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想起移民手册上提到的“跨族群合作开发”政策,当时只觉得是官方的说辞,英国的官老爷们天天都这么说。
却没想到真能看到和谐相处的一幕。他看着那些原住民小孩,他们的眼神里既有好奇,也有一丝警惕,像是受惊的小鹿。
火车再次启动,他们蜷缩在露天车厢的角落里,小声用自己的语言交谈着,手里紧紧攥着篮子。
火车继续向内陆行驶,地势越来越高,植被也越来越稀疏。
下午时分,他们抵达了一个名为“博纳”的小镇,这里是前往考珀山矿区和周边农业区的中转站。
站台旁停着几辆大型马车,车身上印着“考珀农业开发公司”的标志,几个穿着制服的男人正在指挥移民们卸行李。
艾萨克跟着人群下了车,阳光炽烈,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牲畜粪便的气味。
小镇很小,只有一条主街,两旁是杂货店、铁匠铺和几家简陋的旅馆,街道中央的铁轨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连绵的山脉中。
他看到一个穿着骑装,身材挺拔的男人站在一辆豪华马车旁,正在和几个农场主模样的人交谈,身边围着身材高大的下属,他们将男子围在中心,警惕的望着四周的动静。
“那就是考珀伯爵。”旁边有人低声说,语气中带着敬畏。
艾萨克心中一紧,连忙仔细看去,正是报纸上的那个年轻人,但比照片上更有气势。
他身材高大,穿着一身利落的骑装,在这个尘土飞扬的小镇上,让人眼前一亮。
他正用手指着远处的山脉,说话时语速不快,却带着一种从容的气势。
阳光照在他褐色的头发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他的眼神扫过人群,笑着对他们招了招手。
“新来的移民们!”一个拿着喇叭的男人站在马车上喊道,“请按名单到农业督导员处领取土地分配文件和工具!伯爵阁下亲自视察博纳示范农场,稍后将发表讲话!”
人群一阵骚动,艾萨克跟着人流走向镇中心的一块空地,那里已经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讲台。
他领到了自己的文件,上面标明他被分配到距离小镇十英里外的一块五十英亩的土地,旁边还附带着一张领取犁和种子的凭证。
他刚把文件收好,就听到一阵热烈的掌声,西奥多伯爵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上了讲台。
“女士们,先生们,还有远道而来的新移民朋友们!”伯爵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带着一点英格兰的腔调,却又充满力量,“欢迎来到昆士兰,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他简单回顾了昆士兰的发展历程,重点提到了铁路建设和农业开发的成就。
“你们看,”他指向身后延伸向远方的铁轨,“这条铁路不仅连接着布里斯班和考珀山的金矿,更连接着你们的未来!它将把你们的农产品运往港口,运往英国,运往全世界!”
说着又谈到了示范农场的作用,“我们从英国引进了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培育了最高产的种子,目的就是让你们看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只要辛勤劳作,加上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他承诺为移民提供技术支持和铁路运费优惠,只要他们按照政府的指导种植指定的作物。
“有人说,开展农业会破坏这里的平衡。”西奥多的目光扫过人群,落在几个角落里的原住民身上,“但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与当地的原住民部落签订了友好协议,他们将与我们共同开发这片土地,分享发展的成果,这是一个文明与传统和谐共存的新时代!”
掌声再次响起,艾萨克也跟着鼓起了掌,伯爵的演讲充满了感染力,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演讲结束后,伯爵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示范农场视察,艾萨克则跟着其他移民,坐上了前往各自土地的马车。
马车颠簸着行驶在崎岖的土路上,身后的小镇越来越小,前方则是一望无际的荒野。
艾萨克回头望去,只见伯爵的马车停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旁,他正下车与几个“农业顾问“交谈,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
艾萨克分配的五十英亩土地位于一片缓坡上,靠近一条小溪,水源还算充足。
土地上长满了齐腰高的野草和一些低矮的灌木,显然从未被耕种过。
他花了几天时间清理杂草,搭建了一个简陋的木屋,用带来的工具开垦了一小块土地,种上了政府提供的小麦种子。
种地的日子过得辛苦而充实。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直到夕阳西下才休息,艾萨克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皮肤也被晒得黝黑,但看着亲手开垦的土地上冒出嫩绿的新芽,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小镇上的杂货店可以买到必需品,但价格略显昂贵,而且大多是考珀农业开发公司旗下的产业。
他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干活,希望能早日有收成,换成钱来购买更多的工具和种子。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政府派出的“农业顾问”骑着马来到各个农场巡视,他们大多是从英国来的年轻人,穿着干净的衬衫,戴着礼帽,手里拿着笔记本,记录着每一片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
他们有时候会指点艾萨克如何施肥,如何防治病虫害,向他推荐公司出售的化肥和农药,价格比市场上高出不少,但据说效果更好。
“按照伯爵的指示,这片区域主要种植小麦和棉花,”一位名叫琼斯的顾问指着艾萨克的田地说,“棉花的利润会更高,但也需要更多的照料,如果你愿意,可以申请加入公司的棉花种植计划,我们会提供改良的种子和技术支持,收获后公司会以保证价格收购。”
艾萨克闻言有些心动,但也有些犹豫,他听说种植棉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单单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琼斯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笑了笑说:“不用担心劳动力问题,部长已经和附近的原住民部落达成了协议,他们会提供季节性的劳工,价格很公道,而且,如果你加入计划,还可以享受铁路运费的七折优惠,这可是很大的一笔节省。”
提到原住民劳工,艾萨克想起了在火车上看到的那些孩子。他问琼斯:“那些原住民......他们会愿意来干活吗?”
“当然。”琼斯理所当然地说,“伯爵给他们的报酬只比华人劳工低一点,哦,现在华人劳工的工资也不算低了,而且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狩猎和采集权。
这在其他殖民地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咱们南边的新南威尔士州可是将他们强制迁移至保留地,有了对比,他们自然很乐意接受,毕竟说实在的,这比他们在荒野里游荡要好得多。”
他拍了拍艾萨克的肩膀,“放心吧,这是双赢的局面,部长阁下考虑得很周全。”
艾萨克半信半疑,但在生存的压力下,他最终还是签署了加入棉花种植计划的协议。
几天后,几个原住民青年来到了他的农场,他们穿着简单的兽皮和破布,背着长矛和弓箭,眼神里带着好奇和一丝不安,领头的是一个叫科迪的年轻人,能说一些简单的英语,是部落里对外的翻译。
“我们帮你摘棉花,你还有他们,给我们工具、食物和盐。”科迪用生硬的英语说,指着艾萨克屋里的一把新斧头。
艾萨克点点头,把斧头递给了他。科迪接过斧头,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转过身,用土著语对同伴们说了几句,大家便放下武器,开始动手清理棉花地里的杂草。
他们干活很卖力,动作也很熟练,显然对农活并不陌生。艾萨克松了口气,开始教他们如何种植和照料棉花。
科迪学得很快,很快就能听懂并执行他的指令。其他几个青年也很配合,在科迪的教导下也迅速地熟练起来,虽然他们语言不通,但通过手势和简单的单词,沟通还算顺利。
艾萨克发现,他们这些原住民对土地有着天生的亲近感,知道哪里的土壤最肥沃,哪里的水源最充足,甚至能通过观察鸟类和昆虫来预测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