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他想起数年前,随陛下北征瓦剌,神机营的火器在阵前确有奇效,但射程和持续性仍有欠缺。

陛下多次提及要加强火器研发,但苦于没有好的门路。

“而‘远洋商会’,便可作为我大明水师的‘造血’之源。”

朱瞻壑继续道:

“商会所获利润,可按比例直接用于宝船舰队的维护、修缮,甚至可资助我大明研发新式船只、新式火器。

英国公可知,远在海外,火器已日益精进,甚至有‘佛朗机’(火炮)之说。

若我大明能利用商会之利,从海外购回其火器图纸,甚至直接招募其匠人,为我大明所用,则我军战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朱瞻壑故意提到了“佛朗机”,这是明朝后期才逐渐引进的火炮,而现在是永乐年间。

他想以此震动张辅,让他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果然,张辅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他曾随朱棣北征,深知火器之重要。他虽然不清楚“佛朗机”为何物,但朱瞻壑的描述,无疑激发了他对军事革新的兴趣。

“世子殿下所言‘佛朗机’,是何等火器?”张辅沉声问道。

“英国公,‘佛朗机’乃西洋新式火炮,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且可装填散弹,对步兵杀伤力尤甚。

晚辈在西洋游历时,曾有幸见过。若能将其引进,我大明水师和陆军,都将如虎添翼!”

朱瞻壑详细描述了佛朗机火炮的特点和优势,甚至提到一些简单的结构原理。

朱高煦在旁听得也是心潮澎湃。他本身就是军人,听到能提升大明军力,自然兴奋。

他拍了拍朱瞻壑的肩膀,大声道:“英国公,你看,这小子在西洋也不是白混的!这火器,要是真有他说的那么厉害,那咱们大明可就真能横扫天下了!”

他心中暗想,若是朱瞻壑真能把这“佛朗机”弄来,那自己这个汉王,岂不是又能立下新功?

张辅没有理会朱高煦的插话,他看向朱瞻壑的目光中,已经带上了一丝审视和浓厚的兴趣。

他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佛朗机”的形象,并思考其在战场上的应用。

朱瞻壑接着又提出了一系列观点,比如:

后勤保障:“远洋商会”可在海外建立补给点,为远洋舰队提供物资补给,解决长期航行的后勤难题。这对于大明宝船队每次远航的巨大消耗,无疑是雪中送炭。

军事情报:商人往来各国,可搜集各国风土人情、军事布防、技术发展等情报,为大明决策提供依据。这对于应对潜在的外部威胁,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兵员素质:长期在海外贸易的商人和护卫,适应海上风浪,体魄强健,是潜在的水兵来源。这意味着大明可以从民间储备一批熟悉海事的人才,随时补充水师。

海军力量展示:宝船舰队定期为商会护航,本身就是对海外诸国的武力威慑,彰显大明国威。这不仅能稳定海外贸易,更能让大明在外交上占据主动。

“英国公,晚辈以为,贸易与军事,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商会之利,可养水师之锐;水师之强,可保商路之畅。两者并行,方能使我大明国富兵强,威震四海,万世太平!”

朱瞻壑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也充满了战略高度。

他心中感慨,这些理论在大明,足以震撼人心。

张辅沉默了。他心中震撼。眼前这少年郎,不仅带着奇特的作物归来,还提出如此高屋建瓴的战略构想。

他所说的这些,字字句句都切中大明眼下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军费的巨大消耗,火器技术的停滞,海外情报的匮乏……这些都是他作为军方大将所深感忧虑的问题。

而朱瞻壑提出的“远洋商会”,似乎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他看向朱瞻壑的眼神中,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赞赏,甚至带上了一丝敬意。

他想起当初朱棣力排众议,决定派遣郑和下西洋,许多人都不理解。如今看来,郑和带回了奇珍异宝,而朱瞻壑,却带回了更具价值的“未来”。

他甚至在想,若是这少年郎能将那“佛朗机”带回大明,那将是对军方何等巨大的贡献!

“世子殿下之见,高明!老夫受教了!”张辅起身,向朱瞻壑躬身行礼。这并非普通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知道,朱瞻壑的这份才能和眼光,甚至超越了许多朝中文武。

朱瞻壑连忙避开,不敢受此大礼。

朱高煦在一旁看着,嘴巴张得老大,半晌才合拢。

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平时看起来不声不响的儿子,竟然能把张辅这样的大人物都说服得心服口服,甚至还行了礼。

朱高煦心中立刻升起一股骄傲,这股来自儿子的骄傲,丝毫不亚于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被朱棣夸赞“类我”时的骄傲。

“既如此,那这‘远洋商会’,老夫会向圣上进言,全力支持!”

张辅郑重道,他看了一眼朱高煦,眼神中多了一丝对朱瞻壑的保护意味。这少年郎,是真正的大明栋梁。

朱瞻壑心中大喜,他立刻拱手道:“能得英国公支持,商会之幸,大明之幸!”

从英国公府出来,朱高煦一路上都处于一种飘飘然的状态。

他拍着朱瞻壑的肩膀,兴奋地道:“好小子!连张辅那老头子都说服了!不愧是本王的儿子!”

他甚至感觉,张辅看自己的眼神都和善了不少,仿佛在说“你生了个好儿子”。

朱瞻壑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父亲是真心替他高兴。

而他更知道,这一次说服张辅,不仅意味着“远洋商会”获得了军方的“入股”,也为他自己,为汉王一脉,在大明军方,赢得了支持。

朱棣作为一位军人皇帝,是绝不会放过任何能提升大明军力的机会的。他已经预见到了,这将是他在朱棣面前,又一次巨大的加分。

此刻,他心中也涌起一股成就感。说服张辅,意味着“远洋商会”获得了军方的“入股”,这不仅打消了朱棣在军事安全上的顾虑,也为商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瞻壑抬头看向湛蓝的天空,仿佛看到了无数宝船在海天之间破浪而行,承载着大明的希望与未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