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濬总结道:
“你以如此年纪执掌两千石的权柄,必然会声闻于州郡,乃至海内。”
“只是你终究不是真太守。”
“他日南郡来了新府君,你虽不至于沦为白身,但还须依附于人。”
“可既然如此,比起区区一郡太守,关将军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
麋威有所明悟:“先生认为我该选第二个?”
潘濬不置可否:“前者重于扬名,后者重于求实,怎么选全凭你本心。”
麋威郑重拜谢。
随后潘濬让身旁少年上前拜见麋威。
介绍这是他的次子潘秘,今年刚刚束发,正当求学的年纪。
两人平时可以多多交流学问。
麋威心道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潘濬的家人。
早不见晚不见,偏偏就在关羽归来之后。
看来老登终于下定决心留在刘备这边了。
而自己则是他与关羽之间的纽带。
麋威心中了然,却是看破不说破。
于是师徒尽欢。
……
江南,公安县。
啪!
李异掷剑于地,满脸羞愤。
“本以为大敌是关羽,不料竟被一黄口小儿所欺!”
“都怪末将学艺不精,竟未能提前察觉扬水河堤的隐患。”
“陆将军,末将愿意亲领三百健儿攻城,若不成功,情愿死在城门下!”
李异越说越激动。
但一抬头。
却见陆逊失神的望向县寺方向。
那里原本是吕蒙中军本部所在。
现在则换上了“车骑将军”的旗帜。
正是早年刘备为孙权上表所请的将军号。
虽然这个位比三公的将军号一直未得到汉廷的公开承认。
却不妨碍江东上上下下,以此尊崇孙权。
在李异眼中。
“车骑将军”四字是如此的威武夺目。
以至于他下意识压低了声音:
“若主公责怪下来,末将愿一力承担败军之责!”
闻得此言,陆逊这才缓缓回头,道:
“你是我部将,你的过失就是我的过失。”
“败军之后便将罪责推诿于部下,那陆某何堪为将啊?”
李异闻言动容:“将军……”
“行了,请罪的文书我早已送出,你就不必自责了,尽快整顿兵马才是你该考虑的。”
“毕竟咱们还要跟关羽对垒很长时间,而吕虎威的身体撑不了多久……”
说罢,陆逊转身回营,不再看那面“车骑将军”的将旗一眼
李异心中稍安,正要跟着回转。
蓦地,他回头再望向那四个令人敬畏的字眼。
心头不禁生出疑问。
主公既来,为何不见他出面劳军?
……
关兴伤病未起,麋芳软禁在府,而潘濬则一如既往地托病不出。
于是代表江陵全城去接受关羽劳军的差事,就落到了麋威身上。
当然,真正劳军的细务,过去几日麋威早就跟廖化对接好了。
所以今日主要慰劳的对象,正是麋威本人。
不多时,麋威来到西墙外的中军大帐。
尚未入帐,旁边就闪出一道修长的身影。
关季姬。
说起来,自江陵开战之后,自己日日忙着守城,有好些时日没见过对方。
正要打招呼,关季姬已经一把将他拉到旁边空地,低声问道:
“听说郎君欲求妻于妾家?”
呃……啊?
麋威一时没反应过来。
关季姬秀眉轻蹙:
“难道是假的?”
麋威这才记起,自己确曾用这个借口敷衍过麋芳。
也曾对着本地士族的头面人物谎称私会关季姬。
但,那不都是用来忽悠老登们的话术么!
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是还是不是。
说不想吧。
眼前这位很可能就是民间传说人物“关银屏”的原型。
什么黄月英弟子啊,随诸葛亮南征啊,嫁给李恢之子李遗啊。
这些当然只是寄托着大众朴素情感的美好传说,当不得真。
却也不妨碍麋威因此有一点点好奇,有一点点想法。
但你说真娶吧。
那关兴不是早就暗示自家要与刘备结亲么。
老刘对自己父子还是挺厚道的。
就这么截胡人家儿媳妇,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我又不姓曹!
只好微笑以对。
关季姬见状却不再追问,也不见喜怒,转而道:
“仲兄让妾转告郎君,大人(关羽)并非轻慢士人。他只是不喜欢那些无端生事的庸士。”
“比如诸葛军师,比如廖主簿,我家大人都是敬重的。”
“你若想有所作为,何妨效仿二公,凡事多顺着我家大人的脾气?”
“若能做到这样,将来必有所得!”
原来是关兴托妹妹来提醒自己!
这哥们虽然总是高估我的水平,但为人是真仗义啊!
麋威暗松了一口气,对兄妹俩一番感谢
然后转身入帐。
却不知少女看着他的背影,欲言又止。
……
“安汉将军之子麋威,再拜君侯!敢问君侯起居?”
中军大帐内,麋威终于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关羽。
说实话,这跟他之前想象的关二爷有点落差。
因为关羽虽然如传闻一样身材高大。
但比起更早接触的关兴、关平兄弟,又不免显得有些衰老,枯槁。
如果以“绝世猛将”来论。
显然年轻力壮的关平更符合刻板印象。
大概是上了年纪,加上常年军旅苦劳所致?
不过他现在也不是“吴下阿蒙”了。
想那吕蒙姿容更加枯槁,半只脚都踏入棺材了。
不也依然能将躲在城墙背后的麋芳吓得瑟瑟发抖?
能逼得潘濬这老登左右横跳?
所以关羽这种万人敌,其威武本就不在于一人之躯。
这时关羽开口:
“昔年你在荆州,还只是个被我一臂提起的小儿。”
“不想如今生得这般俊伟,还替我守住了城池。”
麋威听对方是以长辈的语气调侃,便莞尔应道:
“小子如今虽然生得俊伟,守得城池,但依然能被关将军一臂轻松提起!”
关羽闻言,摸着半白的美髯哈哈大笑。
又指着旁边一张胡床(马扎)让麋威坐下来说话。
接下来两人聊了一些先前守城的细节。
麋威没有隐瞒,和盘托出。
当中还穿插一些潘濬的观点,以此请关羽来评价。
关羽虽然不屑于潘濬,却对麋威这虚心求救的态度很受用。
尽管没有亲自下场点评,却点名让身边将校佐吏来解答。
一时间,帐中气氛十分和谐,而麋威受益匪浅。
直到关羽语气蓦地一转:
“先前我让廖元俭给你两个选择,你考虑好了?”
帐中诸人立即噤声。
而麋威知道今日的戏肉要来了。
却不紧不慢,起身抱拳:
“小子方才得到君侯提点,便算受了君侯半师之恩。”
“为报此恩,愿意在君侯帐下效命!”
非是讨赏,而为报恩。
虽然只是些言语上的把戏,却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做事态度。
关羽人老成精,自然听出了麋威的小心思,也是不紧不慢道:
“从事中郎秩仅六百石,为我府中佐吏,远没有一郡两千石的权势,你不觉可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