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穿越指南 第76章 前往金城

作者:黑虎村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4 02:21:1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10月10日这天,一大早陈平安跟姜晓两个人便开始收拾行李。

姜晓的心情很是开心,一早上起来,嘴角的笑容就没有断过。

她将陈平安的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装进了一个竹编的手提箱子里。

这箱子,是她当女人读书的时候,她父亲给她她买的。

这会儿装着自己丈夫的行李,送自己丈夫去读书,让姜晓的心里极为开心。

“平安哥,真羡慕你,可以去大学读书。

我可是打听过的,这京金城铁道学院,可是不简单呢。

它是在58年的时候,由唐山铁道学院和BJ铁道学院的部分主干系科成建制搬迁组建成立的。

是我们国家,第三所铁路本科高校呢。”

陈平安也在收拾着帐篷里的个人物品,听到他这话,笑着说道:“是啊,这一次确实是难得的机会。”

他说完这话,便走向姜晓旁边,然后轻轻搂着她的肩膀说道:“放心,你以后也会有机会,到时候我看着家里,你去读大学。”

“真的?”

姜晓听到这话,不管真假,心里像是吃了蜜一样。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虽然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是宣传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可是不管怎么宣传,一些封建的思想总是无法从人们的心底清除。

女人嘛,只要不是个睁眼瞎,读点书就行。

别说是丈夫,就是很多当父亲的,也很少送自己的女子去读书。

特别是像姜晓这种情况,已经有了不错的工作,再去读书,会被人看作是不务正业。

还会被一些传统的母亲认为是没有妇德。

而很多大丈夫的,只是吧,妻子当成了传宗接代,发泄的工具。

在他们看来,女人就是需要在家做饭,照顾孩子。

以至于在这个年代,很多的双职工家庭里,虽然两个人的收入差不多,可是女人还是承担了家里主要的家务活。

所以姜晓在听到这话的时候,有些不可置信。

“当然是真的了。

我一直认为呀,女人就应该多读书,甚至是比男人还要多读书。

从个人方面来讲,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文化理解,对于个人的认知提升与视野拓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社会和国家的层面来讲,积累了多元知识,提升认知水平,才能形成全面理性的思维方式。

这样对于以后的事业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现实的压力中得到解脱。增强一个人的反思能力,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价值与人生目标。

最重要的从家庭的方面来说,读书容易形成优雅从容的气质,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不管是在处理家庭内部问题,还是在教育子女方面,都会有不少的好处。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孩子的背后,必然是有一个优秀的母亲。”

陈平安说完这话,姜晓不由得沉思了起来来。

陈平安这话说的很是官方,要是一般的妻子听了这话,便全当是自己丈夫吹牛逼了。

而姜晓却不同,她是做教育工作的,听到这番话,也在认真的辨别里面的真伪。

良久之后,她这才点了点头。

轻声说道:“是啊,有一个伟大母亲的国度,将会拥有一群伟大的国民,必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这个时代的人,讨论问题都喜欢从哲学方面入手。

他们很少谈论个人的命运,他们关心的都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陈平安跟姜晓两个人的谈话,放在后世夫妻之间,是根本不会出现的。

后世的人,特别是夫妻之间,除了谈论家庭琐事,剩下的便成了明星八卦等。

“平安,你们收拾好了没?

半个小时后,指挥部有一趟去金城的车。”

他们帐篷的门帘直接搭起,从外面便可以看到里面。

周弘毅副段长这个时候也是走到门口,出声说道。

“周段长我们已经收拾好了,麻烦你还来通知一趟。”

周弘毅笑着说道:“那就好,我已经跟司机安排过了,让他们到时候直接送你们去学校。”

陈平安听了这话,连忙说道:“那实在是太感谢您了。”

“没事,这都是咱们应该做的。

对了,这次你去的匆忙,怕是很多东西都没准备好吧。

这是咱们指挥部,你们夫妻俩开的介绍信和证明。

到时候你们去了也方便一点。”

周弘毅说着,便递上了两张纸。

陈平安接过来一看,是两个人的介绍信和夫妻的证明。

周弘毅考虑的很是周到,知道小夫妻俩这没带结婚证,出门麻烦的很,有了这他们指挥部开的证明,那就一路畅通无阻了。

毕竟地方上,还不会质疑他们铁路开的证明。

而铁路系统的招待所,那就不用说了,这证明好用的不得了。

而这个时候,远在老家的姜汉军正骑着自行车从公社往黑虎村赶去。

“唉……

这女子啊,到底是别人家的人。”

“我怎么就生了这样的一个女子啊?

