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人也没想到皇帝会这么问,稍微愣了下之后回过神来,有点惊疑地问道:“要是都撤回关内的话,那么多人,朝廷怎么安置?”
辽西走廊上,有山海卫、宁远卫、锦州卫、广宁前屯卫。其中广宁前屯卫的治所以及多个所都已沦陷,目前锦州卫已经成了前线,正在打仗。
就算如此,三个卫加下面的所以及各堡的话,军民大概有四十来万人,男女老少都有。这个人数,不可谓不多了!
此时,崇祯皇帝听出来了,他对撤回关内没有问题,只是担心撤回关内后该怎么过日子?
因此,他便开口说道:“朝廷自然会妥善安置的。”
周中人听了,想了下说道:“要是能撤回关内,生活有着落的话,小人觉得大部分人都会愿意。就是……就是不知道那些老爷大人们会不会同意?”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当即“哦”了一声。
周中人一听,连忙解释道:“关外的田地,大部分都是他们的,要是放弃的话,怕是会舍不得。”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要想把关外军民撤回关内,加强长城沿线的防御,避免两线作战,先专心把关内的问题解决了,这个事情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不过此时,他也只是有个初步想法,见周中人老家是锦州卫的,便问了下他的想法而已。
正在这时,就听周中人又问道:“陛下,朝廷是准备放弃关外了么?”
崇祯皇帝听了,不动声色,只是平常表情回答道:“只是暂时,等解决了关内问题,肯定还是要再出兵,平定建虏之乱的。收回拳头,只是为了将来打出去的时候更能有力!”
周中人一听,立刻坚定地表示道:“小人愿为先锋兵杀鞑子!”
要打回老家的话,那肯定是当仁不让的了。
崇祯皇帝听了,露出赞许的表情,点点头,然后说道:“刚才之事,朕还只是在考虑中,问你是想知道你们的想法如何,便于朕决策。此事,不能对任何人说起,烂在肚子里,否则朕以泄露军机斩你。你可明白?”
“小人明白!”周中人一听,毫不犹豫地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回答道。
他甚至心中还有一点自豪,陛下的决断,竟然还听了他这么一个小兵的想法!
随后,又聊了一会之后,崇祯皇帝便叫了周皇后,离开了周中人的家,继续巡视其他禁卫家属宅子。
靠这边住的,大都是禁卫中的军官,离得远的,就是普通禁卫的家眷了。肉眼可见,周中人家中的情况,在这禁卫家眷区中算是中上等了。
崇祯皇帝巡查到后来发现,已经有普通禁卫家眷的吃喝用度变得很拮据了。特别是家里人口多的,多是吃糙米了,还得省着吃才行。
一直到过午时,崇祯皇帝才返回皇城。
骑在马上,他听着周皇后给他说一些她问到的情况。
禁卫家眷中的女眷,以前还能缝缝补补赚点钱补贴家用,家里的余丁,也能出去找份活做。
可从今年以来,他们基本都找不到活干了,或者报酬变得很低,而物价又在涨,生活就明显变得困难起来。
说完这些,周皇后想起昨晚听到的抄家所得,不由得感慨道:“京师有钱人和底层百姓,差距真的太大了!年景不好,这差距更大!”
崇祯皇帝听了,表情严峻地点点头说道:“禁卫家眷尚且如此,外城的普通百姓呢?还有城外受灾的百姓呢?”
听到这话,周皇后默然。
之前听皇帝说大明朝已到生死存亡的时候了,她其实还不是特别有概念。今日跟着皇帝出来走了一趟,她才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世事艰难啊!
进了北安门之后,崇祯皇帝忽然叫过方正化,对他说道:“伴伴派人去查下京师的生丝、棉花和成品的丝绸、棉缎之类价格,如果能打听到其他各地的价格,那是最好了。”
方正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过皇帝吩咐,他自然立刻答应了下来。
回到乾清宫用过午膳,曹化淳便禀告说浙江绍兴府司理陈子龙于午门等候觐见。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吩咐召见。
没过多久,在乾清宫偏殿,崇祯皇帝等陈子龙见礼之后,便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奏章,对陈子龙说道:“徐少保曾上奏《甘薯疏》,卿且看看。”
内侍连忙上前,把那本奏章转给了陈子龙。
不一会之后,崇祯皇帝看到陈子龙看完了,便接着对他说道:“甘薯的好处,徐少保都已说了。卿整理了他的《农政全书》,应该也有了解甘薯的好处。朕召卿前来,是想卿只做一件事,那便是在全国推广这甘薯,越快推广完成,百姓受益越多,饿死的人便越少!”
陈子龙想起路上看到的难民,以及他南来北往所见情况,感觉肩膀上的责任重大,连忙回奏道:“陛下,臣愿全力推广甘薯,可所谓南橘北枳,这甘薯未必就适合北方。据微臣所知,甘薯怕冷怕冻,北方极易冻坏,甚至就连在南方,也多有腐烂,留种不易。”
他怕皇帝不明白这有多困难,就详细解释道:“目前甘薯也只是在闽广两省种植较多,浙江和南直隶想要种植,都是要向南方购买种薯,成本高且运输困难。春种夏收时,若秋季降温早,薯块易冻坏,便无法留种,还得向南方购薯种才行。”
“徐少保当初也未解决北方甘薯问题,地窖覆草保温过冬,最多适合到江南一带。再北方的话,不管是薯藤保存在室内,还是窖藏种薯,都因北方寒冷干燥,藤蔓易枯死,种薯冻烂。”
“……”
崇祯皇帝听着他在说,知道这些都是现实困难,也是为什么甘薯的推广,一直要到满清中期才得以全国推广的原因。
而满清中期之所以能推广,除了小冰河时期过去之外,也是北方农民历代实践之下,终于找到了解决陈子龙所说问题的办法。
对此,他在梦中专门有查过资料,已经知道满清中期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