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朕名朱由校 第26章 给御史加担子

作者:耳东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3 10:50:59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众臣抬头往御座上看去,哪里还有朱由校的身影。

在一阵兴奋劲过后,文华殿里众人逐渐冷静下来,好像……他们中的个别人还有一道槛没过。

看着方从哲、韩爌,还有一大批勋贵迈步而出,众人心里直犯踌躇。

勋贵和武臣自然不用担心,在朝堂上的声音小的可怜,要拿早拿了。

像方从哲、韩爌,两人都是内阁辅臣,包括六部尚书这些人,如果不是像刘一燝那般捧着脑子碰罗网,自然是有一份体面在,不用担心锦衣卫。

今天新转职的几名官员,也不用担心,这叫履新,抓他们小皇帝脸面往哪放?

那些为官坦荡的自然不惧,还有一些自认领会到朝堂风向的,也略微淡定。

其他人嘛……互相挂着客套的笑容,嘴里谦让着,你先请、你先请,可就是没几个动步的。

眼见文华殿里人越来越少,值殿太监都拿起小本本开始记人名了,众人心下一横:

“同出同出,哈哈,今个天气不错哈”

路过门口锦衣卫时,心里也不免有些嘀咕,怎么还不拿人?

快点啊!

“薛凤翔在哪?”

“魏光绪留一下!”

被喊到名字的两人,腿下一软,走路也有些不受控制的歪歪扭扭起来。

两人身边的官员听到锦衣卫出声,立马像见到瘟疫一样,将两人孤零零的闪了出来。

心下石头落地,表情也多了些放松。

个别与两人相熟的官员还想挣扎下,对着锦衣卫出声道:“没有刑科驾贴,你们这样拿人是不对的。”

“对啊对啊”,落单的队伍生起了兔死狐悲的心态,今天能拿他俩,那后天呢?

谁能说谁就没问题呢?

“驾贴一会儿去我那补”

恰好新任刑科都给事中韩浚路过,幽幽的补了一句。

另一边,从文华殿出来,朱由校恢复了风轻云淡的从容。

今天的大朝会基本达到了他的设想,就是突然间冒了一个霍维华出来,让他有些难以安排。

这人吧,能用,但最好不要大用。

另外就是都察院那帮御史,一个个的跟手电筒一样,只会怼着别人找问题。

尤其是朱由校为了保证政令畅通,把几个关键节点上的给事中,给扔到了都察院,后面苍蝇声肯定更加烦人。

国初,朱元璋几经调整,设立了都察院,作为监察机关,他的目的是希望这帮御史们纠劾白司、辨明冤枉,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可演变到现在,御史们最大的职责变成了盯皇帝、骂皇帝、教育皇帝。

朱由校感觉,有必要给都察院来一场深刻的回顾洪武初心的教育。

办法嘛也简单,就是对着职司责任给都察院落实岗位责任,官员闲下来就容易互相闹腾,一旦忙起来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祖宗的深切用心。

“大伴,给朕把《大明会典》都察院那卷找出来”

朱由校对着身边的魏忠贤吩咐道,做事嘛,当然要有理有据。

“皇爷,要不先让御膳房给您进点儿点心?”

魏忠贤担心朱由校累着,小心翼翼的出言提醒,毕竟他现在的全部身家都挂在了朱由校身上。

“一起拿过来吧”

朱由校在暖阁里做着扩胸运动,本来他还不觉得饿,让魏忠贤一句话给说饿了。

一手拿着一块桂花糕,一手翻着大明会典,朱由校时不时还在龙案上写写画画记录着什么。

“大伴,将这个拿给方阁老,让他立即拟定旨意”

……

下午时候,都察院里一片愁云惨淡,王纪和官应震双双通过了会推,被新君发布旨意,成为了都察院新的大佬。

此时王纪还在漕运总督任上,按照惯例赴任之前还得推辞一下,一来二去等来都察院上任也得大半年之后了。

可恶官应震,真真是毫无风骨气节,旨意刚一公布,便出现在了都察院。

在王总宪到任前,一众正气风骨就得直面小人拿捏了。

至于说右都御史?

咱这衙门啊,带右字的,那都是外派督抚的加衔,人家不在都察院坐班的,现在官应震就是都察院的二把手。

有人欢喜有人愁,都察院里仅剩的一小撮齐楚浙宣残余人士却是大为振奋。

吾皇圣明啊,不管怎么说,都察院万万不能成了东林一系的一言堂。

此时,都察院里一众御史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或是分享士林趣谈,或是交流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这就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嘛,不交流怎么迸发怼人灵感。

“圣旨到,都察院全体御史接旨”

都察院里瞬间变得鸡飞狗跳,好一会儿,一众御史才集合完毕。

“官副宪,缺席的各位御史还请开列名单,咱家好禀明圣上。”

王朝辅对着官应震笑呵呵的说道。

“是”,官应震点头应下,他大体看了一下,缺席的大多是东林一系,估计是忙着出去采风履职去了。

王朝辅见众人屈身下拜,从随从太监手中接过圣旨,开口念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仰承皇考托付之重,兢兢业业,勤求治理,唯惧政事或有缺失。盖以九州之大,臣民之众,几务至繁,兼听则明,偏听则蔽,……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一众御史一听之下,内心不由得大喜,这哪里是圣旨啊,这分明是一道圣君广开言路的诏书,皇上还是时时挂念我等,时刻关注着都察院呐。

可越听就越感觉不对劲,额,新君好像太挂念都察院了吧,挂念的大家都有点不堪负重了。

王朝辅所宣读的,就是朱由校捯饬一上午,最后弄出来的都察院日常工作履职清单。

倒是不复杂,他对着《大明会典》,逐条职责扒拉,给每一条职责都对应上了具体量化任务,一共五条。

一个是案件监督,每名御史每月都要参与刑部、大理寺案件审理监督,暂定每人每旬1件。

二是建言建议,每名御史每月,都要提交关于朝廷政令得失、军民利病、兴利除害以及建言创兴方面的奏疏各1篇,每月共计4篇。

这个也难不倒大家,都是科举独木桥上出来的,就是一天写一篇也是轻而易举,就是……每一篇的议题不太容易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