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东厂要抓他,直接闯入他府里随便抓便是,这些厂卫也从未有过忌惮什么的吧,至于要用这种方式抓他么?
难不成,东厂是抓错人了?
心中这么想着,他不由得燃起了希望:上天保佑,就希望东厂抓错了人吧!
怀着这个希望,他正要开口说话,道明自己的身份时,就听到一名东厂番子对他说道:“陈新甲,欢迎来到我们东厂作客!”
话是说的客气,但是在陈新甲听来,却是犹如五雷轰顶,一下站不住,直接软地上去了。
东厂真得没抓错人,完了,在劫难逃了……
…………
夜色慢慢地加深,虽有百万人口的京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地少了很多动静,唯有一些夜猫子还在活动。
“梆梆梆……”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巡夜的更夫,沿着大街小巷,一边打着梆子,一边在那提醒着。
如今这天气,干旱依旧,确实属于天干物燥。
但是,更夫的打更,早已听多了,又有谁会刻意小心呢!
半夜三更时分,兵部衙门所在,临近工部衙门的一处仓库,突然冒出了火光。
并且这个火势突然冒起之后,烧得极快。
“走水了,救火啊,走水了,救火啊!”
“……”
慌乱声中,人头一个个冒出,全都匆匆救火。
然而,火势实在是有点大,虽然救火的人努力了,可兵部的一座库房却被烧毁。
兵部尚书孙传庭在自己的府里睡着,被家丁惊动,匆匆赶往兵部衙门查看情况。
这一夜,很多人无眠了。
兵部衙门的所在,对角就是东朝房。上早朝的各部堂大员们等待早朝的时间,就在东西朝房等候的。
于是,有关兵部衙门失火的消息,第一时间便传开了。
等到早朝开始,在见礼完毕之后,兵科给事中张缙彦第一个咳嗽出列,奏道:“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说道:“奏来!”
“陛下,兵部衙门昨夜失火,烧了一仓库。原本的兵部衙门好好的,从未失火过。微臣弹劾兵部尚书孙传庭接任兵部之后,玩忽职守,以致失火!”
他是兵科给事中,职责就是监督兵部的,因此,他这弹劾,说得义正言辞,似乎一片公心。
崇祯皇帝一听,眉头一皱,不过随即舒展开,只是看向孙传庭问道:“孙卿,可有什么损失?”
孙传庭出列奏对道:“陛下,是存放天下军屯粮田账册的库房走火了,微臣怀疑,是有人故意纵火!”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回答,顿时大怒。
他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这肯定是有人纵火无疑!
要不然,早不失火,晚不失火的,为什么偏偏是孙传庭提出了清屯追粮之策之后就失火了?
这肯定就是想死无对证!
不用说,清屯追粮之策传到地方后,地方上的军屯粮册所在,绝对都会失火。
这个粮册要是没了的话,清理军屯,追缴粮食从何做起?
刚刚有了一个好主意,说不定能因孙传庭这个对策渡过今年的难关,结果没想到,有人就使坏了!
这一刻,崇祯皇帝怒容满面,感觉到了他想要做事,真得是太难了!
张缙彦看到皇帝的脸色,立刻再奏道:“陛下,如此重要之账册,孙尚书竟然不妥善保管,影响了朝政大计的实施,微臣请求,从严治罪!”
他的话音一落之后,几个都察院的御史,纷纷跟着出列奏对,附和张缙彦的话,弹劾孙传庭。
没有参与弹劾的六部九卿等大明朝高级官员中,有不少人都是幸灾乐祸地看着。
刚出狱,献上一个计策讨了皇帝欢心,结果才过了一天,计策便没法执行,甚至还因此有过失之罪。
最为关键的是,当今皇帝,性格并不是很好那种,极度高兴之下的失望,那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这一点,已经有太多先例了!
这不,连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听了之后,都不由得替孙传庭担心了起来。当然,他也担心,就怕皇爷这中兴大明的志向,刚起步就遭受重大挫折,也不知道会不会打击皇爷的信心?
孙传庭这一关,看他怎么过?
这一刻,按理来说,孙传庭的压力绝对会非常大的。
但是,孙传庭却不慌不忙,任凭他们在弹劾,等到他们弹劾完了之后,他才从容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微臣知道军屯粮册之重要,因此,昨日散衙之时,已经让人秘密转移了军屯粮册,昨夜失火,烧的只是空库房而已!”
他这话一说出口,顿时让文华殿的气氛都为之一凝,所有人都是第一时间转头看向他,大部分人的脸上,都是意外之色。
可以说,此时此刻,最为高兴的,绝对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
就见他一下站起来,一脸地惊喜,盯着孙传庭,大声问道:“当真?”
“微臣岂敢欺君!”孙传庭听了,从未回奏道,“微臣自从听了陛下训导之后,时刻记在心中,重大之事,自然小心谨慎。可以说,军屯粮册能躲过一劫,全托陛下鸿福!”
他这个话,还真不是拍马屁而已。
崇祯皇帝在锦衣卫诏狱中,给他们说了向皇亲勋贵募捐的事情,结果却因此死了个皇子。
这个事情对孙传庭来说,实在太过震撼了。
而他上奏的这个对策,又不知道动了多少人的利益,因此,他因为九莲菩萨案的先例在,便有了防备,提前留了一手,没想到果然有用,真得躲过了一劫!
不过,孙传庭这话,在其他文官看来,这是妥妥地拍皇帝马屁,把这个功劳说成皇帝的。
同时,他们也都非常意外地看向孙传庭,没想到他竟然会来这样一手。
所有人都知道,只是烧了个空库房而已,皇帝根本就不可能治罪。甚至孙传庭保存下了皇帝非常在意的军屯粮册,哪怕把整个兵部烧了,说不定皇帝都不会怪罪孙传庭的。
果然,就见崇祯皇帝似乎非常振奋,大声对孙传庭说道:“孙卿真乃国之栋梁也!”
这是他第二次如此评价孙传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