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天子,意为皇帝乃上天之子。
李泰身为皇子,上天就是李泰的“爷爷辈”。
但是当钱有才当着李泰的面,痛骂老天爷不公的时候,李泰什么斥责的话也说不出来。
只好退到一边,让士卒抬起担架,继续朝皇宫走去,皇帝已经在宫中专门腾出一处宫殿,用于暂时安置他们。
原本还有大臣想要劝谏,毕竟在皇宫禁内安置百姓实属不妥,但都被李世民一句“朕就是要在眼皮底下看着他们,看看朕的大唐还有多少不法事!”给打发了。
随着士卒抬走担架,紧跟在后面的就是这次抓捕到的涉案僧众。
二千多光着头,穿着黄褐色僧衣的和尚排队进城,何其壮观。
刚刚还沉浸在悲痛当中的百姓,眼珠子立马就红了。
“呸!”
“我前些日子还带老母去阿育寺上香......简直,简直,呕!”
“畜生!”
“妖僧啊!你们简直丧心病狂!你们这些畜生,不得好死!”
百姓纷纷朝和尚的队伍谩骂唾弃,要不是路两旁有士兵拦着,恐怕早就有百姓上拳脚了。
没有找到侄女的钱有才终于反应过来,骨碌一下从地上爬起,抄起旁边老婆婆手里拎着的臭鸡蛋,就往和尚脸上砸去。
砸了几个觉得不过瘾,钱有才狠狠拉住身后的店小二吩咐:“你快回店里,把厨房里那些烂菜叶子都拿过来!用推车都搬过来!!”
同时在嘴里还哆嗦着念叨:“砸死这帮狗畜生,狗屁的高僧,就该下地狱!砸死你们!”
李泰见状,也懒得制止,要不是为了当着百姓的面揭露这些和尚的罪行,还受害百姓一个公道,按照李泰的性子,早就全部坑杀了。
队伍当中,阿育寺主持慧明抬头看了看路两旁的百姓,里面还有不少熟面孔,都是阿育寺曾经的香客,每年年会都会来寺里虔诚的上香祈福。
如今这些人眼里,再也没有对大师的尊敬,有的,只是仇恨、厌恶与鄙夷。
“臭和尚,看什么看!就该让殿下把你两只眼睛也挖出来!”
慧明默默低下头去,任由臭鸡蛋砸到脸上,也不去擦拭。
“阿弥陀佛......”
烂菜叶子、泔水很快就沾满了慧明全身的袈裟。
......
李承乾手持圣旨,站在皇宫宫门的城墙上,等李泰率领队伍过来后,也不说话。
跟过来的百姓正疑惑间,突然看到有一群穿着鲜亮袈裟的和尚不知从哪钻出来。
见状,百姓当即开始喝骂,守静面色一苦,却还是硬着头皮走到最前面。
李承乾冷冷看着,打开手中的圣旨,朗声宣读:“皇帝陛下制曰:朕膺昊天之眷命,承列祖之鸿基,夙夜祗畏,惟以抚育万民、彰明教化、整肃纲常为念......”
“今闻有司奏报,查获妖僧两千余,假托释教,暗行鬼蜮之事,于京畿及诸道州县,犯下“采生折割”之滔天罪孽!”
“佛门本清修净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然今尔等身披袈裟,实为魑魅,假借慈悲为名,行妖魔之实......”
“此等罪行,灭绝人伦,悖逆天道,视生灵如草芥,置王法于无物!其心毒于蛇蝎,其行罄竹难书!朕每思及受害黎庶之惨状,哀嚎之声如在耳畔,断肢之痛似在眼前,岂能不眦裂发指,切齿拊心!”
“敕令,着门下省会同刑部、大理寺审理此案,务必将此案罪首查明,凡主谋、行凶者,一经坐实,按《唐律》处以极刑!”
“凡有参与、知情、包庇者,视其情状轻重,或处斩,或绞,或徒,贬为贱籍,遇赦不赦!”
“涉案寺院,未曾参与其中者,依旧犯有失察之罪,当流放岭南,削去僧籍,令其还俗,不得再入空门!”
......
“此次受害黎庶,召入皇宫,安置于甘露殿,命御医日夜陪伴,尽心医治,若有至亲者,厚加抚恤......”
“佛门其余僧众,虽不曾参与其中,然依旧负有失察之责,责令守静等佛门大法师进宫,为受害黎庶祈福祝祷,怨恨不消,诵经不止!”
回宫之后,李承乾就找上孙思邈,详细描述被采生折割后的那些人的情况,孙思邈甚至还停下提纯酒精的研究,专程去了趟扶风城,回来后却只能对李承乾摇摇头。
连孙思邈都没有办法,那么那群人就真的救不回来了。
被折磨成这个样子,早就心存死志,被李承乾救出来后就想解脱了。
他们之所以还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无非就是想亲眼看着佛门那些刽子手下地狱。
所以在李承乾的提议下,皇帝下旨,特意在皇宫门外摆下这一出,在长安万民的注目下宣判佛门罪行,也算是稍稍弥补一下他们。
至于安置甘露殿,让守静等人为其祈福祷告,既是想要化解他们的怨恨,也是给佛门的惩戒。
“怨恨不消,诵经不止”,就是在告诉佛门的人,必须想尽办法化解他们的怨恨。
如果受害者的怨念没有消除,那就一直诵经,直到化解他们所有的怨恨。
若是化解不了,那佛门就不必存在了。
将是否灭佛的选择权交给受害者,是李承乾现在唯一能为他们做的。
哪怕是佛门将自身命脉交出,做足了姿态,但依旧不能让李承乾心中的怒火消去,所以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怎么着也要折磨折磨佛门。
要让守静这些佛门众人,亲眼看看慧明等和尚犯下的罪孽,并且为这些罪孽继续赎罪。
如果佛门拒绝,或者坚持不下来,李承乾也不介意真正的灭佛。
承天门下的守静显然也听懂了这背后的意思,久久沉默后,还是弯腰领旨了。
如今佛门的形势,由不得他拒绝。
接下这份旨意,既是向皇室表忠心,同时若能化解他们的怨恨,也能缓和其余百姓对整个佛门的怨怼。
再者......
守静回头看着躺在担架上的乞丐们,心下也不由地产生悲悯。
若是为其诵经消怨,纵使累死,也是应该的。
佛门犯下的因果,还需要佛门亲自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