……”

今天他去公社开会,便用公社的电话,跟铜城那边联系了一下。

关心了一下他的兄弟弟妹和侄子。

结果没想到,这才听说他家女子在城里已经结婚好几天了。

虽然这事是他允许的,虽然知道这是迟早的,可是自从听到这个消息,他整个人就像是吃了一个秤砣一样,难受的厉害。

只觉得自己珍藏了半辈子的好东西,被别人连根刨走了。

心里的难受,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连蹬着自行车,都只觉得沉重无比。

特别是当时,在公社的时候,听着各个大队支书的恭喜,他只觉得像是一把把的匕首刺向自己。

还真是闺女结婚爹伤心啊。

都是一群没良心的。

“支书,您老回来了?”

“嗯。”

到了村口,社员们热情的跟他打起了招呼。

只不过姜汉军黑着一张脸,让众人摸不着头脑。

这时候刚好遇到,中午回家吃饭的陈满仓一家人,他的心里那是更加的不爽快了。

“满仓啊,你家平安真是个好小子啊?”

陈满仓扛着锄头,听着他这话,从小一起长大的他,自然能听得出姜汉军的语气不好,心里更加是莫名其妙。

这都是你女婿,你还这样阴阳怪气的,多不好啊!

这要是人家两个有了孩子,到时候你当着孩子的面也这样,你这个姥爷怎么当的?

心里虽然这样想着,可他的嘴上却是说道:“嘿,他可不仅是我儿子。

现在也算是你女婿呢?

你要是看他哪里做的不好,你直接收拾就是了,跟我说什么?

我就是一个农民,只懂得种地,别的哪明白。”

姜汉军听着这话,这才知道陈满仓也不知两个孩子已经领了证的事情。

心里窝着的火,也是渐渐的散了一些。

“你真不知道?

你家平安已经跟我家晓领了结婚证?”

陈满仓听到这话,不由得露出一脸喜色。

“真是好孩……这臭小子,一点规矩都不懂。

结婚这么大的事情,也不知道跟家里说一声。

亲家啊,你放心,下次他回来我直接打断他的腿。”

陈满仓看着姜汉军的脸色,最终还是没有将心里话说出来。

姜汉军看着陈满仓嘴角那难以掩饰的笑容,心里烦躁的很。

推着自行车就准备离开,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说道:“行了,就别再装了。

晚上家里不要做饭了,来我家吧,咱们两家人坐在一起好好的吃一顿饭。

他们两个孩子干着公事,没时间回村里面,那咱们总不能不吃饭吧。”

说着,他拍了拍挂在自行车前把上的一块猪肉说道:“我割了猪肉,晚上咱们放开了吃。”

陈满仓听到这话,笑的满脸都是褶子。

“诶,好嘞。

上次平安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一瓶好酒,到时候我也拿过去吧。”

听到他这话,姜汉军点了点头,又看着周围对他们两人恭喜的社员们。

便将绑在车把上的一个布袋子,直接拆开从里面掏出一把喜糖,对着人群直接撒了出去。

“哦,吃喜糖了。”

“快抢,抢喜糖了。”

他虽然心里别扭,可是知道两个孩子结婚也是好事。

对于陈平安这个女婿,他也是认同的,所以离开公社的时候,又黑着脸割了猪肉,买了喜糖。

陈满仓看着对方的这样,顿时脸上纠结了起来。

看来自己家,也是少不了要去买点糖了。

总不能人家女方在村子里面发了糖,自己男方这边却没有任何表示。

不办酒席,可以说两个人都在外地干公事,没有时间。

这不发喜糖,别人肯定说自己抠门了。

姜汉军看着陈满仓皱起眉头,他的心里不由得痛快了不少。

陈满仓回到家,便对着隔壁的窑洞喊了起来。

“老三,老三,你出来一下。”

原本在窑洞里跟自己媳妇焦尚娟做饭的陈满瓶,突然听见自己大哥的声音,也是立马停下了添火的动作。

“满瓶,快去吧,大哥在外面喊你。

怕是找你有事。”

陈满瓶听着自己媳妇这样说,立马站起身来,将手上的灰尘在衣襟上胡乱的擦拭了两把,转身便往外走去。

到了外面,他看到陈满仓,别开口喊道:“哥。”

陈满仓见了他,便示意不着急,先抽支烟再说。

他给自己的烟锅里填的烟丝,陈满瓶也是拿起报纸裁成的小条,卷着烟。

然后两个人蹲在窑洞门口的台阶上,吞咽吐雾。

“哥,你找我是啥子事吗?”

