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书接上回。话说曹操曹老板在徐州杀得正起劲,眼看就要把陶谦老儿和“大耳贼”刘备一锅烩了,突然接到八百里加急战报:**老家兖州被吕布那厮端了!**后院起火,这仗还打个屁!曹操气得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但也只能咬牙切齿地下令撤军,星夜兼程往回赶,去找吕布算账。

这边徐州城里的陶谦和刘备,看着城外如潮水般退去的曹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天爷开眼啊!绝处逢生!陶谦激动得老泪纵横,紧紧抓住刘备的手:“玄德公!你真是我徐州的福星!救命恩人啊!要不是你在这儿,曹操那杀神岂能轻易退兵?大恩不言谢!大恩不言谢!”

刘备心里也松了口气,但嘴上还得谦虚:“陶公言重了!备只是尽己所能,匡扶正义罢了。此乃天佑徐州,非备之功也。”他心里其实也犯嘀咕:这吕布,可真是曹操的命中克星啊!

陶谦经此大难,又惊又怕,加上年纪大了,身体本来就不好,一下子病倒了,而且病势汹汹。他躺在病榻上,越想越觉得后怕:曹操虽然暂时退了,但以他那睚眦必报的性格,迟早还得杀回来!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几回?徐州这四战之地,总得有个靠谱的人来守啊!

环顾四周,手下那些将领,曹豹、糜竺、糜芳、孙乾……要么能力有限,要么威望不足。陶谦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刘备身上。这位刘皇叔,虽然现在实力不强,但仁义之名传天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辅佐,这次又挺身而出救了徐州,深得民心!更重要的是,他姓刘,是汉室宗亲!把徐州交给他,名正言顺,或许真能保一方平安!

主意已定,陶谦让人把糜竺、陈登(陈元龙)这些心腹重臣,还有刘备都叫到病榻前。他拉着刘备的手,声泪俱下地说:“玄德公!老夫年迈多病,时日无多,二子不才,不堪重任。徐州富庶,户口百万,非贤能者不能守。老夫恳请玄德公以汉家宗亲、天下苍生为念,接下这徐州牧的重担!万勿推辞!否则,老夫死不瞑目啊!”说完,就要挣扎着起来给刘备行礼。

刘备一听,吓了一跳!虽然心里隐约有点小激动(毕竟白捡一个州啊),但面子上必须推辞啊!他赶紧扶住陶谦:“陶公!万万不可!备此来徐州,只为大义,绝无觊觎之心!徐州乃陶公基业,备何德何能,敢居此位?况袁公路(袁术)近在寿春,兵精粮足,四世三公,名重天下,可为徐州之主!”

旁边的糜竺赶紧劝:“玄德公!当仁不让啊!如今汉室陵迟,海内鼎沸,正是英雄建功立业之时!徐州殷富,人口百万,足以成事!陶公一片至诚,万望勿辞!”陈登也说:“袁术骄奢,非治乱之主。我等愿倾心辅佐明公,保境安民!”

刘备还是摇头,坚持不肯接受。陶谦看刘备推辞,急得连连咳嗽,最后竟晕了过去!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刘备一看这架势,再推辞下去,陶谦真可能当场气死,只好暂时答应下来,说先帮忙管理徐州事务,等陶谦病好了再说。陶谦这才缓过一口气。

没过多久,陶谦病情加重,油尽灯枯。临终前,他再次把刘备叫到床前,紧紧抓住他的手,留下遗言:“玄德公……徐州……就托付给你了……”说完,溘然长逝。陶谦一死,糜竺、陈登等人立刻带着徐州的官印文书,率领徐州大小官员,正式拜请刘备为新的徐州牧!刘备几番推辞不过,加上关羽、张飞也在旁边劝(这哥俩早就想有个稳定地盘了),终于接下了徐州牧的大印,坐镇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刘备,终于从颠沛流离的“刘平原”,一跃成为坐拥一州之地的“刘徐州”!

