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祁的意思很明确,你把我请来京都,一个侯爵,远远的不够!
“那不知依爱卿之意,欲之奈何?”
夜孤鸿不动声色,显然对这种情况早做了打算。
“吾之叔父,虽为文人,却有一腔热忱报国之心,臣愿耗重金打造一支精锐部队,为吾叔父逝去之英灵驰援北疆,恳请陛下恩准!”
北疆异族,如今声势浩大,已有倾天之象,而世家,不会容忍异族成为新的王,这次天下的重心必然会放在北疆,也就是说,北疆,大有可为,是不可多得的美肉。
灭狼族,势在必得,而皇室不可能一家灭之,他必须要接受来自各大世家的“好意”,这是难得的大义,刘祁自然不会放过。
夜孤鸿目光幽深:“卿有如此报国之志,朕心甚慰,哪有不允之理,此前,或是朕误解了刘家。”
闻言,刘祁目光一凝,夜孤鸿竟然做出了如此大的让步,狼族的威胁,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果不其然,夜孤鸿目露悲戚,那象征着无上威严的脊梁躬了起来:“前线传来战报,狼族人尽为兵,其单于慕容灏,亲率铁骑十二万,又与天主教勾结,敢死之人超过了近百万,连屠六城,生灵涂炭,此战,吾皇室难建全功,需仰仗诸位,此战,乃民族之战,朕也明确的告诉众卿家,曌可亡,民族气节不可丧,此战,朕亲为先锋,必先诸君而死!”
闻言,满堂哑然。
狼族有威胁,众所周知,但,将皇室逼到如此境地,这,可是国战!
此战若胜,皇室威严也将急转直下,那天子的权柄将再次受到打击,若败,也无需再说什么,整个北疆,乃至天下,都会受到狼族侵扰。
林易当仁不让,一步踏出:“臣有愧镇国之名,此战,臣当挂帅,即便死在北疆,依无怨无悔!”
林家满门忠烈,强盛了几十年的国公府,如今只有林易一人活着,支撑他活下去的,只有满腔的战意,他早已将此战视为他的绝唱,不容任何失误!
“赵家可提供十万人马所需的辎重粮草!”
赵怀瑾一袭白身,但此次被夜孤鸿亲自请上朝堂,如今国难当头,赵怀瑾当仁不让,就提供了令人感到恐怖的资源。
“吾叔父惨死异族之手,此乃家恨,吾生存之国度被狼族侵袭,此为国仇,国仇家恨之下,我刘家当全力以赴,启禀陛下,臣此战,不破狼族势不罢休!”
刘祁拱手,滔天杀意渲染而出。
狼族,千年来一直都是大曌的死敌,他们如同野草一般,获得一点生存的空间就会无限放大,愈发强盛。
狼族最落寞时期,族人不过千,但他们的坚韧与嗜血,让他们再创辉煌,如今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挑战大曌。
慕容灏,天命霸星,原史之中,夜孤鸿最强的敌人,原史在没有刘祁带来的蝴蝶效应下,他在一年之后同样也发动了这场席卷天下的大战,那一战的结果,就是狼族彻底在北疆站稳了脚跟,夜孤鸿直到十数年后才重新拿回北疆控制权。
如今,皇室势微,慕容灏找了一个最好的时机,他就是要靠此战,一战惊天下。
而也正如夜孤鸿所说,夜孤鸿,是有责任与担当的,他愿意一肩扛起将倾之天下。
夜孤鸿为何是天命帝星,他的个人魅力,无可指摘,自己不足之处一向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他对民族的认知,是极其深刻的,人要有民族才会有国家,所以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对他的信仰产生冲击。
于是乎,一檄振奋人心的杀胡令,就这样颁布了,字字啼血,没有婉转,只有无穷杀意!
《大曌诛狼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绍承天命,君临华夷,德被四海,威震八荒。
然北狄狼族,豺性难驯,屡犯边陲,戕我黎庶,辱我宗庙,逆天悖理,人神共愤!
今特颁《诛狼令》,以彰天讨,以正纲常。凡我臣民,当戮力同心,共诛此獠!
一、悬首之赏
斩狼卒一级,赏银十两
斩狼酋一首,授田百亩,赐爵一级;
诛其可汗亲族者,封列侯,世袭罔替。
二、绝其根本
敢有私贩盐铁、粮秣与狼族者,以通敌论,夷其三族;
焚其狼神庙,毁其图腾柱,凡献狼神像者,赏金五十;
狼族妇孺,没为官奴,幼者充边军厮养,永世不得归北。
三、军令如山
边关将士,月需纳狼首十级,不足者,军官贬为戍卒;
凡遇狼骑,格杀勿论,纵火焚其草场,断其生机;
有生擒狼族贵族者,献俘太庙,朕当亲临,以祭列祖英灵!
四、天诛之誓
狼族不灭,兵戈不休!
朕与天下共立此誓:
凡狼族血裔,尽诛之!
凡狼族之俗,尽革之!
凡狼族之名,尽绝之!
钦此!
大曌景和三年·冬
御笔亲书·钤玺昭告
这一檄诛狼令,看的令人心神澎拜,如今可是寒冬时节,狼族却大举压境,天主教都不把信徒的命放在心上,慕容灏更不在意。
这可就苦了戍边之人,也由于出其不意,更是直接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更别提这北境为官之人,还有不少中饱私囊的贪官。
刘玄看着这封《诛狼令》,啧啧称奇:“通篇看下来,仅有一个杀字,这次,夜孤鸿可是下了真决心啊。”
“狼族者,非人也,乃豺狼之属,嗜血成性,残暴无伦!
昔者掠我子女,毁我社稷,今当犁庭扫穴,使其族灭种绝!
天道好还,华夷有辨,凡我华夏男儿,当执戈以卫正道,持刃以清妖氛!”
刘祁理所当然,字字铿锵,话里行间也满是肃杀之气。
在这种立场上,刘祁还从没有歪过,自家人争自家天下,那容得外人垂涎,这次,他将全力以赴,没有更多的弯弯绕绕,更没有算计,唯有血腥的杀戮。
刘玄笑意更甚,他百无禁忌全随心意,但他可不愿他效忠的人也是这样。
“刘公子,陛下有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