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
江阳每天就是开会,开会,不停地开会。
因为是第一次自主设计,很多东西,都没有经验。
所以研究项目组,进行了反复细致的研究讨论。
从材料适配性。
到工业匹配度。
再到成本控制。
最终,确定开始原型机制造。
……
时间一晃,半个月过去。
京农机厂,试制车间。
江阳站在一台车床前。
在他的身后,是王文钧等研究项目组的专家和教授。
但此时,他们都没有说话。
而是紧紧地盯着,操作着机床的八级工刘师傅。
气氛凝重至极。
直到刘师傅车完发动机零件,道:
“成了!”
所有人才长松一口气,脸上露出轻松之色。
王文钧激动地上前,握住刘师傅的手,道:
“多亏了你啊刘师傅,手艺太好了!”
华国的工业基础过于薄弱。
原型机很多关键零件都没办法用设备加工出来,只能由手工制造。
没有刘师傅这样的八级工在,进度不可能这么快。
刘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道:
“这下终于可以进行最后的组装了。”
“我现在都还跟做梦似的。”
“这才半个月,我们就把原型机完成了?”
听到他的问题。
车间内的所有人都没有说话。
而是不约而同地江阳。
见状。
江阳笑了笑,道:
“大家看我做什么,组装完还需要进行测试,还没到松懈的时候。”
“江教授说得对,大家再加把劲,等成功了再庆祝!”王文钧高声道。
闻言,众人当即应了一声,道:
“好。”
……
随后,众人当即开始紧锣密鼓地组装。
经过4个小时的奋战。
一台崭新的军绿色履带式拖拉机。
终于组装完成!
——王文钧看向江阳。
整个研究项目组的专家和教授,也看向江阳。
这个时候。
只有一个人能够下命令。
见状,江阳微微颔首,道:
“开始测试!”
随着他的声音落下。
发动机的低沉轰鸣,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响起。
听到这个声音。
所有人都不禁眼眶泛红。
这不仅仅是一台拖拉机。
更是华国农业发展的希望!
……
又是半个月后。
履带式拖拉机,通过测试。
虽说还没有完成极端环境适应性测试。
但已经基本宣告研制成功。
这消息,迅速被各大报纸、电台争相报道。
……
人么日报:
“在农业机械领域著名教授江阳的带领下,我国完成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自主设计!”
广明日报:
“履带式拖拉机的成功,将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曙光!”
工作日报:
“此次研究,由京城钢铁学院江阳教授担任总设计师。据悉,江教授是留学生,一月前才从M帝归国……”
……
京钢院。
进入九月,学校已经开学。
此时的校园当中。
随着华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研制成功的消息传开。
学生们陷入了热切地讨论当中。
吴均刚刚走到教室门口。
就听见里面有学生在讨论,道:
“江教授真厉害啊,才回来一个多月,就做出了这么重要的成果!”
“听说江教授的年纪,和我们差不多大呢!”
“不可能吧,和我们一样大,在M帝也就刚刚读完大学。”
……
听到学生们讨论的点越来越歪。
吴均“咳咳”地咳嗽了两声。
然后走进教室,道:
“有什么不可能的,江教授确确实和你们一样大。”
听到他的话。
学生们安静了一瞬。
接着又猛地炸开,七嘴八舌地询问,道
“吴老师,您认识江教授?”
“江教授长什么样啊?”
“他后面会给我们上课吗?”
……
江阳回国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开学。
所以学生们并没有见过他。
吴均笑了笑,道:
“当然认识了,江教授刚来学校的时候,我还和他住一个宿舍。”
“江教授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又十分谦逊的人。”
“你们不知道,其实研究拖拉机,最开始是学校和京农机厂……”
……
随着吴均的讲述,学生们渐渐听得入了神。
而在他说完之后。
关于江阳讨论会当场绘制履带式拖拉机整机设计图和发动机设计图。
并且让京农机院和老大哥专家卡尔波夫都心服口服的事迹。
迅速传遍整个学校,成为所有学生口中津津乐道的故事。
……
教授楼。
外界口中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江阳。
此时正坐在书房中,抱着一堆书,看一眼,就薅一把头发。
《机械原理》《金属工艺学》《切削工具与原理》……
江阳将书一丢,瘫在座椅上,满脸生无可恋,叫苦道:
“太难了吧!”