消息传到寿春,袁术袁公路一听,肺都气炸了!他拍着桌子大骂:“刘备!你这个织席贩履的大耳贼!何等样人?也敢占据大郡,与我袁公路平起平坐?陶谦老儿糊涂!把徐州给我才最合适!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饼,砸他头上了!不行,我得把徐州抢过来!”

袁术说干就干,立刻点起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徐州!他觉得自己兵多将广,收拾刘备这个“暴发户”还不是手到擒来?

刘备刚刚接手徐州,人心未附,又听说袁术大军压境,心里也有点慌。但他知道,这一仗必须打,而且得打赢,否则这徐州牧的位子一天都坐不稳!他立刻召集手下商议对策。谋士陈登献计:“主公勿忧!袁术虽强,然骄兵必败!可遣使联络北平公孙瓒,请其从北面牵制袁术。同时,主公亲率大军,于盱眙(xū yí,今江苏盱眙东北)、淮阴(今江苏淮安)一带布防,拒敌于淮水之南!袁术劳师远征,我军以逸待劳,必可破之!”

刘备依计而行,一面派人去联络老同学公孙瓒(虽然公孙瓒被袁绍打得够呛,但骚扰一下袁术后路还是可以的),一面亲率主力,带着关羽、张飞,南下迎战袁术。

袁术大军渡过淮河,与刘备军在盱眙、淮阴一带摆开阵势。袁术手下头号大将纪灵,使一口五十斤重的三尖两刃刀,颇为骁勇。他出马挑战,指名道姓要刘备出来答话。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出阵。纪灵用刀指着刘备大骂:“刘备村夫!安敢侵我州郡?速速献出徐州,饶你不死!”

刘备还没说话,旁边的张飞早就按捺不住了!他环眼圆睁,声如巨雷:“呸!三姓家奴的走狗(纪灵之前跟过吕布?或泛指反复无常),也敢在此狂吠?认得燕人张翼德吗!”拍马挺矛,直取纪灵!

纪灵见张飞凶猛,不敢怠慢,挥刀相迎。两人刀来矛往,大战三十回合!张飞是越战越勇,丈八蛇矛神出鬼没,杀得纪灵渐渐手软,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眼看就要落败,纪灵虚晃一刀,拨马便逃!张飞哪里肯舍?拍马就追!

袁术阵中又冲出一员副将,名叫荀正,想拦住张飞救主。张飞正追得性起,见有人挡路,暴喝一声:“滚开!”手起一矛,快如闪电,直接把荀正刺于马下!袁术军大惊!刘备趁机挥军掩杀过去,袁术军大败,退守淮阴河口,不敢再战。

就在刘、袁两家在淮河边对峙,互有胜负的时候,咱们把镜头转向另一个更加热血沸腾的战场——江东!那里,一位真正的少年英雄,正在开启他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

主角是谁?**孙策孙伯符!**小霸王正式登场!

孙策是谁?他就是之前讨董联盟里,那位勇猛无比的“江东猛虎”孙坚孙文台的长子!孙坚当年多么英雄了得?汜水关大战华雄,洛阳城头独战吕布(虽然是演义夸张),可惜最后在攻打刘表时,中了黄祖的埋伏,被乱箭射死,英年早逝!孙坚死时,孙策才十七岁。

孙策继承了老爹的勇猛基因,长得英武不凡,性格豪爽豁达,喜欢结交天下豪杰。老爹死后,他带着母亲吴夫人和弟弟孙权、孙翊、孙匡、孙朗(还有妹妹孙尚香),以及老爹的旧部程普、黄盖、韩当等人,暂时依附在袁术手下。

袁术这人,表面上对孙策还不错(毕竟孙坚的旧部战斗力强),封孙策为怀义校尉,让他带兵打仗。孙策也确实争气,打仗非常勇猛,立了不少功劳。袁术手下那些将领,像纪灵、张勋这些人,都不如孙策。

