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更天,夜很深了。
荣庆堂仍然灯火通明。
廉正亲王长史赵昌文深夜来访,与贾政谈论殿试情况,话题直指贾璎。
“政老,圣上对世侄才华有所怀疑,天子这是不信任贵府的人,抱有敌意。王爷说了,当务之急,请贵府老太君进宫面见太上皇,求个恩典才好。”赵昌文低声道。
贾政听闻面露难色,捋着胡须,踌躇不决。
赵昌文皱眉,“政老,可有什么难处?”
贾政尴尬一笑,朝赵昌文道:“这事情我提过,无奈的是……家母说了,怕惹来陛下怒火,反而不美也。”
赵昌文紧皱眉头,瞧了贾政几眼,这才缓缓点头,“既然如此,晚辈回去如实告诉王爷。还有,王爷让我转告政老,有空带世侄去见一下王爷,他对世侄的才华非常满意呢!”
“明白!明白!等……。”贾政想了想,“等琼林宴结束之后,我定然带人去见王爷。”
“好!好!”赵昌文连连点头,他与贾政又闲聊了贾璎其他情况,这才起身告辞。
离开了荣国府大门,赵昌文坐上轿子之后,脸色沉了下来。
一路上,他凝眉沉思。
来到廉正亲王府,去书房见了廉正亲王,回禀了情况。
廉正亲王一脸疲惫望着窗外,他沉默片刻之后,无奈一叹,“烂泥扶不上墙的宁荣两府,越来越无用了。”
顿了顿,他缓缓摇头,“罢了!罢了!本王身边不缺像贾璎这种人才,随他去吧!”
赵昌文面露忧虑,悄声道:“王爷!万万不可这般想,眼下局势惊险,我们没有退路,凡是朝堂人才,我们锱铢必较,才有一线生机啊!”
“是啊!是啊!”廉正亲王面色一振,精神振作起来,他双眼炯炯有神,朝赵昌文道:“你可有计策?”
赵昌文点头,悄声道:“朝宫内的老太妃说一声,就说贾府出了人才。”
廉正亲王皱眉,“史家这老太妃年岁已高,早已……咦!此法甚妙,过几日就是她寿诞,可对?”
廉正亲王看向赵昌文。
赵昌文含笑点头,“不错!五日后,便是她寿诞,到时候,太上皇和陛下出席,咱们再提出贾家贾璎事情,史老太妃定然朝太上皇央求恩典,太上皇定然顺水推舟同意,太上皇提拔他,当今天子自然要放弃重用他,咱们也杜绝贾府潜在的隐患。”
廉正亲王一笑,“此法甚好!本王再慎重考虑一番,你先下去准备吧!明儿听我号令。”
“是!”赵昌文答应一声,躬身告退去了。
等人走了之后,廉正亲王缓缓摇头,他起身去内宅去了。
……。
殿试三日后,三甲皆定,内阁在太和殿举办传胪典礼。
顾名思义,传胪名称源于“上传语告下为胪”,即高声传唱名次之意,传胪典礼就是殿试后,皇帝宣布进士名次的典礼。
这仪式起源于宋,明达到了顶峰,在大乾也发展至鼎盛。
仪式由内阁官员操办,场面宏大,彰显皇家威仪。
乐声起,永安帝御驾到来。
一众官员,新科进士们三跪九拜,等天子登上太和殿宝座,转身双手虚扶之后,众官和新科进士们这才缓缓起身,躬身站立原位。
内阁首辅,保和殿大学士李光第双手捧着金榜至御宝东侧丹墀站立,他作为开始唱名一甲进士。
一甲进士三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是王文杰,榜眼是高再昌,探花是孙人起。
各唱名三次。
接下来是次辅富宁安接替李光第,唱名二甲名次。
二甲,五十人,赐进士出身。
……。
“第五十名,贾璎!”
人群之中的贾璎,心中松了一口气。
二甲!
对他来说,足够了!
贾璎可没指望高中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
……。
三甲名次念完,已经过去大半天,这时候,乐声响起来。
文武百官和新科进士们朝太和殿御座下跪,行三拜九叩大礼。
太监喊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上前,勉励一番,这才离御座摆驾回宫。
状元王文杰,榜眼高再昌,探花孙人起三人在一众新科进士们拥护下,朝外走去。
三人从御道踏过去,享受着帝王才有的礼节。
……。
状元游街环节。
榜眼高再昌就是那个第一个交卷的倨傲之人,他频频做出僭越动作,吸足了大街两旁看热闹的百姓目光。
探花孙人起与对方拉开一段距离,他紧随着状元王文杰身后。
状元王文杰讷口少言,神情僵硬,他回到客栈大门之后,朝众人连连拜谢,礼节无可挑剔。
之后,是众人送榜眼高再昌回住所。
高家府邸离忠顺亲王府不远,一众新科进士们顿时眼热,对高再昌更加热情了。
高再昌在大门下马,朝众人一拱手,一脸倨傲之色,大摇大摆的入了大门去了。
探花孙人起住在寺庙,一众进士们把人送到之后,队伍便原地散了,大家三三两两的离开,涌入神京大街小巷。
次日,礼部办恩荣宴,宴请新科进士们。
恩荣宴就是琼林宴,相比官方赐名恩荣宴,士林读书人更喜欢称呼琼林宴。
琼林宴设在保和殿,由廉正亲王和忠顺亲王两人主持,礼部尚书张庭玉作陪。
整个酒宴,场面气氛并不高,大家都在听两位亲王打哑谜,言词云山雾罩的,很紧张。
一旁的礼部尚书张庭玉一直在打圆场,调和紧张气氛。
……。
琼林宴结束之后,贾璎回到家中,不久,传旨太监到了荣国府,点名贾璎接旨。
这传旨太监是个小太监,满脸麻子。
他等贾璎到了之后,先宣读了当今圣上给荣国府贾政的圣旨。
在圣旨里面,永安帝训斥一番贾政,言称贾府辜负君恩祖德,治家不严,以至亲族不睦,目无法纪,如有再犯,定然重责以儆效尤。
贾政,贾母等人听了,满头大汗淋漓,连连叩拜。
小太监看了众人一眼,把圣旨递给贾政,再宣读第二道圣旨。
这圣旨是给贾璎的,先褒奖贾璎一番,说贾璎有宁荣两公之遗风,国之干城,又念叨了宁荣两公的功绩,如今两府没有为国效力将才,是大乾憾事。幸好,贾府出了贾璎这个进士,乃宁荣两公之灵保佑,当今天子认为幸事也。是故,任命贾璎为宗人府理事官,即刻上任。
小太监念完,看向贾璎。
贾璎急忙行了大礼,之后一脸恭敬上前接过圣旨,同时趁机塞给对方十两银子。
小太监迟疑一下,银子收入袖内,一拱手,转身带人就走。
贾琏急忙追上,鞠躬作揖,朝小太监怀中塞银子。
这小太监连连摆手,稚气声音透露着坚决,不收贾琏的银子。
一行人很快消失在仪门外,不见踪影。
过了良久,贾琏一脸沮丧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