“老三啊,是这样的。

刚刚的时候我遇见了支书,这才知道平安这孩子跟姜家女子,他们已经在城里领了证。”

“嗨,这不是迟早的事嘛,再说了,这是好事,你干嘛这样愁眉苦脸的?”

陈满仓抽了一口烟,这才说道:“这当然是好事,可是你不知道呀。

姜汉军他却是在路口发起了喜糖。

你说我们也要不要给社员们发发糖?

你看啊,咱们这酒席没有办,再不给大家发发喜糖,社员们怕是要说一些怪话了。

再说了,平安结婚咱们给大家发喜糖,这也是应该的。”

陈满瓶听到这话,便点了点头,说道:“大哥,您这话说的,这堂咱们必须发。

还要大张旗鼓的发,一定让村里人都知道,咱们家平安跟姜家女子那是已经领了证的两口子。”

陈满仓听到这话,不由得点了点头。

然后有些迟疑的说道:“这道理我也懂,这段时间来平安也是往家里寄了不少的钱,买一些喜糖给大家发,也是可以的。

只是,你也知道,买糖是要糖票的。

这种东西,那是咱们这些庄稼人有的呀。”

陈满瓶听到这话,也是镇住了。

是啊,他们虽然有钱,可是没有票呀。

就是想要发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这点纠结的时候,焦尚娟从窑洞里走了出来,两只手还在腰间的围裙上擦拭着。

“大哥。”

“哎。”

陈满仓见了焦尚娟应了一声,然后便没有说任何话。

这年头的农村就是如此,当大哥的不会跟弟媳说太多的话。

说到底,还是上千年来流传的男女大防问题。

所以焦尚娟也是没有任何的在意,要是陈满仓缠着他说话,那她才害怕呢。

焦尚娟打个招呼,便直接对着陈满瓶说道:“满瓶,我出家的时候,我娘家妈给了我一张糖票。

咱们结婚那会,不这凭着结婚证买了糖嘛,所以我这一张糖票就一直没用。”

她说着,拿出一张糖票递给了陈满瓶。

他这些话虽然是对着自己丈夫说的,可是其实是对陈满仓说的。

这年头,农村里都是这样的。

“哎呀,真的。

没想到你这里居然有张糖票,这实在是太好了。”

陈满瓶听到这话也是高兴极,陈满仓皱着的眉头也是舒展开来了。

焦尚娟刚才把兄弟俩的谈话,在窑洞里听了个清清楚楚。

这会儿把正事做完了,便开始八卦起来。

“咱家平安真的已经领证了,哎呦,你是不知道,我第一次见那女子,就觉得跟画上走下来的仙女一样,那水嫩嫩的真叫人稀罕。

这以后呀,就是我的侄媳妇。

我以前做梦都没有想过……”

陈满瓶看着自家媳妇,这副比自己娶媳妇还高兴的模样,也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大哥,反正下午大队里也没有什么事,这买糖的任务啊,你就交给我好了。”

陈满仓连忙说道:“好的好的,我这就去给你拿钱。”

听到他这话,陈满瓶两口子连忙说道:“大哥,您这是做什么?”

陈满仓摇了摇头,说道:“这可不行,用了你们的糖票,还让你们掏钱,这哪成?”

看两人还要坚持,他便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呀,给我糖票,这是咱们兄弟之间互相帮衬,我也就不说什么客气的话。

可是这买糖的钱,你们一定要收着,这就叫亲兄弟明算账。”

陈满瓶听到这话,不由得迟疑了起来。

我知道他可是跟陈平安年纪相仿,从小就是这位长兄拉扯着长大的,对他跟对自己儿子一样。

给他分了一间窑洞,帮他娶了媳妇,就这两点,不管在哪里,任何人听了都得竖一个大拇指。

真的做到了长兄如父。

所以啊,他也想好好的回报一下自己这位老哥。

“行了,什么话都别说了。

听我的就是了。”

就在这时候,院子外面忽然走进了一个人,大声的说道:“大哥,听说咱家平安跟姜支书家的女子都已经在城里领证了。

我这专门的恭喜大哥,咱们什么时候开席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