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
学术讨论会继续举行。
但在前去参会之前。
许多专家教授和学生,都专程跑了一趟报亭。
不出意料。
昨天的事情,已经登上头版头条。
人们日报:
“昨日,五道口技术学院举行学术讨论大会,江阳教授发表了令人动容的讲话……”
广明日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崇高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真挚表达……”
工作日报:
“江教授的这句话,面对的不仅是科研工作者,更是我国广大人民……”
……
听着报纸上的报道。
江阳连忙摆手,示意苏筱赶紧停下别再念了。
——实在是羞耻。
见状,苏筱调侃道:
“我还没说完呢。”
“来的路上。”
“我还听到有好多学生,说要将您的这句话,当做座右铭呢。”
她说完后。
笑吟吟地看着江阳。
明亮的眸子中似乎也隐隐有着几分崇拜。
江阳转过身,将一个军绿色挎包交给对方,
然后轻咳一声,道:
“说正事吧,苏老师。”
“我今天要去化工冶金研究所一趟。”
“就由您代表我去参加学术讨论会吧。”
苏筱杏眼微瞪,道:
“啊?”
江阳道:
“放心,您不需要做什么,像昨天一样做记录就好。”
听到这话。
苏筱正想开口说自己不行。
门外便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一道人影,冲进院子。
看到屋门没关,直接走了进来,道:
“成功了,成功了!”
江阳望向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吴均,怔了怔,
道:
“装甲钢成功了?”
吴均重重地点了点头,道:
“没错!”
江阳的脸上也露出高兴的笑容,道:
“走,我们去冶金实验室。”
说完。
他便和吴均直接离开。
苏筱:“……”
……
冶金实验室。
魏寿坤在让吴均去通知江阳后。
对实验的结果。
再次进行了数次测试。
然而最终的数据却出现了些许的偏差。
这让他瞬间意识到。
恐怕结果还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想到这里。
魏寿坤连忙想要叫学生去将吴均喊回来。
但没等他开口。
实验室外。
便传来了吴均的声音,道:
“魏教授,江教授来了!”
话音刚落。
吴均便从门外走了进来。
江阳紧随其后。
看到魏寿坤后,当即上前,祝贺道:
“恭喜魏教授了,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块无镍装甲钢!”
听到这话。
魏寿坤面露尴尬,解释道:
“其实,这个还有一点点小问题。”
“实验的结果,还有波动。”
“只能说取得了初步成功,还需要继续实验完善才行。”
江阳笑道:
“没关系,我先预祝您成功也是一样的。”
701装甲钢的研制,本身便难度极大。
魏寿坤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进展。
已经相当不容易,他也不至于苛求。
魏寿坤想了想,道:
“要不,您给我们指导一二?”
“不瞒您说。”
“这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几十次实验,除了这次,都是差一点点。”
江阳点了点头,道:
“指导谈不上,但我或许能给出些不同的思路。”
魏寿坤笑道:
“那就够了。”
他说完后。
招了招手。
一旁的吴均,连忙拿来他们的所有实验数据。
……
半个小时后。
江阳粗略地将实验数据都看了一遍。
沉吟片刻。
他开口道:
“这里的皮下气泡问题,其实是因为脱氧不足导致的。”
“如果增加脱氧率,应该能有所改善。”
“夹渣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渣系配比错误,可以尝试调整至CaF₂60%……”
他一一地说出实验数据中存在的问题。
魏寿坤听完后。
表情时而沉思,时而恍然。
过了半天。
才满是钦佩道:
“原来是这样,真是多谢江教授您的指导了!”
江阳摇头道:
“即便我不说,这些问题您迟早也能通过实验找到。”
魏寿坤笑道:
“或许是,但那可说不准要多久了。”
他心中暗下决定。
以后有问题,还是得问江阳。
纠结是没有必要的,他这把年纪,不能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
随后。
魏寿坤再次开始新一轮的装甲钢实验。
江阳倒也没有着急离开。
而是完整地观看了一遍实验的流程。
看到后面。
甚至加入到部分实验步骤当中。
毕竟他提方案。
总不能一直是理论推导。
还是需要实践作为根据,才更有说服力。
否则多少让人觉得不靠谱。
……
在实验结束后。
江阳继续给出了一些意见。
整个流程。
其实都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
需要的只是不断地实验,找到最合适的配比。
但还是有着可以优化的地方。
比如稀土加入时机、还原期加钒和一些安全防护的问题。
听着好像不太重要。
但实际上,在出钢前3分钟内加入稀土,能够大大降低氧化烧损的风险。
历史上,因此导致的试验损失率就高达40%。
还原期加钒,也直接影响收得率。
出钢后补加仅有50%,还原期能够有85%。
至于安全防护的问题,更不用说。
虽说现在实验室里试验没事。
但不代表工业化量产后就不会出现问题。
为了避免发生事故,还是得防范于未然。
……
一直在冶金实验室待到下午。
江阳才动身前往化工冶金研究所。
到了大门口。
经过警卫检查后。
江阳刚刚进去。
便瞧见了兴冲冲走出来的叶组培。
看到他。
叶组培连忙刹住脚步,道:
“江教授,您来的正好!”
“我们通过小规模试验炉,快速验证了耐火材料的性能!”
“焦油结合镁砖和白云石砖补炉技术,已经宣告成功,我们做到了!”
他说完后。
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没办法,100吨氧气顶吹转炉,压力实在太大。
有了这个突破性的进展,才算是真正有了研制的希望。
江阳惊喜道:
“那太好了,走,我们去看看。”
他没想到,一天竟然听到了两个好消息。
701装甲钢虽未完全成功。
但根据他的推断。
不出半个月,就能彻底弥补不足。
而焦油结合镁砖和白云石砖补炉技术的实现。
更是大大地推进了氧气顶吹转炉的研制进度。
按照这个速度。
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将100吨的转炉造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