在试制履带式拖拉机原型机时。
他一度以为,已经成功坐稳了身份。
甚至后面还非常自信地指挥起来。
但江阳忘了,自己还是个教授,需要上课。
没有瑶光的资料,和一群专家教授的辅助。
他现在去上课,恐怕连话都未必说得利索。
……
就在江阳叫苦不迭的时候。
楼下传来一道中气十足的喊声,道:
“江教授在吗?”
听到声音后。
江阳赶忙收起散漫的状态,下楼去开门。
来人是章文奇和陈教授。
在两人的身后。
是王文钧和一个六十多岁的陌生老者。
看到江阳。
章文奇拿出一份聘任文书,郑重道:
“江阳同志,我代表教学部和学校,向你宣布。”
“聘任你为京城钢铁学院的正教授。”
“从今天开设,你就是5级教授了。”
他说完后。
郑重地将手中的聘任文书,递给江阳。
待其接过后。
用拿出一张荣誉证书,道:
“另外,为了表彰江阳同志你在研制履带式拖拉机的过程中的突出贡献。”
“教学部和一机部,特颁发荣誉证书,以资鼓励。”
“希望你能再接再厉,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
章文奇说完,又将荣誉证书交给江阳。
他的眼中,满是期许。
江阳接过之后,也不含糊。
当即道:
“请国家放心,我一定再接再厉!”
……
颁发完证书后。
章文奇将目光看向一旁的王文钧和陌生老者。
前者先站出来,介绍道:
“江教授,这位是冶金陶瓷研究所的周认所长。”
他说完后。
周认跟着道:
“江教授,我特地过来,就是为了要谢谢您。”
“根据配方。”
“我们成功地试制出了铜基粉末冶金摩擦片!”
听到他的话。
江阳心中微惊,连忙摇了摇头,道:
“其实配方周所长你们也能研究出来,难得是怎么去解决量产问题。”
他在书上看到过周认的名字。
华国冶金学、陶瓷学的奠基人之一。
还是华科学院的学部委员。
“那也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研究资源啊。”周认道。
要是他们所去研究。
想要做出成果,至少要一个团队半年的努力。
但因为江阳的配方,一个月不到就完成了研制。
江阳道:
“能对贵所的研究有帮助就好。”
“可惜我现在专注拖拉机领域的研究。”
“在量产问题上,恐怕没时间去解决了。”
他刚刚解决拖拉机的麻烦,是真怕周认请他去帮忙。
拖拉机有瑶光的资料,这什么摩擦片可没有。
去了十成十要脑力耗尽再晕一回。
“哈哈,没事没事,G|命工作各有分工嘛,总不能让您全干了。”周认笑道。
他心中确实有邀请江阳的想法。
但听完其所说的话后。
觉得不能强人所难,因此放弃了这个打算。
……
随后,周认又拿出了华科学院给江阳颁发的奖励。
同样是一张证书。
以及100块的奖金。
听着不多,但在这个年代,是普通工人将近半年的工资。
江阳本来不想要的。
但周认非要给。
拉扯了半天,最后还是无奈地收下。
就在周认准备带着遗憾离开时。
一旁的王文钧忽然道:
“江教授,我听您刚刚的话,难道已经在考虑量产履带式拖拉机的问题了吗?”
“对,但遇到了一些困难,进展并不顺利。”江阳连忙道。
闻言,王文钧眼睛一亮,道:
“那不如我们一起讨论?”
这时。
一旁的陈教授也忍不住道:
“江教授,我觉得王教授的建议不错。
“大家一起研究,可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这样肯定比一个人闷头研究要好得多,也更有效率。”
他说完后。
便和王文钧一起,满眼期待地看着江阳。
看到两人的样子。
江阳的额角渗出冷汗。
说有成果,要被拉去研究。
没成果,也要被拉去研究。
——这日子没办法儿过了!
