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平当然听不到麋威的心声。
而麋威也不知道他看中这个地方,也恰好曾被朱然、潘璋相中。
只是潘璋最终没有选择最保守的策略而已。
但山川地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个地方好不好,怎么好。
懂行的人看一眼就知道。
这就是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很快。
关平按照麋威的谋划,领两千兵马南下沅水。
其后一边小小防备沅水下游敌军,一边逆着沅水上行,进军临沅。
当他亲眼看到氾洲地貌时。
当场断言这里是扼守沅水河道的上佳之地。
又连连对左右道“麋司马运筹帷幄,从不负我”之类的言语。
果断上洲立寨。
这个举动,立即引起敌军注意。
作为这片战场的统帅,所谓都护征虏将军孙皎。
立即命令朱然部两千人前来驱赶。
后者原本正在汉寿城下协助步骘大军围攻赵累。
此时他这一走。
廖化作为主要援军自不必说,即刻攻击汉寿城下的步骘军。
而城中的赵累当然也不会光看着,紧随出兵策应。
就连临沅方向的习、樊二部,也趁势搞了几次小规模的夜袭。
虽说战果寥寥,但也确实让这边方向的孙皎部无法分心旁顾。
随着时日迁延。
临沅-汉寿一线,渐渐从最初孙权一方的优势围城战,变成了两方相持的僵局。
却恰如北边两三百里外,江陵-公安一线。
双方对峙,势均力敌,看似谁都奈何不了谁。
不过这种僵局并未持续太久。
就在腊月尾声,隆冬时节。
随着江南落下一场雪。
两个足以称得上震惊海内的重磅消息,陆续从北边传来。
首先是,魏王曹操因为过去两年征战频繁。
又险些被关羽逼得考虑迁都。
又叠加亲信背叛等等糟心事。
终于在心力交瘁之中,染了重病。
然后,中途又缺乏“孙权献上关羽脑袋”这种好消息冲冲喜。
病情一日比一日不堪,终于在雒阳一病不起。
据说已经不能理事。
雒阳一时暗流涌动。
所以尽管曹魏依旧强大,但眼下却暂时无心南顾。
第二个消息则与江南直接相关。
却是孙权麾下的虎威将军吕蒙,旧病复发。
公安城中医者施尽针石仍无力回天。
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撒手人寰。
享年四十二。
跟原本历史相差无几。
唯独是在这个时空,因某人在江陵上蹿下跳地搞事。
吕蒙死前未能替孙权真正打下南郡。
所谓功业未半而中道殂落。
死时既无封侯的殊荣,也无孙权这位“明主”给他哭丧。
未免死得有些凄凉。
但活人不能因为死人而停步。
吕蒙这种栋梁大将一死,不管偏将军陆逊如何知兵。
公安县的士气都是一日不如一日。
而这时候,刘备的主力大军紧赶慢赶。
终于赶在开春前到达江陵。
换言之。
江陵非但不再空虚,还反过来对江南的陆逊部形成了足够决胜的军事条件。
而临沅、汉寿战场随着战事迁延,眼看着也是越来越不可能被攻下来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份上。
对于孙权而言,军事上俨然不能再有指望。
外交上因为曹操病危,短期内也不存在联曹抗刘的可能性。
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全都不可为。
那孙权还能做什么呢?
……
“孙权派使者到江陵求和了?”
冬末之时,北边有信使来到了作唐。
麋威立即召集部下议事。
习宏:“大势所迫,孙氏不得不谈了。”
“一则自王师抵达江陵,吕蒙病逝,陆逊部兵疲意沮,早已独木难支。”
“若再不罢兵,其部兵马只怕要尽墨。”
“二则数日前细作探知,孙皎旧疾复发,已经卧床不起。”
“其万一有失,说不定连临沅城下的兵马也有倾覆之危。”
麋威闻言颇为感慨点点头。
实在是建安二十四、二十五这两年,有太多历史名人病逝了。
曹操、吕蒙、孙皎就不提了。
刘备这边,原本历史上的关羽之死可谓重大损失。
而没记错的话。
后将军黄忠黄汉升。
尚书令法正法孝直。
都是死于二十五年。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谁都无法避免。
唯独是眼下孙权这边。
病倒的恰好是两个栋梁级的大将。
且都倒在两军对垒的阵前。
这让不知“历史”的习宏等人不得不感叹一声:悠悠苍天,到底是有眼的。
这时詹思服好奇问:
“主公,大王又要跟孙氏结盟了吗?”
麋威:“曹魏势大,刘孙联盟乃是大王和诸葛军师早就定下的方略,所以终归是要结盟的。”
“然则。”麋威语气一转。
“此战到底是孙氏背信弃义在先。”
“要开战的是他,但什么时候停战,可就由不得他了!”
见众人神色一凛,麋威情知久战之后,人心思安而厌战,
便又轻笑安抚道:
“诸位稍安勿躁。”
“当下我军据守城池,又有王师为援,士气充足。这跟去冬最危险之时正好反过来。”
“只要继续消磨下去,最先崩溃的一定是敌军。”
“到那时。”
“即便大王仁念不愿多杀生,却也不妨以此作为筹码,倒逼孙氏割地求和的!”
众人这才露出释然之态。
不论如何,这一战,终究是己方笑到了最后!
……
接下来,北边传来的好消息越来越多。
比如孙权得知刘备关羽晾起了他的使者后,便立即派出第二位使者。
俨然是真急眼了。
这次使者乃是陈郡名士郑泉郑文渊。
陈郡正是刘备当年作为“刘豫州”时治下的一个郡。
两人指不定早年间还见过面的。
这次刘备倒是没晾起郑泉了。
但关羽却在宴席上当场拔刀誓言要杀人祭旗。
然后刘备“好劝歹劝”,好不容易将关羽摁住。
却又一脸“无奈”地对郑泉表示,如果孙将军不给出足够的诚意,孤实在不好安抚大将云云……
这期间各种红脸白脸,勾心斗角,听得麋威直呼过瘾,仿佛前世在追更连载小说。
总之。
到了开春之后,两家重新结盟的意向算是大致确定下来。
稍后刘备这边派遣使者回访孙权,明确赔偿细节,正式订盟。
而随着局势终于缓和,因战事而搁置的荆州人事调动,也都陆续有了说法。
首先是南郡太守麋芳,去太守印绶,改任益州议曹从事。
稍后与家人一同迁居蜀中。
议曹从事是个不掌管任何实职的言官。
等于说将麋芳闲置在蜀地了。
据说迁入蜀中还是其兄麋竺强烈要求的。
倒也符合大部分人的预期,不足为奇。
有意思的是潘濬的任命。
从荆州治中从事史转为荆州别驾从事史。
汉代的州别驾和州治中,都是州部长吏,有纲纪吏之称。
其中州别驾的名位稍高。
所以明面上来讲,潘濬是升官了。
但与此同时,刘备又任命凤雏庞统之弟庞林,接任空出来的州治中。
须知潘濬升官前,虽然地位稍低。
但上头除了一个关羽,其实并无人能分他权势。
至少在州部一级他是说一二不二的。
但现在突然多了一个庞林跟他平分秋色,还都是荆州名士。
说一句明升暗降也不为过。
但大势如此,刘备能在明面上给予尊重,他还能说什么呢?
谁让他当初故意托病不出呢?
不过,相比起这些偏于内治的人事变动,麋威更在意的是军政上的调整。
因为这跟他个人、跟刘备集团今后的前途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