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昭武 第71章 国姓成功,参观大都督府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30 12:09:2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福建总镇、南安侯芝龙子郑森拜见陛下,愿吾皇洪福齐天,圣躬安康。”

清凉殿内,朱常淓御座,朱由梓御前侍立,二龙面南,郑森面北,五拜三叩首。

这两日内,奉命领兵入京宿卫的郑森,以代表自己父亲郑芝龙朝见皇帝的帖子递进通政司,很快便得到了内阁、大都督府的回报。

让郑森将所带兵马安置在东边的赭山大营,接受大都督府节制,自己立即入住杭州城内的鸿胪寺驿馆,等待鸿胪寺官员前来教导他入宫朝陛的礼仪。

“朕安,爱卿平身吧。”

郑森从地上爬起来后,一眼就看到丹陛下站立着看着自己微微含笑的太子朱由梓,眼中闪过些许错愕后立即恢复平静。

朱常淓见郑森行止有度,礼仪规矩一丝不苟,且身上没有半分谄媚、紧张、不安的情绪,反而不卑不亢,十分满意,抚着下须语气亲近道:

“南安侯身体还好吧。”

郑森没想到皇帝会问这么平常话语,但很快反应过来拱手低头道:“伏惟陛下关心,父侯身体并无大碍。”

“那就好,南安侯乃我大明之忠臣,一直以来不辞辛苦的替朝廷镇守福建,宁清东南海域,佑民免受倭寇袭扰,功莫大焉。”

“今又愿意割爱遣你领兵入卫,真乃我大明朝的国之柱石也。”

“所谓大明不可不有东南,东南不可不有南安侯啊。”

郑森见皇帝对自己父亲评价如此高,又想到来之前父亲对自己叮嘱,彻底放下心来,直接顿首道:“圣上之仁慈,郑氏全族肝脑涂地难报。”

朱常淓笑呵呵的让他起身,然后说道:“福建有南安侯,朕无虑也。”

稍顿片刻,朱常淓又说道:“朕观汝英俊果敢,气度非凡,想必今后必定有一番大成就,惜哉,朕只太子这一个独子,无有一女可配卿。”

“这样,朕意以国姓赐汝,只愿汝能忠吾家,胶合两姓,同心报国,勿相忘也!”

“这......”

郑森傻眼了,自己只是想要入朝效力,以申民族大义,怎么就改了姓氏,成了国姓了,连忙推辞道:“臣寥草之身,未立寸功,岂敢贪图天公,窃据国姓......”

这时候朱由梓突然插话了,笑着道:“世兄所言非也,兄家替我皇家镇守东南,然后先是派郑靖虏效力弘光,今又遣兄长入卫杭京,纵我朱氏宗亲也少有为之。”

“今陛下以国姓赐兄,一是以彰南安侯之功;二是看好兄长的能力;三是预防两家生出嫌隙,被小人所挑拨,导致国家力量徒增损耗。”

“我听闻兄长常以岳武穆表其志,戚少保述其功,今国家正处在危急关头,民族大敌就在眼前,兄既欲以英雄表志,何故扭捏作态,反不如坦然受之,感念君恩,忠心报国,以功劳回报陛下。”

郑森看了眼比自己小不了多少岁,年纪和自己胞弟差不多大的太子,能够说出这番话既震惊,又感到松了口气。

早在福建时,就听说了新朝太子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杰,以一己之力保住了朝廷最后的尊严——杭州。

但他一直认为这是在夸大其词,保住杭州、收复江左的这些功劳肯定都是下面官员功劳,只是被太子揽了过去。

毕竟小小年纪二十郎当岁,心智都没有彻底成熟,还是一个从小长在深宫内院里含着金汤匙出身的贵公子,怎么想也不太可能。

今日见到真人后,他才有了一点相信。

原来真的有天生神圣者,就刚才那句话,要说不是混迹官场十几年的老油条,是说出不那样的话的,就这么硬生生将自己架在了上面,下不来。

自己本想以家父不在,需要征求家父同意为由拒绝,现在来看是没办法了。

之所以松了口气,是因为太子兼任大都督,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太子的话语中体现了对自己的重视,至少自己今后在他手下做事情,不会被针对,穿小鞋。

“陛下洪恩浩荡,臣敢不受命。”

朱常淓满意的颔首道:“果然是朕看重的俊杰之才。”

“不过既然赐了国姓,原来的名也就不好用了,这样,朕再为汝赐名成功,愿你能够功成名就,也愿大明能够成功恢复旧土,重现大明风华。”

郑森,哦,不,现在叫朱成功,再次顿首大拜道:“臣朱成功谢万岁赐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快快请起。”

等到朱成功起身后,朱由梓转头朝着朱常淓提议道:

“陛下既然赏赐了成功兄长国姓,何不送佛送到西。”

“兄长奉命领兵前来,却依旧是一举人身份,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以白身领兵,恐遭他人非议,诸位阁臣哪里也过不去啊。”