但袁术骨子里瞧不起孙策,觉得他就是个“将种”(将门之子,没啥根基)。孙策每次打了胜仗,袁术口头表扬几句,实际封赏却很抠门。孙策心里憋屈啊!老爹留下的传国玉玺(孙坚在洛阳井里捞到的),还被袁术这厮厚着脸皮“借”去不还了(袁术想靠这玩意儿称帝)!更可气的是,有一次孙策打败了庐江太守陆康(陆逊的叔祖),立下大功,袁术本来答应让他当庐江太守,结果转头就把位置给了自己的亲信刘勋!把孙策当猴耍!

孙策心里那个窝火啊!他明白,在袁术手下,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老爹的仇(黄祖是刘表部将),江东的基业,都得靠自己打拼!他决定离开袁术,回江东老家创业!

可创业需要本钱啊!兵呢?将呢?粮呢?他现在除了老爹留下的几个老部下,要啥没啥。孙策愁得不行。

这天,他在江边散步,望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想起老爹的英姿,想起自己寄人篱下的憋屈,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啊!

正哭着,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伯符何故如此悲伤?令尊在时,多曾用我。君若有为难之事,何不告我?或许能助一臂之力?”

孙策回头一看,原来是父亲的老部下,丹阳(今安徽宣城)人朱治(字君理)。朱治看着孙策长大,对他很是关爱。孙策赶紧擦干眼泪,把自己的困境和想回江东创业的想法和盘托出。

朱治一听,点点头:“伯符有此雄心壮志,真乃孙氏之幸!不过,单凭我们这几个人,确实力有不逮。我有一计:袁术不是一直惦记着那传国玉玺吗?你就以此做抵押,向他借兵!他得了玉玺,必然欢喜,借兵之事多半能成!有了兵马,我们立刻渡江回江东!江东之地,豪杰众多,又有长江天险,足以成就霸业!”

孙策一听,眼睛亮了!对啊!那玉玺在袁术那儿是宝贝,在我这儿却是烫手山芋,不如拿来换兵马!他立刻去找另一个父亲的老部下,也是他的好哥们儿——吕范(字子衡)商量。吕范也非常赞同:“此计大妙!事不宜迟,伯符速去!”

第二天,孙策鼓起勇气去找袁术。他先是一通表忠心,感谢袁术的“栽培”,然后话锋一转:“明公!策承父余荫,常思报效。奈何母亲家小尚在曲阿(今江苏丹阳),恐被扬州刺史刘繇(yáo)所害。策斗胆,恳请明公借兵数千,渡江救难。策深知明公心念传国玉玺,愿以此宝为质!待救得家眷,策必率部归来,肝脑涂地,以报明公大恩!”说完,双手奉上那个装着传国玉玺的盒子。

袁术一听“传国玉玺”四个字,眼睛都直了!他做梦都想光明正大地拥有这玩意儿!现在孙策主动送上门来,还只是“借兵”,这买卖太划算了!他假惺惺地说:“伯符何必如此?玉玺乃国之重宝,我岂能收你抵押?借兵之事嘛……”他故意拖长了调子。

孙策赶紧说:“明公!策一片赤诚!玉玺暂存明公处,策方能安心渡江!”

袁术就等这句话呢!他立刻“勉为其难”地接过玉玺盒子,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哎呀呀,伯符孝心可嘉!既然如此,我就暂且替你保管!借兵之事好说!你要借多少?”

孙策伸出三根手指:“三千精兵足矣!外加战马五百匹!”他心里清楚,要多了袁术肯定不给。

袁术心里盘算:三千兵,五百马,换一个传国玉玺,值!就算孙策不回来,我也不亏!他大手一挥:“准了!拨你兵三千,马五百!再拨你些粮草器械!伯符啊,救回家眷,可要速速归来,我还有重任托付于你!”(心里想:回来个屁,别回来最好!)

