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阉宦以前就是皇帝宠信的宦官,告老还乡之后,皇帝死了个儿子,他就立刻又想到了老太监,把他召回来当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不是最得圣宠的人,还能是谁?
想明白了这点,陈新甲又振奋起来,就好像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从那盒子里拿了一叠银票出来,数了个数,放回几张,然后藏在身上之后,又想了下,他又从盒子里拿了一小叠,再另外藏身上。
陈新甲刚做完这些事情,就听到门外传来匆匆的脚步声,然后听到自己的管家在询问的声音,隐约听见什么兵部尚书的词。
于是,他眉头一皱,当即向外喝问道:“什么事?”
“老爷,内阁那边传出消息,说孙传庭出狱了,还要被皇帝封为兵部尚书……”
孙传庭即将出任兵部尚书一职,黄道周和解学龙即将出任左右都御史,对于文官群体来说,绝对是非常大的消息了。
哪怕已经被罢官的陈新甲听了,顿时也立刻跳了起来。
这怎么可以,兵部尚书一职上午刚丢了,下午就要另外有人了?这绝对是蓄谋好的事情,和那郑芝龙无关!
那到底是谁给皇帝上了眼药,把孙传庭给举荐出来了?
陈新甲很愤怒,却也感觉到了天大的危机!
如果说,兵部尚书一职悬而未决,他还有把握通过跑官重新拿回官职,但是,如今都要任用孙传庭当兵部尚书了,这还怎么拿得回来?
那孙传庭的资历就摆在那里,当初连杨嗣昌都怕孙传庭和皇帝见面,从而威胁到他兵部尚书的位置!
“诏狱中死的,怎么就不是孙传庭呢!”陈新甲心中咒骂,不过也还是在安慰自己,“皇帝还是好面子,不想用中旨,那就还有机会,虽然薛国观那狗贼不要脸,但是还有六科这道门!“
他如此想着,便匆匆出门了。
与此同时,在乾清宫这边,周皇后刚要走时,王承恩找过来了,他给皇帝、皇后见礼之后,便对崇祯皇帝禀告道:“皇爷,东厂诸人查抄已有结果,共得金银财物,折合银子为六十九万五千七百六十三两。”
他借这个机会,把东厂上上下下全都清理了一遍。基本上,所有当官的,全都被抄家。
此时的东厂,不是他的亲信,就是他从底层提拔起来的人,可以说,他已经能绝对掌控东厂了。
正在这时,方正化也过来了,向崇祯皇帝禀告御马监那边的情况,不过进展没有东厂这边快。
毕竟东厂衙门很小,但是御马监下辖有军队,有马场,有皇庄等等。
崇祯皇帝看看他们两人,想起自己总结的一个教训,便对他们两人说道:“那透明水晶知道吧?朕得太祖皇帝指点,已知烧制之法,很快便会让格致局把这事做起来。朕打算用卖透明水晶的钱,分出一部分用来奖励东厂和御马监尽忠职守者,并且此事会成为定制,详细章程,朕过几天便会公布。”
他已经认识到,只是凭一个“忠”字,是没法一直让手下人效忠的,毕竟他们也要生活,也想过好日子,他要是不给的话,他们就会利用手中权力去捞钱。
给了他们好处,保证他们的生活,虽然不能说可以杜绝他们违法乱纪,至少能大大减少这种情况。
这不,方正化和王承恩一听皇帝这话,皆是大喜,连忙谢恩。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透明水晶,全是西夷从极西的泰西运来的,价格非常贵,复杂点的透明水晶器皿,那都是价值几百两的。
皇帝懂烧制之法,就等于有源源不断地来钱渠道,并且还是个赚大钱的渠道,能得皇帝直接给分润一些,谁会不期待?
就连边上的周皇后听了,都有些诧异地看着崇祯皇帝:真没想到,太祖皇帝他老人家也懂得烧制透明水晶之法?
崇祯皇帝这边,又吩咐王承恩道:“抄家所得银子,都交接给皇后,由皇后保管.”
周皇后一听,顿时眼睛又红了,这是皇帝对她的信任!
于是,她立刻便表态道:“陛下,臣妾一定会看好钱财的。”
等他们刚走,曹化淳也来了。
崇祯皇帝关心自己挑选的文官执掌军队的事情,便立刻问道:“孙、黄、解三人的旨意可是下发了?”
他们任职之后,也还要时间接任新职,然后整顿各自手下,特别是孙传庭,他要去整顿京营的话,更是要时间。
但是,这个时候救亡图存最缺的就是时间。以前的崇祯皇帝急,如今的崇祯皇帝也急。
不过,虽然都是急,但是显然如今的急,更有目的性。
“回皇爷,圣旨到六科之后,被封还了,并且除了吏科给事中之外,其他五科给事中也署名了。”
曹化淳说完,有些担心地看向崇祯皇帝,马上解释道:“他们的理由是,这任职圣旨不符合规制,有越级提拔,且三人原本还有罪在身。”
在朱元璋设计的制度中,六科给事中虽然只是七品,却是责任重大。
六科不但要监督各自对应的衙门做事,而且也往往参与朝廷部堂廷推及议事,可以对朝堂上任何人弹劾,也有直接上奏皇帝的权力,不受其他衙门管辖。
另外,六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圣旨流程合规性的监督。
比如这次的人事任命,一般来说,是吏部给出候选名单,皇帝挑选任命。
但是,吏部给出的名单,有没有猫腻,比如官员资格是否符合,包括才能,资历,资格等等,吏科给事中是要审核的,没有意见,就登记圣旨然后下发。如果有问题,就会打回圣旨。
打回的圣旨,如果最终被皇帝批接受而作废的话,那会刊发在《邸报》上,群发全国各衙门。这是给事中的政绩!
朱元璋设计这套制度的时候,是为了避免皇帝被吏部蒙蔽了。一开始的时候,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但是,如果六科给事中腐败了呢?
此时,崇祯皇帝一听他亲自前去内阁拟旨下发的圣旨,都被吏科给事中,甚至其他给事中也署名,属于最高级别的封驳,他顿时勃然大怒。