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奋笔疾书 第51章 滔天之功,不贪白不贪

作者:一语不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7 09:22:2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文华殿,刘昀开始谏奏有关西北军务,也在帮朱厚照完成一份有关军政上的奏疏。

到中午前,奏疏仍没写完。

刘瑾出来传膳,却被张永、魏彬等人拉到一边。

“刘公公,这是要作甚?不是说好了要给陛下治病?怎突然就提到西北边防?那是咱该理会的事吗?”丘聚神色非常紧张。

好似在说,闲事莫理,理了一定出状况。

咱得为屁股着想。

刘瑾面带自豪之色道:“吾儿乃天纵奇才,他推算到西北将有一场变乱,提前应对。此乃太子为监国后,提剑所斩落第一件大事。”

张永道:“您先前不是说,要先把御药房和太医院的事办好?那边的人都还等着攻讦您叔侄,等着出偏差,好落井下石呢。咱是不是把精力,先放在那边?”

“一群没远见的井底之蛙,理会他们作甚?”

刘瑾道,“咱家跟吾儿协助太子办大事,可别学那些太医,鼠目寸光,只顾家门口争名逐利那点糟心烂事,怎就不想着放眼朝局,为苍生,为万民?”

“……”

一群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都在想。

听听,这叫人话吗?

你就是个东宫伺候人的太监而已,你侄子也只是个童生,连秀才都没考上。

就敢大言不惭放眼朝局?

高凤哭丧着脸道:“刘公公,朝中那么多文武大臣,他们都是有大智慧的,猫鼠不在一条道上。”

刘瑾怒道:“谁他娘的是鼠?我看你全家都是鼠辈!朝廷养那么多太医,钦天监那么多吃皇粮的,为何到头来都还得靠我叔侄?你们都是东宫的人,不帮殿下,帮谁?”

“我……”

高凤心想,这是帮不帮的问题吗?

旁人还想插嘴,被张永先给拦开。

张永好似总结一般道:“刘公公,只问一句,这么为太子筹谋,就算是把奏疏递上去,陛下能理会吗?”

刘瑾点头道:“这还像句人话,出力就行了,别发牢骚。你所说的这情况,吾儿也有考虑,其实在四月中,有关鞑靼集结的谍报已传到宣府,是否报上来,陛下是否知晓,朝廷是否重视,都是未知之数。陛下既已委命太子为监国,太子提出,难道不是份内之事?”

张永一想,好像还有点道理。

“行了,赶紧准备午膳去,你们吃过没?没吃也赶紧吃!下午还得出宫办事,御药房盯紧了没……”

……

……

午后。

朱祐樘没有睡午觉,此时他已服了中午的药,已能下地,走到桌前坐下。

多走几步就累,但气色已经好了很多,手脚的麻痹也大有缓解,旁边放着一杯茶,他本想喝冷茶,却是因为有医嘱在,只能改成温茶,窗户都紧闭,屋子里会显得很闷热。

朱祐樘除了偶尔会咳嗽两声,已不见重症迹象。

戴义在一旁低着头,说道:“……外面快下雨,湿气大了,自从太子祷雨,这已是连日来第二场雨……”

朱祐樘此时没有理会戴义的话,他一只手正放在嘴边,应对随时的咳嗽。

另只手却端着儿子刚让人进呈来的当监国后第一道奏疏。

还是一道军务策。

既表明西北将会有一场大战,还提到要充分调度大同、宣府的兵马,从京营调遣人马,配合居庸关等内三关人马协防。

更抓人眼球的,奏疏中还提到将在五月二十六之后几天,会有一场暴雨配合冰雹,紧随山洪爆发……可以利用这一点,把鞑靼人的兵马吸引到河谷地带,趁势完成诱敌深入和包围收割……

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思虑在内。

就是越看越离谱。

“咳咳。”

朱祐樘又咳嗽两声,却又重重叹口气。

似乎是对太子有些失望。

旁边的王岳瞅准机会,进言道:“陛下,太子初为监国,对朝事不通,东宫便有人借西北军务徒生事端,应当叫止其行为,加以惩治。”

之前刘瑾还只是带太子嬉闹,参与到给皇帝治病。

现在连西北军政大事都想参与?

