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你这是?”
朱由校说完刚才那句,就看着方从哲有些别扭,感慨中还带了一丝丝缅怀和回忆。
方从哲苦笑一声,朱由校口中所说的中生代,他略一思考,便大致明白了什么意思。
也正是因为明白,少不得要跟朱由校现场解释一番。
“殿下,老臣的学生亓可言,为殿下尽忠任事的心思一片赤诚,但严格来说,还算不得朝臣里的中生代。”
他看了一眼朱由校有些疑惑的表情,继续道,“可言是嘉靖三十六年生人,单论年龄,他比臣还要年长上五岁。”
哈?
这一点朱由校是真的不知道,在他的观念里,学生嘛,总是要比老师年轻个十多岁吧。
WHY?
朱由校特别想对着方从哲问上这么一句,像极了听着昆丁导演解释牛之国骂时的那位主持人。
“臣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可言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科举一途,达者为先。”
懂了,官场惯例,他把科举这茬给忽略了。
从乾清宫出来,回忆着朱由校恍然大悟的神色,方从哲心下微微带了些欣喜。
今天真的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不光自己内阁首辅的位置稳住了,顺带还找着机会把最看重的门生推荐了出去。
对着未来的皇帝直言自己学生年龄大,看似莽撞,实则是方从哲经过了利弊熟虑。
朝堂之上,大臣官员们如过江之鲫,怎么能够让皇帝一眼就记住呢?
答案是特点,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而经过自己与监国殿下的一番对话,亓诗教身为学生,却比老师年龄还大这个特点算是立住了。
嘉靖三十六年生人看似不小,但放在现下的朝堂上也不算大,再往前数,人家严阁老都八十岁了,不照样发光发热么。
九月五日,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天,朱由校在文华殿即皇帝位。
颁布即位诏书:
维我国家受天明命,累洽重熙,列圣相承,代增其德。
……其以明年为天启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开列于后。
一、自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六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并事干边方、夷情、人命、十恶至死罪者,及永远充军人犯不赦外,其已发觉、未发觉、已未结证,罪无大小,咸赦之。
……
经过方从哲重新拟定,即位诏书中的两条紧箍咒被顺利去除。
定年号为天启,表达奉天启示的意思。
原本历史上,这个年号是由刘一燝提出,现在刘阁老进去解释问题,由韩爌继续提出。
不同的人,相同的结果,要说这帮东林贤人没有提前通气,打死朱由校他都不信。
天启这个年号,不是首次使用,更带了点小问题。
梁朝梁烈宗萧庄、南诏国劝丰佑都用过,最尴尬的是元末徐寿辉也用过,这可是被洪武大帝确定为伪朝的人物。
而且李太白还有一句诗,“明断自天启”,想来这群东林大才子们光顾着考试报销天子,连诗仙的诗都没怎么读过。
朱由校非常开心的让人把韩爌的奏疏收藏起来,这就是韩爌给他留下的小辫子,啥时候引爆都由他说了算。
下午时候,朱由校半躺在乾清宫龙床上,小腿肚子又酸又热。
登极仪式什么的,他全盘没怎么记住,大半天下来,穿着厚重的衮冕服,一路祭拜、一路叩头,最后又让文武百官向他叩头才算完事。
“这皇帝当的,真累。”
成了皇帝,和监国时候的感觉又是不一样。
朱由校看了眼身前的太监们,笑骂道:
“怎么着,一个个的都迫不及待要摘桃子么?”
他的身前,站了魏进忠、邹义等一众高级太监,氛围嘛,确实像忠诚的家犬等着主人奖赏喂食的样子。
屋里所有人都知道,随着天启朝的开始,他们这帮人,也要鸡犬升天啦。
“皇爷”,魏进忠微微恭着腰,搓了搓手,一副憨厚的样子,“奴婢们是觉得心里面敞亮,多少年都没这么痛快过了,嘿嘿,也有那么点期待。”
“你这老货”,朱由校对魏进忠的话很是受用,这是原身留给他的感情基础,魏进忠伺候了他十四年,也是他最信任的人。
“宣吧”
这几天时间里,朱由校其实早就将内廷太监安排考虑到位。
大明内廷一共二十四个衙门,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各套人马班子齐全。
这二十四个衙门,既照料着皇家的衣食住行,又是皇权向外延伸的触手。
其中有司礼监、御马监这种强势衙门,又有直殿监、都知监这种下等贫弱衙门,还有尚衣监、衣帽局和针工局,酒醋面局和司苑局这类满足日常需用,又职能相近的部门。
朱由校虽然有深度改革的想法,考虑良久还是决定以稳为主。
朱元璋设置这些衙门的思路是内廷衙门之间互相制约,内廷与外朝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在他还没有深度坐牢位置之前,也需要这套制度制衡的助力,小调可以,大动还得暂缓。
另外,眼前这帮太监们,虽说是中高级太监,但大多数也是第一次去干衙门一把手,得给他们成长学习的时间。
内官二十四衙门执掌改制如下:
一、直殿监殿庭楼阁廊庑洒扫职责归属神宫监,直殿监负责品外太监的伺候分派。
包括了现在的内使、小火者等等,在哪处宫殿、在哪个贵人跟前听差,都由它来管理分派。
每三日一轮,听差结束,每人都要向直殿监提交听差见闻记录。
这也使得直殿监由一个没有专门办公场所的最下等衙门,一跃而成为具备人事调配权和信息收集权的强势衙门。
二、都知监驾前警跸开道的职责划归司设监,自身专司审计。
一类是项目审计,无论宫内、外朝各衙门,涉及各大活动及各项工程,都知监都要派员审计。
另一类是职任审计,先从宫内各衙门和在京各衙门开始,凡主官到任、离任,都知监都要派员审计。
具备审计大权,这才算配的上都知这个名字。
而司设监本就专责管理皇帝出行时的卤簿、仪仗、雨具、大伞等物品,职能上跟御前开道恰好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