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淮陈述了一番形势后就识趣地退下了,将主战发言权还给了刘表,毕竟这次又不是真的联合作战,双方不可能推举出来一个名义上的总指挥,否则单一个内部融洽就够头疼了,肯定还是各自为战尽量策应。
“子柔、异度何在?对付袁公路的计划就交予你二人来规划,上次长江一战我等大胜而归,此次也不例外。”刘表冷哼一声,缓缓开口道。
“诺。”
蒯良、蒯越相视一眼拱手应答道。
“黄忠、文聘、蔡瑁、张允、魏延可在?”
“末将在。”诸将走上前抱拳道。
“令黄忠为三军统帅兼都护将军,魏延为偏将军,率三万兵马驻守复阳,绝东北道,自章陵而出击豫州军侧翼。”
“封文聘为南阳太守,自领一万人马进攻南阳,对峙袁术汝阳之军,若吕布率军来袭,可伺机退回襄阳,只求牵制一时和获悉对方战略动向。”
“蔡瑁、张允汝二人召集荆州水军精锐,乘水路赶往江夏,若有来犯之敌,可全军出击斩其于长江之上。”
“余下将领士卒可随吾于陆路而出,败尽袁术精锐,一举夺回江淮之地。”
“诺。”将帅们纷纷受命而去。
一时间州府之内开始了大动员,一道道命令以极快的速度传达军营,襄阳城的守备力量近乎倾巢而出。
不得不说一旦触底反弹爆发起来,刘表的威望和气魄还是很恐怖的,至少刘表在世时荆州还算太平,若真是昏庸无道,早就被人灭了。
见众人告退,刘表看向刘备道:“我知玄德贤弟素来与公孙伯圭交好,为此不惜交恶袁本初,也需要借袁术之力自保,此次出征贤弟所带人马不多,便无须以身犯险了。”
“景升兄何出此言?”
刘备一愣,说起来他和袁术也并无直接瓜葛,只是因为局势的缘故被划分到了一个阵营,但现在有了最根本的政治冲突,还联个屁的盟啊。
“子韫,从平原出兵需要多久抵达豫州?”刘备扭头朝苏淮问道。
苏淮见状也只能无奈地回答道:“大半个月吧,而且还得准备粮草军械,安排好将员调动以防袁绍偷袭,总体来看绝对赶不上此战的。”
“不过如果此战成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也许作为一支奇兵加入战场。”
刘表这话明摆着就是在激刘备出手,关键是碍于大义还真不好推卸,问题是对方的这种算计完全没必要,因为苏淮本来也没想着避其锋芒。
趁此机会掠夺豫州精华区就是他的首要目的,这一点早就策划好了,倒是你刘表这么忽然转变态度很让人担心啊,同为汉室宗亲没必要吧。
【也罢,既然你想玩阴谋算计的话,那我也来反将一军,看看究竟是谁渔翁得利。】苏淮思索一瞬后计上眉梢,替刘备朝刘表说道:“景升公,我主此来是为赴宴所以随行兵卒不多,但同为汉室宗亲,岂可坐观袁术称帝视而不见,还望景升公看在一腔热血和同宗情分上,借我主几千兵马以对抗豫州军,为朝廷除贼。”
说到最后,苏淮几欲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大汉忠臣的楷模。
“这……”刘表闻言皱了皱眉,但为了彰显自己的胸襟还是咬牙问道:“玄德贤弟要借多少兵马?”