不给你扼杀于摇篮之中,怎配得上我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身份?

朱祐樘道:“太子提到,四月中,宣府关口外,威宁海子、猫儿庄等地,有鞑靼集结谍报,朕却未见于案前。有此事吗?”

这就涉及到虞台岭之战前大明朝廷应对上的失误。

其实鞑靼军队集结是在四月中,大明夜不收也称职地完成情报搜集,情报在四月下旬传到京,却正好碰上皇帝祈雨生病。

预警是到了,但朝廷马上迎来国丧,事都给耽误。

戴义先瞪了王岳一眼,随即道:“回陛下,奴婢并不知,或应该问询一下几位阁老。”

这就涉及弘治末年另一大问题……

相权的急速膨胀。

朱元璋废黜丞相制,设立内阁制的初衷,只是找人出来为皇帝决策提供参谋。

明朝中前期,内阁权力并没有能压制六部,其多是处理地方事务,奏疏走通政使司,也只需“关白”阁部。

但因弘治帝对内阁大臣的倚重,内阁铁三角已形成有七年之久,刘健等人更是盘踞内阁十几年,地方事务现在都是先报内阁,再由内阁拟定票拟后,直接转呈司礼监。

若无重大变故,皇帝和司礼监会对内阁票拟直接采纳行朱批。

这就让内阁从顾问层面,变成决策层。

“咳咳。”朱祐樘只是淡然点了点头,随即道,“去传召阁部三位先生,朕正好要请他们协助太子监国。”

说完,朱祐樘把太子的奏疏放下。

戴义本想拿到一边去,却见朱祐樘直接把手按上去。

这说明,皇帝对他们司礼监已有所不满。

西北很可能已上报战事的预警,你们司礼监竟说不知情,还得问内阁?

朕身为帝王,一向都以严谨著称,而你们就给朕干这么不严谨的事?

那这奏疏正好放在这,等刘健、李东阳和谢迁来了,顺带问问他们是否属实。

……

……

戴义心里也有些惧怕,却先赶紧退出殿外。

“去传三位大学士觐见。”

戴义当然不想亲自去,直接把任务甩给王岳。

王岳讶异道:“戴公公莫不是怪责在下于圣前进言?那种不切实际的奏疏,说是方士乱国都不为过!陛下也定不会采信的。”

“你到现在都还没琢磨出问题在哪是吗?”戴义气恼道,“那西北到底有没有鞑靼集结动向报与朝廷?”

王岳皱眉道:“这从何知?”

“你都不知,那太子如何知晓?”戴义反问道,“莫不是阁部没报陛下,没报司礼监,却提前报给太子?”

“这……”王岳一时也迷糊了,随即道,“定是没有。”

“是哈,没有!?”

戴义翻个白眼道,“一个能推测几时久旱逢甘霖、隔空断言陛下为恶疾、谶言太白经天的人,竟会拿这种一验便知真伪的事欺君罔上?是你脑子不好使,还是太子身边人昏了头?”

王岳脸上的肌肉抽动了几下,再不像之前那么自信。

戴义咬着牙道:“陛下虽抱恙,却并不昏聩,如此反常之事,又是太子为监国后所行首事,你觉得陛下会未经查实便直接驳回吗?王大公公,您就算再恨刘瑾,是不是也得分清形势,不要被仇怨蒙蔽?”

王岳辩解道:“在下并不怀私心。”

“最好别有。”

戴义感慨道,“连咱家也不得不佩服刘瑾和他侄子,照理说,这会只要安心将陛下的病治好,那就是大功一件。却还非得贪那滔天之功……看来是咱家小觑于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