孙策强忍心中激动,拜谢而出。他立刻拿着袁术的调兵符节,去军营点齐了三千精兵和五百战马。老爹的旧部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等人,自然跟着他走。孙策还特意带上了一个新结交的好友——周瑜周公瑾!周瑜是孙策的发小,听说孙策要回江东创业,二话不说,辞掉袁术委任的居巢长(小官),带着自己的部曲家兵就来投奔了!孙策大喜:“我得公瑾,大事必成!”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冬,孙策带着这支借来的“创业启动资金”,辞别袁术(表面文章),以“救母”为名,浩浩荡荡杀奔江东!

江东是谁的地盘?名义上是扬州刺史刘繇的地盘。刘繇是汉室宗亲(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名气很大,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驻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但当时寿春被袁术占了,刘繇不敢去,只好渡江跑到曲阿(今江苏丹阳)驻扎。他手下也有些将领,比如张英、樊能、于麋(mí)、陈横等,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太史慈(此时在刘繇手下当侦察兵头子)。

孙策大军渡过长江,第一站就直扑刘繇的老巢曲阿!刘繇一听孙策来了,而且打着袁术的旗号(孙策略微用了点袁术的名义),吓了一跳!他以为袁术派孙策来打自己,赶紧派大将张英、樊能带兵在牛渚(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扎营,封锁长江渡口,阻挡孙策。

孙策率军来到牛渚滩头。只见对岸营寨森严,旌旗招展。孙策毫不畏惧,亲自擂鼓助威!手下大将争先恐后!黄盖、韩当驾着小船,冒着箭雨,强行登陆!程普率军紧随其后!一场激烈的滩头争夺战打响!

张英、樊能虽然占据地利,但孙策军士气如虹,加上黄盖、韩当、程普这些老将实在勇猛,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攻上了牛渚滩!张英、樊能抵挡不住,大败而逃,牛渚营寨里的粮草、军械、战鼓、号角,全成了孙策的战利品!孙策旗开得胜,军威大振!

拿下牛渚,孙策的下一个目标,是秣陵(今江苏南京江宁区)。秣陵守将是刘繇的部将薛礼和张英(败退下来的)。薛礼守秣陵城,张英守城外秣陵关下的一个据点。

孙策先打张英。两军对阵,孙策亲自出马挑战。张英知道孙策勇猛,不敢出战,躲在营寨里放箭。孙策在阵前来回驰骋,耀武扬威,把张英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张英气得七窍生烟,但也只能忍着。

就在孙策骂得正欢的时候,突然感觉后军一阵骚动!回头一看,只见自家营寨方向火光冲天!不好!有人偷袭大营!

偷袭者是谁?正是秣陵城里的薛礼!他看孙策主力都在前面骂阵,后方空虚,就带兵出城,绕道偷袭了孙策的大营!孙策营中留守的士兵措手不及,被薛礼杀得大乱!

孙策一看老窝被端,又惊又怒!他立刻放弃骂阵,拨马就往回赶!张英在营寨里看得真切,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他立刻打开寨门,率军冲杀出来,想前后夹击孙策!

孙策腹背受敌,形势万分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斜刺里突然杀出三员大将!左边周泰,右边蒋钦,中间一个白袍小将,手持长枪,威风凛凛,正是周瑜周公瑾!原来周瑜料定薛礼会偷袭,预先埋伏了一支人马!关键时刻,神兵天降!

周泰、蒋钦都是刚刚投奔孙策的猛将(周泰、蒋钦是九江人,在长江上当过水贼,被周瑜招揽),勇不可当!他们带着生力军,一个猛冲,就把薛礼的偷袭部队给冲垮了!孙策也趁机回身,与张英大战!张英哪里是孙策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被孙策一枪刺死!薛礼一看大势已去,赶紧带着残兵逃回秣陵城,闭门死守。

孙策乘胜追击,包围了秣陵城。他亲自到城下劝降。薛礼吓得不敢露头。孙策在城下转悠,观察敌情。城楼上有个小兵大概是紧张过度,看到孙策靠近,手一哆嗦,一支冷箭“嗖”地就射了下来!正中孙策左腿!孙策大叫一声,翻身落马!