刘备还有些懵,正想着摆手拒绝好意,却被苏淮笑着抢先回答道:
“就魏延魏文长的本部三千步骑吧,听说此人骁勇无双,也能保护我主安危。”
“好,我这便写一封调令送给魏文长。”
刘表脸皮阵阵抽搐,心中也暗暗后悔,他干嘛非要多嘴上去问一句,随便调拨一批新兵过去不就得了。
苏淮拱了拱手道:
“那便谢过景升公了,此战我等若能齐心协力击败袁术,瓦解其贼从势力,有这份讨贼之功在,天下汉民都将会传颂景升公的恩德。”
“……”
刘表听到这话勉强舒坦了一些,也不斤斤计较苏淮的言语过失了。
告别刘表后,刘备这才放心询问道:
“子韫,何必让景升兄为难,以云长等人的勇武,几百人照样可以破敌。”
苏淮叹了口气,徐徐解释道:“玄德公我们可不止几百兵马,奉孝在我们出发前就通知了子龙,让其统率一偏师,管亥为副将,屯兵驻扎于湘水边境,随时都可以进军从而巩固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防守。”
“如此甚好。”
得知喜讯的刘备阴霾顿时散去,战意升起的同时也更兴奋了。
“不过我的建议是兵分两路,您和仲康、子龙、管亥领军前往江夏那边,我和云长、子扬、文谦还有魏文长去南阳策应,这样才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案。”然而苏淮很快就浇了一盆冷水下来。
“为何我们不汇聚全力击败袁术?”刘备脸上露出一抹疑惑之色。
“……这个,子扬还是你来说吧。”
苏淮拍了拍刘晔的肩膀示意由对方来讲。这种触及到各方立场问题而作出的决策,他上去说容易引起误会,还是让刘晔这种情商天才来比较合适。
刘晔瞪了他一眼,组织好语言道:
“咳咳,主公,子韫的意思是他认为蔡瑁、张允二将可能守不住江夏,我等可以去协助布防,牵制扬州水军,而以黄中郎将的实力足以抗衡袁术的豫州军主力,再不济也能守住城池不破,时间一长对方必败走。”
“而南阳周围有纵流交错,水网密集,利于水军施展,但文仲业却未作好防备,一旦袁术的水军沿河而上便可进逼襄阳,若此举功成,荆襄各郡有倾覆之险,不可不防,子韫用兵谨慎,恰好可以弥补此缺漏。”
刘备听完一席话只觉得豁然开朗,拍手叫绝道:
“原来如此,子扬之远见,吾不及也。”
“好了玄德公这条计策是出自我手,别再吹捧子扬了,咱们快点出发吧,晚了这套方案又得加以更改了。”苏淮翻了个白眼忍不住吐槽道。
他也没想到刘晔竟然这么能说,入豫州搞偷袭被对方说成是挽救南阳,保存有生力量避开正面交锋,转而跑去跟着蔡瑁统领的荆州水军混,也能被说成是担忧荆州水军会吃败仗,不得已才去江夏支援。
看着刘晔那副旁若无事的模样,苏淮都有些由衷的佩服了,论颠倒黑白这块,对方简直是行家啊。
另一边的汝南,吕布在听到袁术称帝的消息人都傻了,身后跟着的高顺和张辽也是一脸难以置信,碗里的饭顿时不香了。
“袁公路是白痴吗?”
吕布爆粗口了,他没想到袁术会在这个时候搞这么一出,他好不容易找到个冤大头可以给队伍供给粮草,结果他吃着袁术刚热乎的饭,人家犯蠢了,还是那种超出天际的蠢。
“奉先该怎么办,要不然这十万担粮草我们不要了,兄弟们的命重要,回师五原吧。”张辽扒拉两口后放下碗,苦笑着劝道。
“没粮照样也会死。”吕布无奈道。
犹豫了一会儿后,他幽幽叹道:“把这些粮食带上,帮袁公路打下南阳就撤吧,我们也还能在那里劫掠一番得到补充,从此两清互不相欠。”
说完吕布便拿起方天画戟召集麾下去了。
和吕布一般头疼的还有寿县的孙策,他看着面前方才带兵从东城借粮归来,脸上却异常平静的周瑜,虽胸有闷气但又不知该怎么发泄:
“公瑾,这一幕你早该料到了吧,你当初劝我交出玉玺换取兵马,应该也有让袁公在前面吸引注意,从而让我等平稳成长的想法,对不对?”
周瑜也不屑于撒谎,如实承认了:“嗯,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那时只是出于让他野心膨胀的意图,并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而如今看来,袁公的做法确实有些偏激了。”
孙策拍了拍桌案大叫道:“可你知不知道袁公这段时间来对我孙氏恩重如山,此举莫不是置我于不义之地?”
周瑜神情凝重:“伯符,袁公不得人心迟早为他人所灭,你若希望有朝一日回报其善待的恩情,只能尽力变强,强大到可以抹平称帝这件不堪的往事,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可袁公攻打荆州,有一半是为我报父仇雪恨,而我却袖手旁观……”
孙策神色黯淡,他不知道该作何抉择了。
周瑜看见孙策这颓废的姿态也是醉了,只能像是哄小孩一样地问道:“此错在我,我不该让你将玉玺交予袁公,伯符你有何想说的可以说了,只要不是太无理我都能答应。”
孙策眼前一亮道:“我要出兵复仇,没有比这次更好的机会了,我要用刘表一家老小的人头祭奠我爹的在天之灵。”
闻言周瑜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当中,但最终还是没有反驳,点头默认了。
“可以,但我们掌握的兵力不多,且我训练的水军和荆州水军还有一点差距,从江夏进军的话风险极大……”周瑜耐着性子给孙策解释道。
话没说完,孙策便抬头插嘴问道:
“那我们从汝南进兵还是从豫章?”