……
叫苦归叫苦。
江阳最终还是挤出笑容,道:
“两位教授愿意帮忙,我当然乐意。”
“但量产是件大事。”
“如果要讨论的话,我建议将郑教授他们也叫来。”
他只能拖时间。
因为瑶光现在。
根本没有量产的资料!
好在王文钧和陈教授两人,都没有起疑,反而相当高兴地答应了下来。
王文钧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就喊他们来。”
说完。
他似是有想到了什么,道:
“对了,江教授。”
“你要不要在京农机所挂职,担任技术顾问。”
“以后研究,你免不了要过去,这样一来你进去也方便些。”
王文钧刚刚说完。
一旁听到这话的周认,忽然眼睛一亮。
他笑眯眯道:
“江教授,您要不也在冶金陶瓷研究所挂个职?”
“这个,我的时间可能不会太宽裕。”江阳连忙找借口道。
当教授已经够累的了。
再去两个研究所当技术顾问,
无疑是主动找一堆麻烦事做。
王文钧和周认闻言,沉默下来。
就在这时。
一旁的章文奇以为江阳是在为难,连忙道:
“没关系,江教授。”
“您专心研究就好。”
“学校可以将您每周的4个课时,缩减一半。”
他看向江阳的眼神,满是鼓励。
只是很明显。
完全会错了意。
……
随后,章文奇等人满意地离开。
留下被“坑”得人都发麻的江阳。
在院中站了很久很久。
……
就在江阳擦了擦眼睛的泪水。
准备回屋的时候。
院子外,传来吴均熟悉的声音,道:
“江阳,你在家吗?”
话音刚落。
看到门没有关的吴均,便探出头往里面望来。
“我在,你进来吧。”江阳无力道。
闻言,吴均怔了怔,一边走进来,一边道:
“我怎么听你的声音好像很疲惫?”
江阳心中微惊,连忙调整状态,道:
“咳,是有一点。”
“刚刚王教授他们来过,我不小心说漏了打算研究量产履带式拖拉机方案的事。”
“他一定要喊人来帮忙研究,我也没办法拒绝。但我其实还没完全准备好。”
他解释完后。
吴均顿时恍然。
设计和量产,还是有不小的分别的。
后者涉及工艺优化、材料适配、生产线设计等挑战。
江阳虽然设计出了履带式拖拉机。
但并不代表,也能将这些问题完全解决。
想到这里。
吴均赶紧安慰道:
“没事,慢慢来就好,我相信你。”
他的话音刚落。
小院外面。
忽然响起了“扑哧”的一声小声。
听到这声音。
江阳和吴均都是愣了愣,看向门口。
笑声的主人,大概也知道自己被发现了。
站了出来,解释道:
“我没有偷听,是不小心听到的。”
“您是?”江阳看向走出来的女生,有些惊艳。
一身白色布拉吉,长发及腰,明眸皓齿,顾盼生辉。
听到江阳的问题。
女生柳眉微蹙,正要开口。
一旁的吴均赶忙道:
“江阳,你忘了。”
“这是我们系的苏筱老师。”
“先前参加履带式拖拉机研究学习组的时候,她也在里面。”
他这么一说。
江阳隐隐约约有了印象,连忙道歉道:
“抱歉,苏老师,一下子忘记了。”
他当时身边被一群专家教授围着。
每天还被各种问题,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空看对方长什么样。
等到能够得心应手的时候。
因为已经进入原型机的制造的环节,机械工程系组织的研究学习组也就此解散。
两人拢共加起来,估计也就见了一两面,印象不深很正常。
苏筱听到江阳道歉后,笑道:
“您不用道歉。”
“不记得不要紧,再认识一次就好了。”
“我叫苏筱,很高兴见到您。”
——虽然,她和江阳自我介绍过两次。
但她真的不在意。
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