城上守军一看射中了孙策,一片欢呼!城下的孙策军则大惊失色!程普、黄盖等人赶紧把孙策抢回大营。主帅受伤,军心浮动。孙策强忍剧痛,对众将说:“我伤无大碍!但此箭有毒(其实未必,演义夸张),需要静养。传我将令,全军佯装退兵,引薛礼出城追击!”

众将依计行事。当天晚上,孙策军拔营起寨,装作仓皇撤退的样子,还故意丢下些辎重。薛礼在城头看得真切,又听说孙策中了毒箭(谣言传开),以为孙策军心已乱,立刻点齐兵马,出城追击!

薛礼的部队追到一处密林,突然伏兵四起!火把通明!只见孙策端坐马上,哪有半点受伤的样子?他大笑道:“薛礼!中吾计矣!”原来孙策中的箭根本没事,他故意诈伤退兵,就是为了引蛇出洞!

薛礼吓得魂飞魄散,掉头就跑!孙策挥军掩杀,薛礼大败,死于乱军之中。孙策轻松拿下秣陵城!收降士卒无数,声威更盛!

孙策一路凯歌,下一个目标,就是刘繇的老巢——曲阿!刘繇听说孙策连战连捷,连张英、薛礼都挂了,吓得坐立不安。他手下有个谋士叫笮(zé)融,是个有点邪门歪道的家伙(后来在佛教史上有点名,搞过“浴佛节”),主动请缨:“主公勿忧!融愿领一军,在曲阿南边设下营寨,与主公成掎角之势,共抗孙策!”

刘繇病急乱投医,就答应了。笮融带着兵在曲阿南边的某个地方(演义没具体说)扎营。孙策大军杀到曲阿城下。刘繇不敢出战,高挂免战牌。孙策就分兵去攻打笮融的营寨。

这笮融打仗不行,搞歪门邪道有一套。他在营寨前立了好多佛像(他信佛),焚香祷告,还让士兵们跟着念经,搞得神神叨叨。孙策军一开始还真被唬住了,不敢进攻。孙策得知,亲自到阵前查看,然后哈哈大笑:“此乃妖人惑众!何惧之有?”他下令强攻!士兵们一看主将都不怕,也壮起胆子冲了上去!笮融那点花架子哪经得起真刀真枪?营寨很快被攻破,笮融本人脚底抹油,溜了!

收拾了笮融,孙策集中兵力围攻曲阿城。刘繇眼看守不住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带着家小和亲信,弃城而逃,去投奔豫章(今江西南昌)的刘表部将(后来又被笮融坑了,这是后话)。孙策兵不血刃,拿下了曲阿!缴获刘繇留下的粮草辎重堆积如山,降兵数万!孙策的事业,迎来了第一个高峰!

拿下曲阿后,孙策发布安民告示,严明军纪,不许骚扰百姓。他四处招贤纳士,礼遇刘繇旧部。江东豪杰,闻风来投者络绎不绝!其中,有两个人最为关键!第一个,是周瑜推荐的鲁肃鲁子敬!此人家财万贯,见识不凡,后来成为孙权的“萧何”。第二个,就是本章标题的另一位主角——**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人。他武艺高强,尤其擅长射箭,而且为人忠义,一诺千金。他早年为救北海相孔融,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救,名扬天下。后来投奔了同乡刘繇。刘繇这人有点名士脾气,虽然知道太史慈有本事,但觉得他年轻(其实比孙策大十岁),资历浅,没让他当大将,只让他当了个侦察兵头子(“斥候”),屈才了。

孙策攻打曲阿时,太史慈曾和一个叫曲阿小将(无名氏)的人,在城外神亭岭侦察敌情,正好撞见也来侦察的孙策!孙策身边只带了十二个随从(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等,都是猛人),太史慈身边就一个曲阿小将。太史慈艺高人胆大,拍马挺枪就冲孙策喊:“哪个是孙策?”

