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西郊的工地上,人来人往。
除了忙碌的民工外,四川来的盐工,和宛平本地的大匠正凑在一块嘀嘀咕咕着各种技术方案。
实验永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四川盐工们到来的第三天,察盆做好、竹枧制全,同时宛平大匠这边也用铜制出了三种大小不一的喷嘴。以防在持续供气燃烧时,火焰会烧毁出气的竹管。
第一次点火实验开始...
随着李斌一声令下,原本连接着井口,以弯折的方式来控制进气量的竹枧被四川盐工们掰直;而后,一拿长节火把的盐工,熟练地将火把凑近察盆上方的铜制喷嘴之前。
静静等待着火焰的升起...
然而,尴尬的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众人期待的火焰,迟迟没有出现。
第一次实验,失败。
但这次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察盆集气后,导致沼气比例过高,供氧不足,所以无法燃烧。
命人重制察盆,并在察盆一侧开口,连接风箱后,第二次实验开始。
由于没有过往经验提供参考,第二次实验,鼓风量不够,点火再次失败。
加大鼓风量后,第三次;再加大,第四次...
一直到第六次实验时,火焰终于燃起。
鲜红的火焰,标志着沼气工程的初步成功。
但若要真正商用,还有许多的技术细节需要补充。
比如鼓风量多大,能够提高火焰的温度;比如多少口沼气井,才能满足十二时辰持续燃烧的要求;再比如,每隔多久,需要停火一次,重新更换粪源等等...
这一连串的实验,轻易就耗去了众人一月时光。
在这一个月里,李斌几乎是日日泡在工地。
当第一缕火焰燃起时,确定沼气生火已然成型后,李斌便下达了全面筑井的命令。而随着这道命令发出,工料费支出瞬间呈指数级跃升。
原本还能撑三个月的宛平财政,如今已然到了发不出下月薪俸的地步。
然而,在大量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有李斌这个穿越者“指引路线”的情况下,成果是喜人的。
在经过反复、周密的实验与计算后,沼气工程的运行规范,有了!
要供应一座军器局铁炉十二时辰不眠不休的开工,需要至少24口沼气井。若那铁炉,需要执行高温熔铸、锻打等任务,这一数字还将直接攀升至30口。
同时,每口沼气井每隔25天,就需要开井更换一次粪源。每次更换粪源时,这24口沼气井,可铲出沼渣111立方米至139立方米,可肥田222到278亩;
此外,在铲出沼渣后,沼气井内壁上附着的硝土,亦能刮取。
刮硝、熬硝技术,在明代已经成熟。
平均每平方米的内壁,可刮出硝土0.03立方米,算上约20%的工具较差、刮取不完全的损耗。一口深近10米的沼气井,单次换料便可刮出硝土1.4立方米左右。
1.4立方米的硝土,又能通过提硝法制出约214斤火药。可满足十门火绳枪的月训练消耗,甚至考虑到明代卫所军训练松弛的现状。其实际,或许能供二十门火绳枪一月所耗。
可以说,将工部军器局的铁匠炉供能,改为沼气供能,利好甚多。
不影响肥料产出、不影响原本西城粪场的硝石产出、还能节省木炭消耗。
李斌算过这个数字:军器局每搬过来一座铁炉,就可节省木炭2.4万斤。而这2.4万斤的木炭,又相当于33亩薪炭林的年生产量。
同时,这2.4万斤木炭,又价值6720两...
说完了沼气供能的优势后,其劣势,也很明显。
首先便是对粪源的消耗:一口沼气井每月需要投入的粪便量高达12.75吨;单是供应一座铁炉,每月就需要投入至少306吨粪便。
而如今的西城粪场,每窖月耗不过百吨。一座铁炉,便会抽空粪场三座粪窖,而西城粪场,所有的粪窖加一块,亦不过30间。
这30间粪窖所储存的三千吨粪便,便是而今大明京师,所有人畜加在一块,每月所能产出的粪便极限。
换而言之,就是李斌完全取代西城粪场,也只能分季节的供应10座军器局铁炉消耗。
这沼气能生意规模的上限,在户籍限制没有被解开,京师人口没有爆发性增长的情况下,已然被锁死。
其次,便是成本的投入...
人工加物料,每口沼气井制备都要花费宛平现银30两,总计建设成本高达7200两。而这,还是没有计算军器局作房建设、以及铁炉建设成本的结果。
再次,便是这政治上的考虑了...
西城粪场,虽然不起眼,虽然常被文人士大夫不喜。但它却承担着,定期向工部广积库缴纳硝石的任务。
自己若要吞并西城粪场,那就意味着,自己得连同这硝石供应,一块接手。
而原本“爹不亲娘不爱”,只能听工部指令的硝石供应点,忽然换个东家,换成可以和他工部坐下谈谈条件的宛平县...
工部不一定会乐意见到这种局面。
愁!
很愁!
非常愁!
随着沼气工程的建设推进,持续近两个月都在和沼气、粪便打交道的李斌越来越发现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原本盯上这个赛道,只是李斌看出,粪场生意不为权贵所喜,吃下它难度不大;而自己只要吃下它,便能给宛平带来巨额的回报。
可当发现这地方能产硝石,而硝石储备,又是由工部执行的明帝国国家战略时,李斌便开始发起愁来。
与其他问题不同,眼前的问题压根不是什么硝石供应的事,反而是政治上的话语权之争。
粪场能供硝石,把粪场给宛平,宛平不仅能给硝石,还能提供燃料。
看似是利好,却在无形中伤到了工部的权力触角...
从古至今,官场上因为权力斗争,而漠视发展、漠视利好、漠视革新的事,发生得还少吗?!
哪怕在过去,工部的赵部堂,一直和户部关系不错。
甚至曾经偶尔见到赵部堂时,对方面对自己的态度也算热情。
可当自己的行为,触犯到对方的权利时...
一切都可能生变。
更加要命的是,随着宛平财政的大量投入。
李斌已经被逼到了悬崖之上。
若是不争夺这粪场的所有权、控制权;若争不到工部的燃料订单,宛平县立马就要破产。
而造成县衙财政大额亏空的自己,怕是连罢官除名,都是奢望。
菜市口,才是自己的归宿...
在这一刻,李斌忽然有点理解起前世,那不少令他反感的,所谓不作为的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