朱常淓颔首道:“是这个道理。”

“这样,朱成功既然被划归太子麾下,受大都督府节制,该以何种官职、军职领兵,由太子报上来即可。”

朱由梓回道:“是。”

因为要解决自己的职位问题,朱成功出了宫便跟随太子车驾来到了大都督府。

“兄长,请。”

“太子殿下先请。”

大都督府门口,朱由梓与朱成功二人谦让一二后,朱由梓便没有再坚持,带头走入了府中。

他没有立即将朱成功带往中堂,告诉成功他的军职问题,而是先带他来到了西院。

“成功兄长,此为大都督府西院,也是大都督府讲武堂所在。”

朱由梓带着朱成功站在讲武堂窗外,指着内部一群高级军官说道:“这些学员职位低的都司、副将、参将一级,高的提督、总兵、副总兵一级。”

朱成功不敢置信道:“提督、总兵?”

朱由梓笑道:“然也。讲武堂,是我专门用来给军中将领传授先进军事理论、军事经验、军事技能的场所。”

说着,转头看向朱成功认真道:“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当今时代变化莫测,技术创新更是层出不穷,火器、战法、纪律、舆图、海战等等,谁先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便能够赢得战场上的胜利。”

“我设置讲武堂,便是给军中将领一个随时学习新思想,学习新理论的机会,然后再依照他们的学习水平、指挥水平量才任职,这样军队才不会固步自封,才不会腐朽堕落。”

朱成功看着学堂内学员认真听课的场景,精神大振,兴奋道:“着啊,合该如此,以往军中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守旧将领,甚至于沉迷赌博,便是因为因循守旧,死水一潭。”

“若以讲武堂这种方式,不断更新、提升将领的指挥水平,绝对比以往靠将领自己悟强得多,军队的组织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太子殿下果然才贯古今,成功佩服。”

能被历史上的名将称赞,朱由梓自然是高兴的,“这边请。”

接下来朱由梓向朱成功一一介绍了自己的幕僚府,即参谋制度。

另外还有后勤统一制,军法司,火药局、火器制造局、新学堂等划时代机构。

原本朱成功是一个骄傲的人,认为自己眼界开阔,称得上当世最懂打仗的几个人之一。

如今在大都督府逛了一圈下来,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些新式军队建设,绝对是他一辈子都想象不出来的。

等坐到大都督府中堂上时,朱成功已经收起了轻视之心。

看到朱成功的态度,朱由梓知道自己的目的达成了。

“成功兄长,我准备向朝廷推荐你出任后军都督府都指挥使、总兵官一职,领你从福建带来的本部,暂时驻兵赭山,并归属京营,由京营提督黄蜚负责管理。”

“同时要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大都督府的整编,编造营兵花名册,今后一应军饷开支,都将由大都督府根据花名册统一拨付。”

“不过放心,这整编绝不是要夺取兄长对军队的掌控权,也不会调整原军官的职位,甚至会根据他们原来在军中担任的临时职位,转为正式军职。”

“整编的主要目的是要将大都督府这一套统一后勤制度并入下去,与其他营兵同轨,以达到各部营兵统一归大都督府指挥的效果,其余各部也是这样的,并不是特殊针对。”

说白了,就是任命监军、军法官、后勤官、纪功官、粮官等等,并安排所部中高级军官进入讲武堂二期。

朱成功所部营兵由于是地方营兵入卫,所以他们的军职是由郑芝龙任命的,吃的是郑家的粮食,并不在朝廷兵部兵簿上,也不在大都督府的兵册上。

如今他们归属中央直属,自然需要由中央财政拨付,由大都督府编造兵册,这样才好向户部要钱粮。

与以往全国军队统一由兵部负责。

如今大明的军队分为中央营兵、地方营兵、卫所兵、抚兵。

他们根据财政支持不同,归属不同的衙门。

中央营兵吃的是中央财政,归属大都督府,只听大都督府命令,是朝廷的主力正规军。

地方营兵吃的是地方财政,名义上归属大都督府负责,实际上听地方衙门的命令,属于乡勇团。

卫所兵吃的也是中央财政,但归属兵部,听都指挥使司命令,属于地方巡逻兵。

抚兵呢则是吃的巡抚筹备的粮饷,归属巡抚衙门或总督衙门,听巡抚、巡按、总督的命令,不占朝廷财政支出,属于机动兵力。

当然了,还有一种是私人部曲,这种属于被朝廷严厉打击的贼兵,在官府备案还好,可以当作地方营兵,若没有备案,便是土匪、贼兵。

之前的郑芝龙没有被诏安之前,麾下的郑家军,便是属于贼兵,海盗。

只是现在被诏安了,所以属于地方营兵性质。

此外,朱由梓还安排朱成功以插班生的身份,与第二批次入学的同为一期生的吴志葵、黄蜚、郑鸿逵等人一起进入讲武堂进修。

为的是让朱成功能够快速熟悉自己的指挥风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