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抬手在额角摁了摁,缓解这段时间高强度学习的压力。
自从李纲病愈回归后,教导太子学业的重任重新回到他身上,李承乾原本还以为有他在,起码其他的老师不至于太疯狂。
没想到在李纲训斥杜正伦等人后,自己拿出一份整理好的学业安排,里面列出许多晦涩难懂的经学讲义,要求自己必须尽快熟读。
而且给出的理由很充分:太子身为一国储君,除了诗词歌赋,还需要勤加学习治国之道,经学讲义中,自有圣贤道理,不可不学。
这就没法拒绝了,而且李纲说这话的时候,非常的郑重其事,简直像是交代后事一样,搞得李承乾也没法说出拒绝的话来。
这些天只好安心待在东宫,整日抱着一大摞的经书生啃。
对此,李承乾只能感慨,就算是穿越成太子,还是免不了要学习啊!
好不容易又看完一本,李承乾把刚刚边看边写的阅读理解放到一旁,这是回头要交给李纲过目的。
这时青荷上前,递过来一份折子:“殿下,林诚送过来的消息。”
李承乾诧异的问道:“他会写字?”
青荷解释道:“没有,林诚是把收集到的消息口述给奴婢听,由奴婢再誊写一遍......不过听说他现在也有在想办法习字。”
“他去哪学习?”
青荷摇了摇头:“奴婢也不晓得,只是上次去宫门口找他的时候,看到他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问他也只是说还在学着写。”
“既然他有这个心思......”李承乾沉吟片刻,就做下决定:“给他找个学堂,让他好好习字吧。”
“是!”
青荷犹豫了下,还是继续说道:“不过殿下,东宫库房里剩下的银钱不多,给林诚交完束脩,恐怕就剩不下多少了。”
“嘶......知道了,孤会想办法的。”
提到钱的问题,李承乾也觉得头疼,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自己就想过搞钱,甚至连《西游记》都写出来了,结果撞上佛门这件事,一时半会肯定不能再卖给他们。
气都还没消呢,怎么可能还会给佛门提供助力?
既然《西游记》暂时卖不了钱,还是得想法子从其它地方赚点钱,总不能让堂堂一个东宫太子,穷的老鼠进库房都摇头吧?
说起来,之前跟李世民提到过小日子的石见银山,不知道探查进度怎么样了?
摇了摇头,暂时把赚钱的想法放下,李承乾接过青荷递过来的折子,简单查看一番。
果不其然,随着佛门采生折割的事情被彻底揭露出去,整个长安城的百姓对于佛门的厌恶已经达到顶峰。
但是紧接着守静等人奉旨为受害者诵经祈福的事情传开后,百姓的愤怒也稍稍减缓了一些,只不过京城附近几座热闹的寺庙,现在都没什么人再去上香了。
除此之外,李泰在这件事情里的表现也被宣扬出去,在百姓口中,俨然成了一名惩奸锄恶、为民请命的英雄皇子。
不过让李承乾没有想到的是,除此之外还有自己的事。
包括自己发现阿育寺的异常,举荐李泰的事情,也不知道是被谁抖露出去。
前者被百姓夸奖是有勇有谋,至于举荐李泰也变成是自己主动让出功劳,友爱兄弟。
.......
行吧,百姓爱说啥就是啥吧。
至于传消息出去的人,李承乾猜测,多半就是长孙无忌干的,毕竟作为他的外甥,长孙无忌肯定会想办法给自己多弄些筹码,帮助自己继承皇位。
而且经过上次他提醒自己小心李泰,可见长孙无忌目前是站在东宫这边,他会作出宣扬自己名声的事情,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虽然这些好名声对于自己没啥用,但也没法拒绝,总不能当着长孙无忌的面,说自己不想当太子吧?
这件事也只能先这么放着了。
至于《阿房宫赋》倒是没在百姓当中传出去,想必也是因为这首赋作是用来批判皇帝的,所以也就没人敢到处乱传了吧。
除了这些,林诚传进来的其它消息,就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了,不过也看得出来,在收集消息方面,林诚的能力还是挺不错的。
这就让李承乾很满意了。
“青荷!”
“奴婢在!”
“林诚他那几个弟弟妹妹,安置的怎么样了?”
“回禀殿下,人都已经送到长孙大人的庄子上,也跟庄子上的袁管事叮嘱过,说是会照顾好他们的。”
“那就好,回头记得好好给林诚找个教他识字的先生,不要怕花钱,孤这就去想办法挣钱。”
“是,殿下!”
让青荷去支取银钱后,李承乾就又开始思考新的赚钱办法了。
首先是写好的《西游记》不能再拿出来卖,只好先收在书房的架子上,后面再找机会看要不要拿出来。
其次还是那个问题,自己不是理科生,不懂那些稀奇古怪的发明,就没办法从这方面挣钱。
至于继续卖书挣钱呢?
这个倒是可以考虑。
虽然这个时期受限于印刷技术,书籍的出版是非常昂贵的,很多写书的人甚至只能自费出版,很少有能够在写书方面赚钱的人。
但怎么说自己因为之前几首诗,在民间和士林当中也有一定名声,如果现在自己拿出一本新作出来,或许那些书商愿意出钱买版权?
不对,应该叫做给自己的润笔费。
而顶着太子这个身份写书,只要不是写一些反书或者禁书,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毕竟对于编纂书籍一事,文人墨客只会赞扬,历史上编纂书籍的皇子也不少,包括李泰后来也被李世民派去编纂《括地志》。
哪怕自己打算写的是一些奇闻轶事,顶多也就是被言官弹劾几句不务正业,在“穷”字面前,这都算不上什么。
不过到底有没有书商愿意出钱,李承乾一时也拿不准,就想着回头找个人先问问。
另外自己也不清楚这个时代的人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到时候还要打听打听,看写什么书才能卖的出去。
《三国演义》?
反正《水浒传》和《红楼梦》肯定是不能写了,背景就是个大问题。
除了四大名著,还有一些其他书也能抄,《儒林外史》?或者《聊斋志异》?《封神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