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期的钱塘江渡口一共有两处,王应麟等人到达的是浙江渡,此处位于杭州城南凤山城外,靠近钱塘江与运河的交汇处。
渡口处的繁华程度比之宁波有过之而无不及,周边行人如织,沿河两旁酒楼、客栈、货栈鳞次栉比。
一行人租了辆马车,坐着车来到了杭州城西北处浙江都司衙门附近的一家客栈。
安顿好了住处便让徐数带着王宗沐给的浙江都指挥同知的手札前去递拜帖,之所以让他去也是因为这些人之中最机灵,最会察言观色就数他,让别人去王应麟都不放心。
两个时辰之后,王应麟刚刚在房间洗漱了一番,正准备接着温习戚继光的兵书的时候。
就听见徐数的声音伴随着敲门,王应麟将书放到桌子上,走上前为其开门。
“事情办的怎么样,见到同知大人了么?”
看着一脸风尘的徐数,这一天到现在他都没有闲下来,王应麟让他坐在凳子上,为他倒了一杯茶递到他的手上,开口问道。
徐数感激的接过,一口喝了个干净,这才开口说道“见到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那边通知明日就可以就去拜见。”
王应麟听到这话,夸奖了徐数几句,让他下去好生休息,等到明天和他一起去拜见浙江都指挥同知。
第二天一大早,王应麟穿戴好自己的正五品织金熊补子武官常服,带着张离和徐数来到了浙江都司衙门门口,让剩下的人在客栈里看着包裹。
三人找客栈掌柜的租了一辆马车,穿过人流密集的街道来到了浙江都指挥使司衙门的门口。
王应麟抬头望着写着浙江都指挥使司的朱漆匾额高悬于在正门上,门两旁的两尊石狮子怒目而视,狮子身上的斑驳可以看出岁月的痕迹。
衙门坐北朝南,墙上插着的褪色军旗在杭州城中的湿风中簌簌作响。
门前站着持刀卫兵,他们扫视着来往的武官,偶尔拦下一位查验勘合,但是也不打开,等到对方识趣的塞过几两碎银,便装模作样的看一眼,放对方进去。
徐数熟练地将银子塞到卫兵的手里,他们连检查都懒得检查,就将三人放了进去。
穿过影壁,就看到写着“帅政堂”的正厅空无一人,楠木公案上堆积着一层薄灰,都指挥使每个月仅初一,十五办公,虽然看样子他们到了日子也不一定来。
穿过三重院落,徐数引着王应麟来到一处偏厅,这是昨天约好的见面地点,王应麟随便找了个座坐下,其余两人站在他身后,就这么干等着,其间也没有人搭理他们。
约莫小半个时辰以后,就看见一个胡须斑白的大胖子走了进来,看年龄最少也有五十多岁,一点看不出武人的样子,他的身后跟着一位穿着青布直缀的中年人,手上捧着一摞书册,应该是书办之类的小吏。
大胖子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就像是一尊弥勒佛,王应麟看到正主来了,急忙行礼,行过礼后,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将履历放在上面递给弥勒佛。
“听闻李大人雅好文墨,这是家藏的一方端砚,请大人笑纳。”
李冲接过锦盒,里面是一方精美雕刻的紫端砚,底下还塞着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他脸上顿时堆满笑容,没想到眼前之人这么上道,一般人的常例银大多就是五百两,这小子一出手就是上千两。
他缓缓的翻开履历,语气和蔼说道“王千户果然一表人啊,这履历......嗯,不错,颇有乃父之风,周书办,带着王千户去办手续吧。”
“谢大人,下官听闻观海卫左千户所军户逃亡严重,所以下官想要申请兵部勘合,自行招兵将员额补满。”
李冲瞪大了眼睛,他还是第一次见这种人,其他人巴不得人少一些好吃空饷,这位倒好,他搓了搓牙花子,
“王千户,你可知这兵部勘合倒是好弄,但是朝廷却不会给你拨一分钱,你得自己花钱养兵。”
王应麟拍着胸脯一副豪气干云的姿态“启禀大人,这点下官自然知道,但下官从小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戚少保那样的人,“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一直作为下官的座右铭,况且下官还可以屯田养活士兵,不用花朝廷一分银子。”
李冲干笑了两声,用一副看傻子的眼神望着王应麟,屯田?等你到了地方就知道能不能屯了。
不过看在银子的面子上,他也没有点破,反而一副欣赏的面孔“王千户果然不同凡响,好啊,朝廷正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兵部勘合倒是好说,周书办,你去联系一下刘大人,让他行个方便。”
“下官明白,王千户随我来吧。”
李冲看着逐渐走出偏厅的几人,端起茶杯无奈的摇了摇头,还是太年轻,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等到撞了南墙就知道朝廷的戚少保不是那么好当的。
王应麟向李冲拜别后,跟在周书办的身后,悄悄往书办手里塞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周书办的脸色顿时柔和下来,这位王大人出手果然阔绰。
“王大人客气了,这本就是我们这些微末小吏应该做的。”
接下来的手续办的十分顺利,看在银子的面子上,周书办态度十分热情,不仅将自己那部分负责的很快就办理妥当,其余手续他也亲自带着王应麟前去,在他的帮助下所有的手续不到一个时辰就办理完成。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应麟根据李冲的指点,开始了系统性的官场打点,他先给都司经历司送了三百两的“文书费”,又给都司断事司送了二百两的“验封银”。
最关键的是兵部的武选司,则是通过父亲联系上了一位杭州的致仕侍郎的关系,派人打点了一千两。
十一月初,一切的手续终于都办理妥当。王应麟零零总总为了这个千户花费三四千两,终于拿到了朝廷颁发的千户告身,一张盖有兵部大印的委任状,和允许招兵填补卫所缺额的兵部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