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一品 第69章 终场策论

作者:谁家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3 10:57:09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武德三十五年的县试依旧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通过连复、再复两场考试又淘汰了一批人,等到最后一场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二十人了。

这二十人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今年武昌明定下来的取中之人。

原本按照惯例,县试到最后能取十五人便已经是极限了,不过为了给知府大人举办的所谓‘隆重’之府试捧场,他又多加了五个名额。

关于这二十人的大名单现在需要一个总排名了,今科县试案首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那便是简北。

因为连续四场都是简北位列榜首,说实话,简北四场考下来所作之八股文章,昭示着他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样的学子一旦取中推荐上去,恐怕前途不可限量啊!

一想到能给知府大人的府试提供这么一个优秀的科举人才,县太爷武昌明就心里激动不已。

嗯,希望简北这小子能够在府试中大放异彩,嘿嘿,真要是那样的话自己的吏部考评岂不是优?

接下来的第五场其实可有可无,即便是有也是走个过场。

因为该定下的早在第二场招复便已经有了结果,连复、再复就是考察学子对于圣谕广训和孝经也就是道德的考察。

这两场过后,基本取中的就已经定型了。

第五场其实考察的是学子的耐力罢了,而且出题的内容是圣人典籍的默写以及写作一篇综合文。

众所周知,府试考试内容是贴经、杂文、策论。

而贴经指的也就是默写儒家经典指定段落,综合文要么是杂文,要么是策论,也算是给府试一个预热。

同时,第五场考试的试题他已经出好了。

近几日青阳县内暴雨连绵,多处桥梁道路村庄被突发山洪冲毁导致灾民无数。

他就以此突发事件为题考校一下这最后的二十名学子,到底看看这些人有没有真才实学,最起码他要做到心中有数。

......

最后一场的考试依然定在文庙大成殿内,武昌明依然是亲自监考。

老油条拿到考卷之后迅速看了一遍,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第一题的贴经上。

贴经分两种,一种是半贴,一种是全贴。

半贴就是给出一段经义,然后中间留有空白处,让考生补全,也就是跟填空题差不多;

全贴则是要求默写指定的段落,这是大段默写。

老油条看到考题的时候眼珠子瞪的溜圆,尼玛的,这些题他竟然全会。

当然这一次他没有刻意的押题,但是他也是熟读圣人典籍、大儒集注的,毕竟几十年的功夫也不是白费的。

这些对他来说并不难,难的是第二道策论题。

题目是: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拟策。

老油条眉头紧皱,心里快速的思索着。

要知道策论可是考验一个考生治国理政能力的主要手段。

此文要严格的遵循八股格式:破题、承题、起讲、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大结结构,要求对仗工整,尤其是体现在提比、中比、后比的三组对仗论述中。

这可跟前几场的八股短文不同。

县试正场、招复等八股短文只有区区不到三百字,而策论则不同,总的来说以千字为基础。

当然府试、院试这类等级低的科举,字数也就千字左右,不做过多要求。

而更高级的乡试、会试、殿试,则最少也得一千字,殿试更是无上限,曾经有资料记载殿试中有人洋洋洒洒万字大策论,当然平常的也得两三千字。

因为是皇帝出的治国理政之策论,需要有详细的论证方案,这就很考验考生的水准了。

就拿这道题来说,可以说紧扣时政要点。

青阳县突发山洪,导致桥梁断、道路阻、村庄毁、灾民生,这是县太爷考验大家啊!

老油条手捻山羊胡陷入沉思,而此时的简北则正在提笔挥洒:

夫凶年天变示警,饥岁民生维艰,老弱转壑,仁者所恻然也。斯言警策为政之责,尤在临灾应变之际。

盖闻孟轲警世,谓君失其政则民罹其殃。今山洪骤发,冲决津梁,阻绝道路,毁灭村庄,致流民饿殍,‘凶年饥岁’之象也。老稚何依?沟壑是惧!牧民者当何以拯溺救焚,以全圣贤仁民之旨?是宜深虑而亟策之。

且夫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然圣人制治,未雨绸缪;贤者临事,贵在通变。洪水肆虐,非独天意,亦或人事未修之征也。为民父母,睹斯惨状,岂可坐视?当思孟子之训,体上天好生之德,效大禹平成之智,集众思,广忠益,以纾民困。谨拟数策,条陈如左:

一曰:宣谕安民,以定惊惶。

洪涛猝至,民情汹汹,讹言易兴。宜速发明谕,张榜通衢,告以灾由、赈措、修路之期,使知上意拳拳,必不使一夫失所。责成里甲,晓谕乡邻,互救互济,禁乘乱剽掠。民心定则乱萌息,此弭患于未形也。

二曰:急赈饥寒,以苏残喘。

道路既断,商贾难通,薪米立匮。当开仓廪,设粥厂于高阜,日济两餐;发库帑,购药饵于邻邑,疗治伤病。尤需编户查核,鳏寡孤独、废疾者另册优恤,勿令其辗转泥涂,填委沟壑。活一人命,胜造七级浮屠,况活万千生灵乎?

三曰:通塞起废,以畅血脉。

道路者,民命之脉也。宜亟召工匠,简选丁壮,分路督工:其冲毁未甚者,培土加固;其桥梁尽圮者,伐木编筏,权作津渡;其山石壅道者,焚凿并举,昼夜兼程。更可厚值募近山熟悉路径之民为向导,辟临时小径,通薪米医药。血脉通则元气复。

四曰:严饬保甲,以靖地方。

灾患频仍,奸宄易生。当申严保甲之法,令各乡绅耆率丁壮巡守,扼要设卡。遇流民则安置,遇匪类则擒送。府库兵壮,择要驻扎弹压。务使闾阎无夜吠之惊,灾黎得安枕之眠。秩序井然,则善后可图。

五曰:筹谋善后,以弭后忧。

水退之后,疮痍满目。当勘水利之失,疏壅塞之渠,筑堤防之固;助民修葺庐舍,贷以籽种耕牛,俾不误农时;蠲免本年税赋,或请旨缓征。更可募工以工代赈,修路筑桥,一举两得。此杜“凶年”之再现也。

六曰:士子躬行,以倡仁风。

吾辈读书明理,既为圣贤之徒,当有“先忧后乐”之志。可联合同侪,谒见县尊,请缨效力:或协理粥厂,登记造册;或奔走乡里,抚慰孤弱;或献策于幕府,参赞机宜。以我辈所学,化经义为实行,使“老弱转壑”之言,不至验于今日,斯为真儒之用矣!

综此六策:宣谕以安其心,赈济以续其命,通路以活其躯,靖乱以卫其家,善后以复其业,士行以励其俗。孟子所谓“凶年免于死亡”,端赖乎此。牧民者果能存心若此,举措若此,则虽罹天灾,犹可回造化之仁;纵有沟壑,亦成载覆之鉴矣!

呜呼!天灾之至,虽曰无常,而人事之修,实关性命。昔大禹胼胝,卒湮洪水;郑侠流民,终感君心。今视山洪之患,岂非天以灾儆我,示以“凶年饥岁”之象乎?惟愿为政者惕然深省,视民如伤;吾辈士子亦当戮力同心,以仁心行实政。庶几沟壑之悲可弭,而孟子仁政之光,复昭昭于斯世矣!谨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