周瑜冷哼一声说道:“都不行,去豫章会受到刘繇的阻击,而且我们此战不能打着援助袁公的名义,若不是有兴父仇名正言顺,你再怎么说我都不会容许你这个时候攻打荆州的,这等于是和天下诸侯作对。”
“好吧,如何攻打你说了算。”孙策耸了耸肩也不继续挣扎了,他知道周瑜的智略远在他之上,不说每次料事如神,也很少犯错。
“我们依旧还是选择从江夏登陆。”周瑜在沙盘之上插了两个小旗。
“你刚不还说没什么把握吗?”孙策见状,不服气地驳斥道。
然而,周瑜只是微微一笑道:“行军打仗岂有不冒险的,何况我只是说我们的水军实力弱于对方,又没说蔡瑁、张允的统兵水准强于我。”
“……”饶是孙策此时也看懂了,周瑜这是提前就做好出兵的打算了。
“那我们要留哪几员将据守会稽?”孙策又询问道。
“黄公覆和韩义公吧,他们二人行事周全,相互配合足以抵御刘繇,此行将周幼平带上一起,那家伙另辟蹊径突破到内气离体了。”周瑜拧眉思索后说道。
“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孙策挠了挠头问道,话说周泰上次被他打服的时候还只是练气成罡呢,这短短几个月就晋升了?
周瑜低头猜测道:“大概和你走的武修路子不相同,他将内气都练到身体里去了还不能使出来,目前来看除了身体素质强了没什么变化。”
“下次让我来试试他的底细。”
孙策当即欢呼雀跃,那种刻在骨子的好战之心让他总是喜欢与高手过招。
讨论完军务,孙策便没了兴致,很是熟练地郑重道:“其余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先回去看看仲谋。”
说罢,也不管周瑜是作何表情,整个人纵身一跃就跳到自家内院去了。
周瑜目睹此景不由长叹一声,有气无力地抱着公务去找诸将商议去了。
踏入军营的时候还恰好碰到了袁术,上次袁术为了支持孙策开拓江东,派了几千劲卒随之联合作战,一战平定了扬州的大部分豪强贼寇,诸如严白虎、许贡之流尽皆逃亡余杭,即便聚拢残兵也难成气候。
而这次攻打荆襄,定然是要将旧部召回,争取一次就把刘表带走永绝后患,等拿下了荆州他就有底气回去找自家族老上谈判桌好好理论了,袁本初再强也不过为一冀州争得头破血流,他袁术坐拥四州之地,才是袁氏一脉最优秀的继承人。
话说其实袁术对于打败刘表也没那么深的执念,只是因为荆州战略位置太过重要,加之孙坚长江一战兵败身死让他颜面大损,种种小事积怨下来,这才让袁术有了雪耻的念头。
周瑜看见袁术有些不想打招呼,低着头捂脸准备跟在士卒后面蒙混过去。
可惜袁术愣归愣,但眼神还不错,一眼就将之从兵卒队伍中揪了出来:
“咦,公瑾你不是在会稽整军吗?怎么跑过来了?”
周瑜有些心虚道:“瑜拜见袁公,某此来是来向伯符汇报一些政务的。”
袁术也没去猜忌,张口问道:“哦,看来你也收到这边的消息了,当初吾答应过孙文台,若今后他战败他人之手吾必当为他收尸替他复仇,现在兵甲粮草已足,又有吕奉先加盟,我要践行诺言了,你和伯符要不要随我一起?”
周瑜拱手一礼:“多谢袁公仗义,伯符念及此事已久,但伯符如今兵微将寡,恐难以为继,只愿能在江夏方向牵制水军,为袁公创造战机,也算是告慰孙伯父在天之灵了。”
这话确实是出于内心的,不管袁术的操作有多不得人心,但饶是周瑜也得承认,这家伙无论到达何种地位,也一直秉持着少年时的豪义之气。
如果不是因为称帝,周瑜觉得自己努一努力,将孙策麾下凝聚一心把江夏打个对穿,联合对方倾吞荆襄,也不失为一个迅速起势的好办法,毕竟现在袁术的嫡子袁耀貌似快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