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下吏想好了,甘愿让位于贤。”
在经过内心一番激烈的斗争后,洪明诚最终还是选择了保守。
政见上的不合,便是得罪了李斌。至少还能保住他县衙里的工作,并且,李斌就是功败垂成,搞得县衙财政亏空巨大。
责任,也追不到他一个普通书吏的身上...
虽然与之对应的代价是:若李斌成功,那胜利的果实,亦没他的份。无论是立功受赏、破格简拔,从这一刻起,都将与他洪明诚无关。
多年保守的思想,促使洪明诚做出了最保守的选择。
李斌理解,于是,提笔批复:
“好,既然洪书办心意已决,那本官也不好强人所难。今日,洪书办再顶一天,明日庭参,本官会宣布你的离任与继任人选。”
“回班办事去吧。”
“是,下吏告退!”
静静看着洪书办退出公房,李斌的内心难像表面上显露出的那般平静。
未知的等待,总是难熬的。
爆炸的沼气井,只能让李斌大致测试出沼气井的储气极限。而混合比测试,就需要点火了...
而如何将沼气井生出的沼气,引导出来,并成功点燃。这项技术,理论上交给四川盐工,问题不大。但天然气毕竟和沼气不一样...
李斌也没有十足十的把握,说这件事就一定能成。
除此以外,即便是成功点燃。那沼气生的火焰温度、以及燃烧持续性是否能满足工部军器局的长时间锻造需要,又是新的问题。
最终的结果一日不出,这心理压力,李斌便要多抗一日。
此时,洪书办明牌不看好沼气井的前景,对李斌来说,又是一道狠狠的刺激。
直让李斌原本就有所忐忑的内心,愈发得焦躁不安。
为了缓解内心这股不安,亦为了避免宛平破产。
翌日,在庭参中宣布户房书办换人以后,李斌便搬去了阜成门外的工地。
已经完成驿道修建的民壮们,此时正在工房孙书办的协调下四处挖着深坑。刨的泥土,堆叠在坑洞区外,逐渐形成了一座小型的山包。
而在这山包之上,便是工房孙书办这些时日里协调、统筹工地运作的办公点。
在鸠占鹊巢地来到工地后,李斌先去视察了一番其余三口开了孔洞的沼气井。在经过十几天只生产,不消耗后,这些井还没炸,那以后再炸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而随着沼气,通过透气孔洞向外逸散。
仅是靠近这三口井,李斌便能闻到空气中那股涩涩的味道。发酵完成后的沼气,倒是不像露天堆叠的粪便那般恶臭,但体感也绝对不会好受。
而通过空气中,酸涩感的强度,李斌只能大概评估这些井口处,沼气与空气混合的程度。
单孔井上,靠近孔洞的位置,涩感强烈。但稍微后退些距离,便很难感到那股涩感;
而在四孔井附近,靠近孔洞的位置,涩感没有单孔井那般强烈。但即便是后退较远的距离,也依然能感到空气中,有着不正常的味道。
“都先出去吧,然后寻一三丈以上的树枝过来,还有火把、绑布。”
在绕着那三口沼气井转了几圈后,实在没耐心等到四川盐工抵达再开始混合比点火实验的李斌,招呼众人退到一公里左右的警戒线外。
当李斌需要的东西,很快被人找齐后,李斌继续吩咐道:
“将火把绑于树枝梢头,绑得紧些。而后,去三个人,持树枝尾端,去一人,以水浇木。不要浇到火把上,整个树枝都浇上一遍,最后再来一人去梢头点燃火把。”
“是,我等这就去办。”
李斌布置的任务做起来不难,很快就有五六位民壮按照李斌的要求去将火把与树枝捆在一起,组合成一个超长的火把。
三人在树枝的尾部,以臂弯夹、以手臂托的姿势,稳稳把住这支超长的、持握处湿漉漉的火把。
当莫约十米外的火把被火折点燃后,李斌一指单孔井方向:
“尔等持这火把,以火向前,缓步走向那井口方向。”
“途中,火把或许会点燃尔等面前的空气...”
艹,自己说什么空气啊,他们听得懂吗?!
李斌暗呸一口,重新解释道:“尔等可能会看到有火自虚空中燃起。莫要惊慌,切记把住火把,只要那虚空燃火,不烧到尔等,不伤到尔等。尔等只管停住脚步,扶好长支火把,待那火焰自灭即可。”
“都听明白了吗?!”
李斌一声喝问,换来的一众懵逼脸。
虚空燃火?那是什么东西?
一民壮鼓起胆子,反问李斌:“敢问大老爷,这虚空燃火...是何意?”
“就是在你们面前,会忽然燃起一阵大火。放心,自那火把往下,整个树梢都有水覆之。只要尔等及时停步,稳定阵脚,不要让火把脱手,那火一时半会便伤不到尔等。”
李斌的回答,显然没能解答民壮们的疑惑。
好在,民壮们一头雾水之余,倒是听明白了李斌强调的注意事项。
连声应诺后,民壮们把这火把出发...
在越过警戒线的那一刻,持火把的三位民壮神色紧张,脸上写满了认真。就是那把着火把的手臂,都因过于用力,而泵出了青筋。
可随着他们喊着号子,逐步向前迈进...
一息,无事发生;两息,依旧无事发生...
渐渐的,民壮的精神开始放松。
听起来很是玄乎的虚空燃火,似乎只是知县老爷的臆测?联想到京中传言,莫非大老爷的癫症发了?不然为何命他们做这莫名其妙的举动。
与此同时,民壮们越来越放松,李斌却是越来越紧张。
理论上,浓度过高的沼气并不会发生爆燃。沼气必须维持在一定浓度比例,与氧结合,才能燃烧。
单孔井的井口处,浓度过高,燃不了火,李斌不奇怪。
可为了安全,民壮们是从外部,慢慢推着火源前进的。
换而言之,在他们靠近井口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段路程上的空气中。有恰当比例的沼气、氧气混合物。
而李斌要点燃的,便是这一簇气体。
若这一簇气体没有被点燃,或者说一直没有被发现,那这沼气工程,便是解决了安全隐患,也可以说是失败的。
好在,数据不会骗人,科学也不会骗人。
就在那民壮走到距离单孔井的井口,莫约十米左右时...
火,自虚空中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