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贪治明 第32章 绝不能给边军直接发银

作者:狗大狗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20:01:0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照得巡按御史王均题:蓟州关营赴仓支粮,道里回远,官军或假以自脱,有失守之窦。请量以远者改折色,令有司就给之便。

此事关九边重镇,兹事体大,本堂不敢轻诀。烦即悉心筹画,具说可否,条析利弊,毋得隐晦。】

李斌此时看到的抄本并不是题本原件,从秦侍郎那边抄录来的信息,一如既往的带着他那强烈的个人风格。简单明了,没有半点废话。

这种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深得李斌之心。

了解完了主要信息后,李斌自不会拖秦侍郎后腿。当即起身,来到班房内悬挂的舆图前,寻找起蓟州镇的位置。

御史王均说:蓟州关的军队,开赴粮仓领粮,路途遥远。不少官兵会借此机会逃跑,要是逃兵多了,蓟州关怕是会有失守的风险。请求朝廷同意,将蓟州关军队的俸粮,全部折换成银子,并让相关部门直接带着银子,到军队驻地发放。

由于涉及到粮饷发放及仓储转运问题,于是该申请被转到了户部,以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

而要判断蓟州关军队俸禄发放,是否适合发银子,那自然先得搞搞清楚,当地的具体情况。

蓟州关的位置很好找,作为九边重镇之一,蓟州镇左邻山海关,右接遵化。从镇城往北,便是那后世打出了抗日战争中著名战役喜峰口大捷的喜峰口。

只是蓟州镇的位置好找,可要进一步找它附近的军储仓、常备仓,就令李斌有点头疼了。这倒不是因为户部的舆图上没有标明仓库地址...

只是这个舆图上的仓库,它只有地址、图例,但没有比例尺啊!

李斌也没有去过蓟州镇,光是看舆图,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在图上距离蓟州镇很近的仓库,实际距离到底有多远?路途又好不好走。

并且,蓟州关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关口。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南的镇边城,这一条线上的长城关卡都是蓟州关的防区。核心关隘除了有名的喜峰口外,还有古北口、黄崖关、马兰关等等,防区绵延两千余里。

仅镇边军卫,就有驻扎在蓟州镇的蓟州卫、负责马兰关防区的遵化卫、镇守古北口的密云卫、负责地方防务兼边军预备队的永平卫等五六个卫所,以及居庸、松棚峪、太平寨等数个编制较小的千户所。

所以距离某一个关口较近的仓库,或许距离其他关口就很远。

“距离蓟镇核心,黄崖关最近的大仓是蓟州供应陵工仓,这个仓在蓟州治内偏北,距关城六十余里。常盈仓和预备仓在州治西南,共廒一百一十四。另外,州治以北还有一小型备仓,仅有廒六间。”

就在李斌盯着舆图,琢磨着去哪问问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时,闫立不知在何时悄然走到了李斌身旁,开口解释道。

“晚生谢闫主事解惑,敢问主事可是去过蓟州?”

“前些年点验仓储时,有幸去过蓟州一次。那里的州治距离边关,的确是远了些...不算支粮时,点验、搬运的耗时。一去一回,最少也得一日。”

闫立微微点头,户部有清查各仓的职责在。主事们,跟着都察院的御史出差各地,查验仓储奏销,实乃平常。

“可实际上,关城军卫往往得提前一日出发,并抢在开仓之初,进仓支粮。如此才能在第二天日落前,赶回关城。”

“运粮军卫,人数众多,寻常车脚店无力接待,加之军卫贫瘠,往往也不能负担百人住店所耗。于城外扎营露宿时,便易出现自脱逃卒。逃卒愈多,关城军卫派出人数就得同步增多,否则俸粮便难以按期运抵关城...而这人越多,逃卒便越多,如此循环往复下,关城守备,自是日益糜烂。”

“嗯...”

李斌抿起嘴唇,他听出了闫立话语里颇为赞同那巡按御史提议的想法。

站在朝廷的角度看,关城事务,优先级最高的事,肯定确保是防守力量不发生削减,换而言之就是想办法禁止逃兵出现,保证守军人数能满足防务需要。

为此,哪怕动支白银,哪怕现在现银度支堪称捉襟见肘,也要优先保证边军供应。

可问题是,光有银子?能当饭吃吗?

“晚生不赞同改折色!就给之便可行,但必须是给粮,绝对不能给银!”

李斌今日,因要跑仓寻银的缘故,几乎没怎么在本部衙门里呆。所以,李斌并不知道,除了闫主事外,几乎所有的户部官署都同意了那巡按御史王均的提请。

将俸粮折算成白银,降低运输难度和运输成本后,直接将俸银送到关城驻军当地发放。既能满足边军领饷的需要,又能保证不再有大量士卒,利用运粮的路途逃逸。

在优先保证了边防军队稳定的同时,也最低限度的压缩了需要额外支出的成本。

正如刚刚闫主事将自己的想法吐露后,李斌也挑不出来他的错一样。起码在这个问题上,户部这些人的处理意见,并没有参杂什么私心。

只是,眼光啊!格局啊!!

是,你是户部官署,你知道财政困难,就想着压低成本去了。可你考虑过,那些在边关城垛上,日夜执勤的士兵怎么过活吗?!

难不成抱着白银啃?

“汉阳这是何意?为何不能给银?”

听到李斌那言辞里,极为坚定的否定之意,闫主事顿时皱起了眉头。

以如今两人之间的关系,闫主事倒不会因李斌反对自己而不满,只是来回想了几遍,闫主事也没想到自己等人的想法有什么问题。

“还能为何啊,边关将士支粮领粮,尚且路途遥远、行程艰难。那闫主事觉得,这段路,会有粮商愿意解送吗?”

李斌微微摇了摇头,直接将关键之处说了出来:

“我朝开中给引,虽是令天下盐商运粮赴边,可闫主事您该知道。我朝官仓,多于州县之城汇聚。如解送粮饷赴蓟州关,这些盐商只需将粮食送到蓟州城,便可凭粮取引,他们何必多此一举,凭添自家损耗,继续将粮食解往那六十里外的黄崖关口?”

“如非要他们送粮抵关,您说,他们在关城售粮时,这粮价将作几何?”

“就给之便固然可行,便是给银,亦无不可。但这折色,绝不能照石米六钱施行!否则,原本每月支可两石粮的将士,折成饷银后,或仅可购粮一石...”

“没有银子,人尚能存活。可若是没有粮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