孙策也挺横:“你是何人?”

“我乃东莱太史慈!特来捉拿孙策!”

孙策乐了:“哈哈!我就是孙策!你们两个一起上吧!我要是怕你,就不是孙伯符!”

太史慈也不废话:“你们全上!我都不怕!”拍马直取孙策!

两人就在神亭岭下大战起来!这一打,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孙策枪法精妙,势大力沉;太史慈枪法灵动,迅捷刁钻!两人枪来枪往,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打着打着,两人都打出了真火,索性扔掉长枪,扭打在一起!孙策眼疾手快,一把扯下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也手快,顺手摘了孙策的头盔!两人滚落马下,继续在地上厮打!孙策的随从和那个曲阿小将都看傻了,想帮忙又插不上手,只能干瞪眼!

最后还是两家的援军同时赶到,才把这对打红了眼的“冤家”给分开。孙策对太史慈的武勇印象深刻,太史慈也暗暗佩服孙策的胆气。不打不相识!

后来刘繇兵败逃跑,太史慈保护着刘繇跑到芜湖(今安徽芜湖),收拢了几千残兵败将,驻扎在泾县(今安徽泾县),自称丹阳太守,想割据一方。

孙策听说后,决定亲自带兵去收服太史慈。周瑜劝他:“太史慈勇则勇矣,然桀骜难驯,恐不易降。”孙策却很有信心:“子义乃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我当以诚待之,必能收服!”

孙策率军包围了泾县。他没急着攻城,而是先派人去劝降。太史慈在城头看到孙策亲自来了,又想起神亭岭那一战,心里也颇为感慨。他知道自己这点人马守不住泾县,硬拼只有死路一条。但他是个重情义的人,刘繇对他有知遇之恩(虽然没重用),他不能轻易投降。

孙策看太史慈犹豫,决定亲自出马。他单人匹马来到泾县城下,对着城头喊话:“子义!还记得神亭岭一战否?若卿当时捉了我,会怎样?”

太史慈在城上回答:“未可知也!”(意思不好说,可能杀,也可能放)

孙策大笑:“哈哈!大丈夫当共图大事!刘繇虽为君故主,然非立业之主!如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卿有万夫不当之勇,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不如随我孙策,共扶汉室,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岂不快哉?”这番话,既给了太史慈台阶下(没说刘繇坏话,只说不是立业之主),又点明了前途(共图大事),还激起了太史慈的英雄气!

太史慈沉默良久。他看看身边疲惫的士兵,想想孙策的豪气和诚意,再想想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的憋屈,终于长叹一声:“孙将军真乃当世英雄!慈……愿降!”他下令打开城门,迎接孙策入城。

孙策大喜过望,亲自下马,拉着太史慈的手说:“我得子义,大事济矣!”当即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高级警卫队长),信任有加。孙策收服太史慈,不仅得了一员超级猛将,更在天下英雄面前展示了他“折节下士”的胸襟,大大提升了声望!江东豪杰,归附者更多了!

搞定了刘繇和太史慈,孙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扫平江东其他割据势力!当时江东还有几股地方武装:一个是吴郡(今江苏苏州)的严白虎,自称“东吴德王”;一个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太守王朗;还有一个是乌程(今浙江湖州)的山贼头子严舆(严白虎的弟弟)。

孙策决定先拿这个自称“德王”的严白虎开刀!严白虎就是个土霸王,听说孙策要来打他,吓得够呛。他手下有个谋士出主意:“大王别慌!孙策兵锋正盛,硬拼不是办法。不如派您弟弟严舆去求和,许他些钱粮,暂时稳住他?”

