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的时间走到了六月末。
不管外面如何变幻莫测,还是世子的朱由梓如何在新市围剿博洛部清军,明军光复的苏州城如何抵挡南京来的清援军,江阴依旧平静。
方亨依旧做着他的知县美梦。
但随着一封命令的下达,犹如投入平静湖泊的大石头,让本来稳定下来的江阴激起了谁也没想到的波澜。
六月二十六日,豫王多铎为了彻底稳固清廷在南京周边的统治,北京的清廷高层自以为统一天下已经毫无争议了,于是下达了限期剃头令。
命令传到了江阴,责令江阴城限三天之内全部剃发。
与此同时,常州知府派出四名满兵到江阴监督剃发令的执行。
有了大兵的撑腰,加上方亨想要借此确立自己的权威,他很恭敬的接待了四名满兵,并以小心的供奉他们。
次日一早,方亨便以知县的名义张贴了告示,严申剃发是清朝的法令,不能违背。
县衙告示一出,全县百姓群情激奋。
第三天,江阴北州的乡老何茂、刑叔等二十几人联名上书要求留发。
方亨来到县衙门前,面对这些前来请求的乡老坊贤大骂不已,说他们仍旧眷恋残明,是要和大清作对。
此话一出,全场喧哗,人群中有诸生大声质问道:“你是明朝的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却来做清朝的县令,羞也不羞,丑也不丑?”
方亨被骂得语塞,又见县民们人多势众,自己身边只有二十几个家丁与四名满兵,无奈之下只好下令紧闭县衙大门,放任这些县民不管。
次日一早,方亨按例往文庙上香。
距离告示中规定的三日期限已经过去,江阴县民见什么也没有发生,于是推出百余名乡老、诸生跟着方亨来到文庙问道:
“现在江阴已经归顺,想必没有什么事了吧!”
方亨说道:“只剩下剃发了。前面常州府所下派的四个满兵,就是为此而来的。”
“这发是非剃不可吗?我们不都已经归顺新朝了吗?”
“这是满清的律法,不能违背。”
说完,方亨就回去了,只留下一些诸生在明伦堂聚集。
诸生们议论起剃发令的事,一名叫许用的诸生愤然而起说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诸生都以为然,于是相约留发而去。
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当天下午,常州府对于江阴县反对剃发的决定布告下来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方亨让县衙招募的书吏抄写誊录,并以此布告四方,对江阴百姓下最后的通牒。
谁想负责抄写告示的书吏,当着方亨的面慨然将毛笔扔到地上,说道:“就死也罢。”
方亨见状还想命令衙役抓住打他,谁想县衙众人全都喧嚣起来,方亨势单力薄,只能任由大家鼓噪而出。
等到众人出了县衙,方亨立马让县衙内仅剩的人将县衙大门紧闭。
很快,江阴百姓得知了上面下达的最后通牒。
其中以江阴北门的少年最是喜好拳勇,群起激愤下众少年推举他们中有名望的季世美等人为首,一路上鸣锣执械,来到县衙前示威。
一时之间,全县响应的人数达到万人之众,将县衙围得水泄不通。
方亨打开堂门,想要依仗自己知县的身份解决这次的冲突。
于是装模作样的坐在高堂上,打着惊堂木,愤怒地要求衙役们收缴这些暴民的兵器。
人们自然是不会服从。
这时候,比方亨还早降清的老师苏提学,听闻学生方亨担任了江阴知县,于是派出家人前来祝贺,正好暂住在县衙后面的私署。
为了给方亨撑场面,他们来到堂上,以为江南的百姓与北方早已归顺的百姓那样顺从,于是大骂道:
“你们这些狗奴才,个个该砍头!”
谁知江阴因为位于江南,商业繁荣,早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阶级属性在他们的身上不如王朝中心的北边明显,百姓对于人的尊严问题早已有了自己的理解。
当百姓们听到有人称呼自己的狗奴才,当即大怒道:“这些都是降贼的奴才,大家打死他们。”
顿时,县衙一片混乱,来祝贺方亨履新的苏提学家人也很快被群殴致死。
人们甚至不解恨,要将这些人的尸体放在空地上将其焚毁,让这些人不能入土为安。
方亨这个时候总算是在家丁们的保护下从混乱中走出来了,见到这一幕怒气冲冲,想要亲自抓住带头闹事的。
众人不服,一起上前撕裂了他的帽子和服装。
方亨这个时候终于知道害怕了,当即允诺让大家写申请请求免剃书,自己代为上交常州府。
这样愤怒的江阴县民才终于散去。
等到百姓离去,方亨赶紧关闭衙门,急忙写信给宗知府,并嘱咐守备陈瑞之送去,请求府里派兵来征剿。
到了晚上,有县吏来文庙向百姓告密:“自从你们散了以后,方亨就叫我写信给豫王,要派兵来杀你们呢!现在已经派人送去了。”
众人大怒,当晚便聚集起来冲入衙门,将方亨从床上揪起来,用布条系住方亨的脖子,拉住他恐吓说:“你是想生呢?还是想死。”
方亨初慌张,还以为被贼人谋害了,就着火光才看到是白天的那群刁民,一时间怒火攻心,却又不得不忍辱负重,只是冷哼道:“任凭处置。”
众人感到棘手,又害怕他跑了,于是将他拘在县里驿馆内,将他交给士绅夏维系看管,其余人聚在一起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
诸生中有人认为现如今清廷势大,轻易囚禁清委知县是大罪,因此想着请方亨重新上台,只要他答应不要处理今日的百姓,以及继续完成白日的承诺。
然而此时的方亨自认为被侮辱太甚,只想着多杀立威,双方说不到一起去,见天色就要大亮,只好散去。
次日,为了应对这种状况,江阴士民决定推举出一个首领来,由于之前莫士英首尾两端的事情曝光,所以自然不会有人再提议他,最终众人决定推举典史陈明遇主持。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初,潞监国建制杭州,明世子光复松江、嘉兴、苏州三府之地,清军前锋两万人被明军重重围困在塘栖危在旦夕的消息传到江阴。
陈明遇认为明朝国运未终,还有希望,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南宋,何必做满清的奴才。
再者清大军注意力被苏州明军所吸引,得不到清军主要针对,顺势提出了反清复明的主张。
本就思念明朝的诸生立即响应,再加上方亨上任后遵照清廷的统治,依旧对江阴征收重税,丝毫没有改善处境的士绅们也不再对清廷有丝毫好感。
于是重归大明的观念迅速在江阴城成为主流思想。
七月初二,陈明遇在城头竖起“归复大明”的旗帜,迅速打开县城武库,召集县内青壮、县外乡兵入城,分发兵器,上城墙巡逻守城,以防清军来攻。
同时发动百姓全城搜获城内细作,防止清军派内应夺门。
在安排好防务的同时,陈明遇深知仅凭江阴一地,又处于清军腹地,很难独守,因此又派人秘密前往苏州、常熟等地,联系苏松经理陈子龙、常熟、昆山、嘉定等前辈县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