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大三开学,墨宇轩还没从爆火的喜悦中缓过神,就被新的机遇砸中——知名国际导演抛出橄榄枝,邀他参与一部跨国合拍的文艺悬疑片,饰演重要配角,还负责中方筹备与协调工作。这对渴望国际舞台的他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可也意味着巨大挑战。

刚到国外片场,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就给了他下马威。外国工作人员习惯直来直去,墨宇轩却因文化背景下意识委婉表达,导致信息传达不畅,工作衔接频频出错。在一场场景布置会议上,他用含蓄的措辞提出调整建议,比如“这个场景的布置或许可以再稍微柔和一些,会不会更符合角色的心境呢?”外国同事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现场陷入短暂的沉默。直到他直白地说:“这个场景道具太多太杂乱,得减少三分之一,突出主角的孤独感。”大家才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表示理解。这让墨宇轩深刻意识到,在这个新环境里,沟通方式必须做出改变。

拍摄时,语言差异更是难题。与外国演员对戏,墨宇轩常因英语表达不够精准,无法完全传达角色情感,表演效果大打折扣。一次重要的情感戏,他反复NG。他本想表达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可说出的台词却平淡无奇。导演虽没斥责,但他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失望。为克服难关,他随身带着小本子,随时记录专业术语和日常用语,像“anguish(极度痛苦)”“torment(折磨)”这些能精准表达情感的词汇,他反复背诵。抓住一切空闲时间练习,在片场休息时,他会对着镜子反复演练台词的发音和语调;吃饭时,也会小声嘀咕着各种句子。还向外国演员请教地道表达,学习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语气和肢体语言,逐渐让自己的表演更自然流畅。

资金管理和预算控制也成了麻烦事。国外物价高,剧组成本远超预期,道具采购、场地租赁费用不断攀升。投资方多次询问进度与资金流向,稍有差池就可能撤资。墨宇轩每日对着账本和合同,仔细核算每一笔开支,和制片人重新规划预算分配,削减不必要开支。原本计划租赁豪华的拍摄场地,他和团队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一个租金减半但同样有特色的地方;道具采购时,他货比三家,与供应商协商争取优惠,还通过二手市场淘到不少性价比高的道具。

更糟的是,拍摄途中他突然接到学校通知,因一门必修课改革,需回校参加额外实践课程和考核,否则影响毕业。此时正是拍摄关键期,请假意味着耽误进度,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墨宇轩心急如焚,与学校沟通希望能延期,他言辞恳切地说明自己的工作情况,希望学校能通融,但却被告知规定不可更改。无奈之下,他和导演、制片人坦诚相告,制定了详细的替代方案,在请假期间安排可靠人员暂代工作,并远程指导。他花费整整两天时间,将手头工作整理成详细文档,与暂代人员交接,还设置了紧急联络机制,确保随时能提供帮助。

回校后,他白天全身心投入实践课程,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和任务,晚上熬夜查看拍摄进度,与国外团队视频会议沟通。课程考核结束,他马不停蹄赶回片场,却发现拍摄因临时换场地又出了新问题,工作人员士气低落。墨宇轩顾不上疲惫,挨个找大家谈心,他耐心倾听每个人的抱怨和担忧,用真诚的态度安抚大家,重新规划拍摄计划,将困难逐一分解,制定详细的时间表,鼓舞士气,让大家重新燃起工作的热情。

电影杀青进入后期,墨宇轩参与国际电影节展映筹备。他穿梭在各国宣传,参加各种影展和交流活动,与全球电影人交流,了解国际电影市场动态。在一次法国的影展上,他结识了一位著名的欧洲导演,两人就电影叙事结构和文化表达展开深入探讨,让他受益匪浅。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亮相,虽获不少赞誉,但也因文化差异,部分情节解读有偏差。比如电影中一个关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情节,外国观众理解起来有困难。墨宇轩认真记录反馈,与团队探讨跨文化叙事优化,思考如何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同时,让全球观众都能理解和共鸣。

大三下学期,墨宇轩拒绝众多片约,沉淀下来创作自己的剧本。他结合在国际项目中的见闻与思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一部具有东方韵味的悬疑故事。创作时,灵感枯竭、情节卡壳是家常便饭,为完善一个情节,他常常翻阅大量资料,从古代典籍到现代文学作品,从历史故事到民间传说,无所不查。还请教专家学者,为了一个关于古代祭祀仪式的细节,他专程拜访民俗学教授,一待就是一整天,详细了解仪式的流程、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剧本完成,他拿着本子四处寻找投资与合作团队。起初,因题材小众、创新性强,不少投资方望而却步。但他没放弃,不断修改剧本,根据市场反馈和专业建议,对剧情节奏、人物塑造进行优化。制作概念片和详细策划书,概念片里,他亲自参与拍摄和剪辑,精心挑选音乐和画面,将剧本的精彩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策划书里,从市场分析到拍摄计划,从演员阵容到宣传推广,每一个环节都写得详细而全面。终于,一家有远见的影视公司被他的诚意和剧本潜力打动,决定投资。

拍摄筹备中,他亲自参与选角,跑遍各大院校和演艺工作室,面试上千名演员,只为找到最贴合角色的人选。他对每一个角色都有清晰的构想,在面试时,通过各种即兴表演和交流,挖掘演员与角色的契合点。在摄影、美术、配乐等环节,他也亲力亲为,与团队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和摄影师探讨不同场景的光影运用,为了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尝试了十几种打光方案;和美术团队一起研究场景设计,从道具的摆放位置到色彩的搭配,都经过精心考量;和配乐师深入交流,分享自己对每个情节情感的理解,让音乐与画面完美融合。

墨宇轩清楚,前方挑战重重,但逐光之路本就布满荆棘。他怀揣热爱与执着,坚定向前,立志在国际电影舞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领略中国电影独特魅力,书写属于自己和中国电影的辉煌篇章。每一次困难都是成长的磨砺,每一次挫折都是前进的动力,他期待着自己的新作品能在国际影坛掀起波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开辟新的道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