严白虎觉得有理,就派严舆带着金银财宝,去孙策大营求和。

严舆来到孙策营中,态度还挺倨傲,大概觉得自家哥哥好歹是个“王”。孙策最烦这种没本事还摆谱的。他冷冷地问:“严白虎何许人也?也敢妄称尊号?他若真有本事,就堂堂正正与我一战!若不敢战,早早开城投降,或可免死!想凭这点东西求和?做梦!”

严舆被孙策的气势所慑,有点慌了,但还是强撑着说:“孙将军息怒!我兄久慕将军威名,愿结盟好,共保江东……”

孙策懒得听他废话,直接拔出佩剑,“哐当”一声砍在面前的桌案上,厉声道:“休得多言!回去告诉严白虎,要么战,要么降!没有第三条路!滚!”

严舆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跑回了吴郡。严白虎一听孙策的态度,知道求和无望,只能硬着头皮准备守城。

孙策挥师猛攻吴郡!严白虎哪是孙策的对手?没几天,吴郡就被攻破!严白虎带着残兵败将,逃往余杭(今浙江杭州余杭区)。孙策紧追不舍!严白虎走投无路,最后被当地豪强联手给宰了,人头献给了孙策。

收拾了严白虎,孙策马不停蹄,又杀奔会稽郡,去找太守王朗的麻烦!王朗是朝廷正式任命的会稽太守,有点学问(后来在曹魏还当了大官),但打仗实在不行。他手下倒有个猛将,叫周昕(xīn),可惜很快被孙策的部将吕蒙(此时还年轻,但已崭露头角)给干掉了。

王朗想凭借钱塘江天险抵挡孙策。他派大将严舆(对,就是严白虎弟弟,跑会稽来了)守固陵(今浙江萧山西),自己守会稽城。孙策几次渡江都被击退。这时,孙策的叔叔孙静(孙坚弟弟)献计:“王朗据城而守,难以速胜。钱塘江以南数十里,有个叫查渎(具体位置不详)的地方,可以绕过去!不如声东击西,主力佯攻固陵,吸引王朗注意,另派精兵从查渎渡江,偷袭王朗后方!”

孙策依计而行。他让士兵在固陵对面大张旗鼓,多设营火旗帜,装作要强攻的样子。王朗和严舆果然中计,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固陵方向。孙策却亲率精锐,连夜从查渎悄悄渡江,绕到了王朗大军的背后!

第二天,王朗还在固陵城头观察对岸孙策军的动静呢,突然背后喊杀震天!孙策军如神兵天降,直扑王朗大营!王朗军猝不及防,瞬间崩溃!严舆还想抵抗,被孙策一枪刺死!王朗一看大势已去,连会稽城都不要了,带着家小,在亲兵保护下,乘船从海路逃跑了(后来跑到中原投奔曹操去了)。

孙策轻松拿下会稽郡!至此,江东六郡(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江郡、庐陵郡),孙策已得其大半!小霸王之名,威震江东!

就在孙策意气风发,准备一统江东之时,一个来自北方的消息,让他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袁术那厮,在寿春称帝了!**国号“仲家”,建号仲氏元年(公元197年)!这老小子,终于按捺不住,把野心暴露出来了!

孙策接到消息,又惊又怒!他立刻写信给袁术,痛斥他僭号称帝、大逆不道!宣布与袁术断绝一切关系!并上书朝廷(虽然朝廷在李傕郭汜手里),表明自己忠于汉室的态度!这一手,不仅划清了界限,更赢得了天下士人的好感!

孙策,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江东小霸王,以借来的三千兵马起家,凭借过人的勇武、超凡的魅力和精准的战略眼光,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江东孙氏,从此崛起!

---

下一章我们将继续《三国演义》原著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的精彩故事。吕布辕门射戟,曹操痛失爱将典韦,剧情更加跌宕起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