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田大牛聊了半个时辰,从建造兵工厂的选址,到对方需要的帮助,以及自己对兵工厂的要求,两人都聊了个透彻。
最后,姜建勋对于如今的情况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首先,他想要组建一支火枪兵的愿望落空了,因为打造火枪的速度非常慢,平均一名熟练的工匠半个月才能打造一杆火枪,这火枪还要是火绳枪(鸟铳),如果是燧发枪(鲁密铳),所需要的时间则要更久。
就算姜建勋讲出了后世“穿越者”前辈的流水线作业法和水力作业法,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他造出足够的火枪让他武装一支火枪兵。
不过,得知这个情况后姜建勋也没有纠结,没有火器部队那就用手中的雁翎刀和马槊杀敌,就算是冷兵器,他同样可以将建奴赶回关外。
其次,姜建勋发现,一个合格的兵工厂所需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其他的不说,就是钢铁冶炼这一块,就需要他大力扶持,否则不管是他的枪械还是武器,都不能得到升级。
而这,也让他对兵工厂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
那就是提升冶炼,提升钢铁的质量。
生出这个想法后,姜建勋直接考察田大牛身后的一众铁匠,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人名叫王三才,是一名肌肉虬结的中年男子,相比于田大牛,王三才家庭美满,儿女双全,父母尚在,妻子贤惠,可以说在这明末真是个人生赢家。
而这种人想要掌控也非常简单,一来给他安稳的生活,继续让他老婆孩子热炕头;二来就是监视住他的家人,当然,如果对方没有其他心思的话,那这就是保护了。
就这样,王三才也得到了姜建勋的紫色词条(冶炼详解,极致匠心)加持,一时间,他脑海中多了很多知识,不过和田大牛一样,他只认为这些知识是他原本就掌握的知识。
看着田大牛一行人离开,姜建勋朝王二虎使了个眼色,王二虎心领神会的安排人手保护这些人。
做完一切,姜建勋这才卸甲,躺在床上。
他先是查看了一下自己的系统面板。
【宿主】:姜建勋。
【功勋】:149500点。
【物品】:无。
姜建勋原本有五十多万功勋,至于这多出来的,自然是那后面斩杀建奴和包衣阿哈获得的。
而这五十多万点功勋,在三千家丁…也就是如今的三千虎贲身上,姜建勋就花了三十多万功勋。
再加上花在那五百多建奴身上的五万多点功勋,还有就是刚才兑换的两个紫色词条,这一轮消耗下来,就只剩下149500点功勋了。
“真是不经花啊。”
姜建勋感慨一声。
在他看来,他后面要用词条的地方很多,仅剩的这点功勋是绝对不够的。
不过,如今的他也算是有了立足的根本,所以今天他倒是不像昨天一样精神紧绷。
只见,姜建勋躺在床上,没过片刻,就沉沉睡去。
…………
就在这边姜建勋刚刚睡下,另一边,北京城内。
搂着一宫女睡觉的睿亲王多尔衮被人叫醒,带着起床气来到养心殿,当他看完下面人呈递上来的紧急军情,顿时勃然大怒,将眼前的桌案一脚踢翻。
这一幕吓得殿内所有人赶忙趴伏在地,瑟瑟发抖,不敢发出任何异响,生怕自己成为对方的出气筒给宰了。
“姜瓖,姜瓖,该死,你真该死。”
说话间,多尔衮把那手中的宣纸捏的嘎吱作响,直到意识到手上宣纸破损,他才努力平复心情,然后思虑片刻,这才开口说道:“传令给各亲王贝勒,让他们火速进宫议事。”
说完,多尔衮命人把东西收拾一下,同时让人将那情报抄录一份。
坐在龙榻上,看着眼前被人重新抄录的情报,多尔衮眉头紧皱,他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做,是让阿济格回来收拾这姜瓖,还是自己这边派人过去。
其实多尔衮是中意后者的,只不过如此一来,这个功劳就要落到其他亲王手上了。
虽然他在京师还有两白旗两万精锐,但遗憾的是没有统兵之人。
就在多尔衮迟迟下不定决心的时候,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等一众满清贵族进入养心殿。
很快,众人也看完了情报,对此,有人愤怒,有人皱眉,有人面无表情,当然也有人为之高兴,显然,这满清内部如今也不是一条心。
“这情报该不会是假的吧?姜瓖能有这么厉害?”
提出质疑的是礼亲王代善,他就是那个面无表情的人,在他看来,这个情报很有可能是假的,一来纸张不对,二来姜瓖不可能有这么厉害。
当然,前者他没提出来,毕竟说出前者就是把矛头直指多尔衮,这对于擅长审时度势的他来说,自然不会这么没眼力见。
这话一出,其他人也是反应过来。
显然,他们跟代善有着同样的想法,姜瓖不可能有这么厉害,要知道叶臣的正黄旗战力可不差,别说一个姜瓖,就算换成吴三桂的关宁军,也不可能杀死叶臣。
而听闻这话,多尔衮也开始怀疑,怀疑这情报是不是有误。
很快,他们叫来传递情报的人,当听到情报无误,正黄旗的溃兵甚至已经在城外不远处的时候,他们才开始相信,叶臣真的已经死了。
“既然情报无误,那接下来我们就商量一下怎么做吧。”
多尔衮开口说道。
这话一出,有人站出来提议:“要不召回英亲王,让他先解决了姜瓖再追击李自成。”
这话一出,顿时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其中就以代善为首。
“不行,如果让李自成喘口气,那我们想要拿下山陕两地就会非常困难,不如从北京派兵。”
听了代善这话,多尔衮心里也顿时有了决断。
在他看来,一定不能把阿济格召回来,不然他这鲸吞汉人江山的计划就要搁置,甚至是破产,而一旦计划破产,那用不了多久,他们大清就又要退回关外那苦寒之地。
只是如果从北京派兵,那该让谁领军呢?
这是多尔衮如今纠结的地方。
他自己带兵去肯定不现实,如果他离开了这权力中枢,很难保证他再回来的时候还能有如此权势。
而既然他不能去,那就只能从代善、济尔哈朗和豪格三人中选一个,毕竟连叶臣都败在了姜瓖手上,不派个镇的住场面的人去,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姜瓖。
只是,这些人跟他都不是一路人,代善反对过他当大清皇帝,济尔哈朗是皇党,豪格要跟他争夺皇位。
而听闻代善这话,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多尔衮,因为他们都知道,到对方做决定的时候了。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最终多尔衮还是做出了决定:“济尔哈朗,命你带镶蓝旗本部五千人,再点蒙八旗两千,汉军旗五千,包衣阿哈一万人前往大同,另外,那群回来的正黄旗士兵也交给你节制,记住,这一战要速战速决。”
多尔衮之所以选择济尔哈朗,那是因为相比于其他两个人,济尔哈朗就是赢了,对他的威胁也是最小的。
先说代善,这个人在满清内部的话语权很重,有时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他多尔衮的决策,所以代善不能去。
再说豪格,这个人可是皇位的顺位继承人,他要是打赢了,话语权越来越大,那就麻烦了,甚至有可能影响内部的平衡,所以豪格也不能去。
那么就剩下济尔哈朗了,对方虽然是皇党,但是皇帝在多尔衮手上,所以就算对方打赢了,多尔衮也能制衡济尔哈朗。
“是。”济尔哈朗听闻,面不改色的起身领命。
见状,多尔衮继续下令:“来人,传令给阿济格,让他继续按原计划行事,必须在三个月内打破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