些犹豫的凑上前来,对于自己猜测他也有些拿不准,但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若换做之前,这人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闭口不言。

但如今李墨天命加身,这穿越世界的手段着实令人震撼,所以他还是上前来了。

那人来到李墨面前拱手行礼:“陛下,方才那场大战,臣倒是有些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抬眼一看,李墨认出来人。

浑不在意的挥挥手,李墨随口的说道:“受之先生有何教朕?且说来听听?”

钱谦益,字受之。

也就是历史上那句著名的“水太凉”的创造者,明末清初之人。

李墨在南方举兵后抓住了他,为了保活命,此人很顺滑的就投降了李墨,一如历史上投降清朝一样。

李墨招降他,无非是看上了他在文坛的名声,而且当时刚刚举兵,李墨也想树立一个典型,故而才收下这个软骨头。

这人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军事不能说一窍不通,但也谈不上什么理解。

碍于他的名声和文才,李墨这才把他一起带上,本来也没指望他能在战场上派上什么用场。

所以,李墨才如此不在意。

但很快,钱谦益的下一句就让李墨坐直了身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